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废吧 关注:37贴子:568
  • 0回复贴,共1

宋高宗是铁血而又有军事头脑的主战派别(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高宗不仅不想投降,反而比将领们还要主战,还要铁血,还要有军事头脑。
宋高宗不仅不想投降,反而比将领们还要主战,还要铁血,还要有军事头脑。
这些皇帝手札是板上钉钉的证据,最能说明问题。
  岳珂不敢解释这些展现真实情形的铁证,反而编造岳飞冒死出征,力图收复中原,结果被昏君奸臣玩命地追回。
人,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吗?
这场战斗的前期,大本营给岳飞的任务就是出兵陈蔡牵制,同时快速支援顺昌府。但是岳飞推诿拖拉,没完成任务。后期岳家军总算打了几场仗,也算交待过去,所以在第二年年底清算岳飞时候,朝廷没把岳飞延期救援顺昌的事情列入罪状,尽管够料了。
闰六月十九日,前军统制张宪与韩常的金军大队展开了战斗。战斗的结果,是韩常的队伍被打败,又缩回到颍昌城去。岳家军乘胜向前追赶,逼迫敌人在颍昌城立脚难定,最后只有撤离。闰六月二十日岳家军克复了颍昌城。随后张宪乘胜前进,收复陈州城(淮宁府)。同时中军统制王贵则率部队克服郑州,继而克复洛阳。此外,忠义民兵克复垣曲、翼城、赵城诸县和南城军。
岳家军攻入敌境,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估计岳飞的计划,是以此为战斗基地,继续前进,直至恢复中原。作为一位成熟的军事将领,岳飞不可能过分乐观,有一举杀到黄龙府的想法。
兀术注意到了自己防线中路的动态,就开始集中兵力打击岳家军。他首先瞄准了岳家军的司令部郾城县,意图来个斩首行动。他带领一万五千多名骑兵突袭,结果岳家军打了一场漂亮的保卫战,兀术被击退。
此时形势已经对岳家军开始不利了,杨再兴在小商河战死,已经显示出不祥征兆,金军居然在岳家军控制的区域自由来去,大队袭击。
在绍兴十年闰六月的中下旬,岳飞在这时就向李若虚说过,他认为东起淮上,西至川陕的各路宋军如果部署得妥善,他的这支岳家军即可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敌人就可“不日授首”;但如单纯靠岳家军孤军深入,而“他将不相为援”,则战争前途就非常值得忧虑。事后来看,这样的设想未免太过理想化。岳飞接二连三地要求去大本营见皇帝,应该是陈述他的作战方案。
岳家军的关键在于“诸路之兵火速并进”,但绍兴十年,朝廷的基本战略是保证江南安全的前提下,收复金国曾归还给南宋的河南、陕西之地,而不是无休止地扩大战果,更不可能打到黄龙府,救出二帝。“诸路之兵”也不可能抛弃自己的职责,无条件地配合岳飞北伐。
川陕宋金僵持,胡世将上任不久,维持住局面已经难得。韩世忠师老于淮阳府(绍兴七年他也在这里“老”了很长时间)。而刘锜本来部队就少,派来的援军数量就更少了。剩下能指望的,只有在淮南东路迎击金军的张俊和其部将王德的队伍,但他们已经从毫州撤回庐州。
随即是双方的颍昌府的大决战,兀术集结四万户长三万余人和岳家军主力三万人会战。双方血战一天,兀术再次被击退。不过死伤并不很多。(这一战的伤亡数字非常搞笑,金军战死500多人,可其中居然包括千夫长多人,军官近百人)。
临颖是连接颖昌(岳飞主力王贵军)和郾城(岳飞总司令部)之间的重要据点,金军夺占了临颖,就切断了王贵军的退路。
七月八日,郾城战后,金军转兵夺下了临颖。这个临颖的失守,非同小可。。(史称“兵断不得合”)
随后,岳飞一面向刘锜求救,一面调集部队,进行反攻,反攻了几次,不详。有记载的,杨再兴,王兰等一干将校,及三百精骑兵悉数被歼,岳军大败,因天降大雨,灌满溪流,方止住金军追击。
后岳飞从淮宁调来张宪、徐庆、李山、寇成、傅选等马军主力,方才收复临颖,保证了颖昌的王贵军能够后撤。
这也是历史隐去的临颖争夺战的佐证。
去一个临颖争夺战,改一个颖昌“杀敌五百”为“歼敌五千”,加一个朱仙镇大捷,瞒一个金军汴梁诱歼岳飞的阴谋,栽赃秦桧谗言高宗,编造12道金牌强召岳飞,这样一来,岳家军就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挨打变成前进,就能北伐胜利。岳珂篡改历史手段,比秦桧后人还有过之。
金军于七月八日前后,契入岳飞军的战斗队形,夺取临颖要点,至十三日张宪收复临颖,十四日王贵在颖昌击败金军,期间,是岳飞部队的危机时期。四太子虎视眈眈,正集中大军,意图围歼已成孤军的岳飞部队。
当张宪的马军主力从淮宁移驻临颖后,因淮宁兵力空虚,淮宁的守将刘永寿和史贵,未经允许,吓得跑回了郾城,把岳飞气的够呛,参奏了他们一本。
时间逐渐站在金兀术一边,夏天快要过去,秋天即将来临,金军厉兵秣马,集结部队,准备发动最后一击。另一方面,岳家军兵疲粮尽,后援无望。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撤退,而是怎么才能全身而退。
