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一种说法,认为武松在柴进庄上遇到宋江之后,被宋江全面改造成了一个大好青年。
说武松彬彬有礼,是宋江教育的。说武松待人接物聪明机智,是宋江教的,甚至连武松慷慨大方,也硬说是宋江教的。武松孝悌哥哥,也硬说是宋江教的。似乎除了打虎不是宋江教的,武松所有的优点全是宋江给灌输的……
武松遇宋江之前的事迹,书中仅寥寥数语带过,遇到宋江后就一起待了短短几天,宋江能这么快,这么全面的就把武松给重新回炉再造?这宋江简直比童话中的仙女棒还神奇。宋江这人连李逵这样死心塌地的小弟都改造不了,他居然能摆布武松这样人格更加独立的人物?
先说好乐善施,武松把打虎的赏钱分给猎户,有人认为这是和宋江学的,这完全不对。
武松的慷慨和宋江的大方有天壤之别。宋江给钱从来都记住他的钱给了谁包括宋玉莲,因为他不做没有目的的事情。
而武松慷慨从来都不记对方名字,这一次把赏钱给猎户,以及后来把钱分给张青的四个伙计以及蜈蚣岭那妇人,他都不打听对方的姓名,因为武松不要对方感恩。这是他和宋江本质上的不同。
宋江的大方是策略,武松的慷慨是天性。
再说孝和义,有人说:武松这两点也是从宋江身上学来的。说武松和宋江在柴进庄上那十几天,宋江天天在给武松讲人生道理,人生理想,人生方向。于是乎把武松的人生观思想观给彻底改造过来了
我真特么想笑,这什么和什么嘛~~~~~~~~~~~~~
从书面上看,作者强调的是同吃同住做衣裳这些小事,即使武松告别,两人路上也只是说些【闲话】而非谆谆教诲。倒是在武拾回的最后,宋江那一大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的教诲,武松置之不理。
宋江郓城县杀了人不自首反而潜逃,而武松后来阳谷县杀人自首,与宋江做法完全相反,足见武松绝对地不是受宋江影响,而是自己的原因。
武松遇到宋江时候,宋已经不是良民而是个逃犯,宋江再犯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去再当小吏了,用黑涩会漂白还是走其他什么路,宋肯定早有盘算,否则他不会那么积极地拉拢江湖人士。
所以宋江不可能引导武松回归家庭生活,更不可能教育武松孝悌,因为这不利于让别人为他卖命,都回归家庭了谁还理睬他这个大哥?
原著中没有交代宋江具体对武二说了些什么,只是提示早晚坐卧一处。基本就是形影不离。就有人以为这是宋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在把这个黑涩会老大看成圣人了,把武松当成小孩了。
宋江这一招,叫近距离观察,很恐怖的。
宋江一把握住武松的手,说,兄弟,今晚和我睡吧,你想想那是什么情形。。。两男人同榻是什么概念,放心,作者并不是说宋江要搞基。而是,当一个人睡着时是最放松和最卸下伪装的时刻,宋江要的就是这种情况下仔细观察武松。
宋江的这个一点,连武松自己都看破了。所以武松对宋江是不断地逃离。
柴进待武松不好,武松还能在他庄上呆一年多,武松判断柴进此人没有危险性。而宋江对武松不错,武松却仅仅几十天就找理由要离开宋江,整个武拾回,乃至整个水浒,武松对宋江的态度都是既保持尊敬又挖空心思想离开他,这说明精神上他们不可能合拍,甚至武松对宋江存有警惕感。
武松认出宋江之前,还信誓旦旦扬言【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十几天之后就找理由要看亲哥哥和宋江分开,这已经很说明问题啦。后来宋江邀请武松上花荣那里,也被他找借口拒绝,每次武松都要找很过硬的理由拒绝宋江(用亲哥哥压干哥哥),足见决心之大。
