李建成吧 关注:2,721贴子:177,868
  • 80回复贴,共1

【关于李二】李世民为什么重修晋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日看到华东交通大学王小军的文章《从-晋书-制曰-探唐太宗重修晋史的原因》才发现,李世民对史书的干预原来不仅有隋朝,唐高祖时期及贞观时期,还有晋史。当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遮掩自己玄武门的污点。


1楼2016-02-08 19:58回复
    现摘录其中一些内容:
    ”在这八部“正史”当中,有一部史书尤其引人瞩目,那就是《晋书》。为了该书的编撰,唐太宗专门颁布了《修〈晋书〉诏》,而且在编撰过程中,唐太宗还亲自参与了修撰工作。他先后撰写了《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四篇纪传的论赞,即《晋书》中的《制曰》。这是正史中的唯一有皇帝参与撰写的史书,因此,《晋书》又有“御撰”之说。“
    ”其实,在东晋到南朝时期,修撰晋史者多达20 余家,至唐初尚存18 家。但是,在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在史馆已经修成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后,又提出了重修晋书的要求,并下达了《修〈晋书〉诏》“


    2楼2016-02-08 20:02
    回复
      ”粉饰玄武门之变,遮掩个人污点。《武帝纪·制曰》中,唐太宗花了大量笔墨评价武帝司马炎传位于惠帝司马衷:“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他以此指责武帝:“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孳以丧子,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唐太宗为何对司马炎传位于司马衷会有如此的消极评价?他在这段可“以史为鉴”的材料中得到了深刻教训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从历史来看,唐太宗自己并未接受武帝传位惠帝的教训,相反还犯了类似的错误,因为李世民传位李治便受到了后人的指责。众所周知,唐太宗在选太子时几经波折,最后放弃了立像李泰、李恪等敢作敢为、行事果断的王子为太子,而立了柔弱的李治,从而导致了皇后武则天篡权形成“武周代唐”的历史。由此可见,司马炎传位司马衷对唐太宗来说并未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其实,只要联系到玄武门之变便能理解唐太宗的用心良苦了。他在《武帝纪·制曰》中一味强调武帝传位于惠帝的过错,无疑是在说如果唐高祖传位于太子李建成的话,那也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李建成“资简弛,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略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传位于他说不定也会闹出什么乱来以至于葬送唐朝的前程,并使全国重新陷入一片混乱当中,而传位于他这种“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上下”且“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的有识之士,则可以避免产生这样的后果。也因此,他所发动的杀兄逼父退位的夺权行动并不是一起丧失人伦的罪恶行动,而是一起挽救唐朝命运的正义行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鸠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必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为推唐太宗在《晋书》的一开始便抛出了如此观点,无疑为《晋书》的修撰定下了一个基调,从而使得该思想大广。“
      ”综上所述,从《晋书·制曰》中可以看出,唐太宗重修晋史有着鲜明的目的,即欲通过以史为鉴来教育主政者规范施政,同时利用各种伦理纲常的封建说教来纯化人们的思想,以便达到治世的目的。而《晋书》的修撰者也一味地迎合唐太宗的这种思想,最终使得《晋书》出现了这样一个缺点:“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竟为绮艳,不求笃实。”“


      4楼2016-02-08 20:09
      回复
        呵呵,李世民多管闲事重修晋史,并赤膊上阵亲自参与修撰,都不过是为自己的得位不正找各种“理论依据”,用心良苦啊。


        IP属地:江苏5楼2016-02-08 23:01
        收起回复
          看到过一句很精辟的总结:唐太宗一生都在为帝位的合法性而奋斗——不容易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09 16:03
          收起回复
            种马帝的手伸得真长,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2-09 20:29
            收起回复
              新朝建立给前朝修史是惯例,武德中李渊就已经组织了一批人修五代史,李世民不过重新又组织了一下,同时假公济私达到一些个人的小目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24 10:45
              收起回复
                ”综上所述,从《晋书·制曰》中可以看出,唐太宗重修晋史有着鲜明的目的,即欲通过以史为鉴来教育主政者规范施政,同时利用各种伦理纲常的封建说教来纯化人们的思想,以便达到治世的目的。而《晋书》的修撰者也一味地迎合唐太宗的这种思想,最终使得《晋书》出现了这样一个缺点:“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竟为绮艳,不求笃实。”“
                晋史真惨。本来有修得很好的史书,结果唐朝重修《晋书》,害得之前的晋史失传了,劣币驱逐良币。


                IP属地:安徽12楼2023-05-17 20:19
                收起回复
                  《旧唐书许敬宗传》 :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虚美隐恶如此!初, 高祖、太宗两朝实录 ,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然自贞观已来,朝廷所修《五代史》及 《晋书》 ……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
                  两个字形容:毁史!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7-13 21:14
                  回复
                    我发的主题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
                    在这发下。
                    从李二开始,中国史书的可信度降低了一个档次。
                    重大的基本史实无法篡改,但是因为史书具有文学作品的性质,即故事性,只要玩弄文字游戏,突出一部分历史情况和人物,同时淡化另一部分情况和人物,就能让绝大部分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与历史实际情况有所出入的认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7-13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