按照大量的传统记载,岳飞信心满怀,正要乘胜追击,马上就拿下汴梁,直指东北。但苦于12道金牌的严令,而且秦桧调回邻军,孤立岳家军,以致岳飞不得不做班师这一痛苦的决定。
实际上,当时班师是岳家军唯一的选择。金兀术已经给岳家军在汴梁布下陷阱,正张网以待。岳飞心知肚明,否则按照他的脾气,是一定要“再请示”甚至“闹辞职”的。
《三朝北盟会编》卷204:
二十一日壬戌,岳飞自郾城回军。岳飞在郾城,众请回军,飞亦以〔为〕不可留,乃传令回军。而军士应时皆南向,旗靡辙乱不整,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
看到了吗?是岳飞部下要求撤退,岳飞也感觉玩不下去了,这才撤军,与高宗和秦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则:
“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
《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
自闰六月至七月,世忠取海州,俊取毫州、宿州,飞取蔡州、陈州,京东、西响应。岳飞军屯颍昌,别军屯郾城,兵断不得合。遣骁将杨再兴击贼,不利,再兴战殁。飞以急告锜,或言:“当言于朝,而后发兵。”锜曰:“皆王事也,待报则无及矣。”遂往助之,即遣别将雷仲、柳倪直趋太康县。诸将曰:“贼在沙河,而诣太康,非路也。”锜曰:“第如言,我军至太康,彼必退矣。”其夜,军至太康,虏果解去。
刘锜胸怀全局,以德报怨,兵出太康,也是使金军撤退,助岳飞解围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比岳飞,迟缓救助刘琦,第二年又缓救张俊,实在让人无法恭维。
  颍昌府的大决战,岳家军和金军血战一天,人变成血人,马成血马,如此惨烈的战斗,持续这么长时间,金兵才战死500多人,居然包括千夫长多人,军官近百人。难道岳家军杀的是金兵的军官团?平均500多人,厮杀1小时,才死掉一人。可能吗?
或者战斗不可能持续一天,或者战斗规模很少,或者金兵别有他图。这几种可能总有一种是真实的。
可以看出,岳家军和金兵打得最有成果的一仗应是郾城战斗,这也验证了著名学者吕思勉教授的观点。
至于杨再兴率领三百多骑兵,遭遇金兀术的大部队,顽强奋战,杀死2000多金兵,壮烈牺牲。我怀疑这个数字。从杨再兴被射了一身箭(获再兴之尸,焚之,得箭镞二升)来看,金兵不敌武艺高强的岳家军,于是放箭对付。杨再兴等将士们在箭雨中,还能杀死那么多金兵吗?
宋史专家王曾瑜在岳飞班师问题上,也是令人一头雾水:
“时值七月十八日,即张宪进行临颍之战的当天”(临颖之战日期、地点明确);
“隔了两三日,大军前锋已进抵朱仙镇,而岳飞却在一天之内,
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
王曾瑜“扎实的考证”就把朱仙镇战役以及12金牌放在了7月21日。
这个事实明显错误。
众所周知,7月21日岳家军已经撤到郾城。
岳家军当天接到金牌,当天就撤回到两百多里外的郾城了?那大军肯定是长翅膀才行。
就是按7月20日算时间同样不够,这天要打500破十万的大战役,要接到12金牌,第二天就回到200多里的郾城,中间还要收回颖昌的驻扎部队,除了飞,骑兵也没有这么迅速的。
王在“岳飞新传”注释中说:
《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说,秦桧“先诏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锜各以本军归,而后言于上,以先臣孤军不可留,乞姑令班师”。按韩世忠军
班师晚于岳飞,杨沂中军更是在岳飞班师后,方自临安府出发赴淮西。秦桧所谓“孤军”,应是指中部战场张俊军已撤退,刘锜军正待撤退的情势。
这一方面说明了流行的岳飞“孤军”之荒谬,但王还是插了点假货,就是刘锜军撤退的情况,刘军是撤军最晚的一支军队,岳飞7月21日撤军,还从刘的驻防地顺昌路过去临安,刘在9月初方撤军。
邓广铭的考证则是:“措置班师”的诏是在颍昌府大决战之后的第三天,即七月十七日收到的,班师南回的决定也是在同一天作出的。
在七月二十一日,岳家军的大部分已从颍昌府撤退到郾城县境的裴城地方(今裴城公社)
先看看宋史所列日期:
乙卯,金人攻颍昌,岳飞遣将王贵、姚政合兵力战,败之。壬戌,飞以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颍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
乙卯——壬戌,相差7天,乙卯是7月14日,颖昌之战,岳飞撤军正是7月21日。
王曾瑜这个专家竟然如此“扎实”的考证,令人费解。
【岳飞班师的时间,《要录》及《会编》均记载为七月壬戌,即农历七月二十日(七月壬戌《会编》推算为二十一日,邓王也都采用此日。


IP属地:河北1楼2016-02-13 02: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