虽然宋江的危险性已经被武松觉察到,武松本能地想逃离。然而武松毕竟年轻单纯,在如何对付宋江这方面缺乏经验,以至于为了告别而错用结拜,不得不上宋江的船,但是他始终保持距离,否则以宋江对他的重视,他的座次不会只是十四名。然而,武松看透了宋江,绝不会走近那个肮脏的权力漩涡中心,他宁可边缘化。
武拾回里,武松对宋江的评价,有一处原文非常刺眼:【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武松又说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仗义疏财,如此豪杰。如今也为事,逃在柴大官人庄上】。
武松谈到江湖杀人放火居然【也】说到宋江,这就是武松内心已经把宋江直接划进黑涩会了的铁证。
书上写【两个公人听得,惊得呆了。只是下拜】,两个公人干什么无端下拜?听得吓死了,觉得小命不保了,下拜求饶呢。而吓死他们的这些江湖杀人放火勾当轶事里,唯一出现的人名却只有宋江,这说明什么?说明武松对宋江的看法是很清醒的。
所以可见,武松从没有把宋江当大好人,大圣人,道德标杆,然后模仿之,压根没这想法。
武松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和礼仪和情操都是他自己独立具有的,与宋江无关。
说武松彬彬有礼,是宋江教育的。说武松待人接物聪明机智,是宋江教的,甚至连武松慷慨大方,也硬说是宋江教的。武松孝悌哥哥,也硬说是宋江教的。似乎除了打虎不是宋江教的,武松所有的优点全是宋江给灌输的……
武松遇宋江之前的事迹,书中仅寥寥数语带过,遇到宋江后就一起待了短短几天,宋江能这么快,这么全面的就把武松给重新回炉再造?这宋江简直比童话中的仙女棒还神奇。宋江这人连李逵这样死心塌地的小弟都改造不了,他居然能摆布武松这样人格更加独立的人物?
先说好乐善施,武松把打虎的赏钱分给猎户,有人认为这是和宋江学的,这完全不对。
武松的慷慨和宋江的大方有天壤之别。宋江给钱从来都记住他的钱给了谁包括宋玉莲,因为他不做没有目的的事情。
而武松慷慨从来都不记对方名字,这一次把赏钱给猎户,以及后来把钱分给张青的四个伙计以及蜈蚣岭那妇人,他都不打听对方的姓名,因为武松不要对方感恩。这是他和宋江本质上的不同。
宋江的大方是策略,武松的慷慨是天性。
再说孝和义,有人说:武松这两点也是从宋江身上学来的。说武松和宋江在柴进庄上那十几天,宋江天天在给武松讲人生道理,人生理想,人生方向。于是乎把武松的人生观思想观给彻底改造过来了
我真特么想笑,这什么和什么嘛~~~~~~~~~~~~~
从书面上看,作者强调的是同吃同住做衣裳这些小事,即使武松告别,两人路上也只是说些【闲话】而非谆谆教诲。倒是在武拾回的最后,宋江那一大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的教诲,武松置之不理。
宋江郓城县杀了人不自首反而潜逃,而武松后来阳谷县杀人自首,与宋江做法完全相反,足见武松绝对地不是受宋江影响,而是自己的原因。
武松遇到宋江时候,宋已经不是良民而是个逃犯,宋江再犯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去再当小吏了,用黑涩会漂白还是走其他什么路,宋肯定早有盘算,否则他不会那么积极地拉拢江湖人士。
所以宋江不可能引导武松回归家庭生活,更不可能教育武松孝悌,因为这不利于让别人为他卖命,都回归家庭了谁还理睬他这个大哥?
原著中没有交代宋江具体对武二说了些什么,只是提示早晚坐卧一处。基本就是形影不离。就有人以为这是宋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在把这个黑涩会老大看成圣人了,把武松当成小孩了。
宋江这一招,叫近距离观察,很恐怖的。
宋江一把握住武松的手,说,兄弟,今晚和我睡吧,你想想那是什么情形。。。两男人同榻是什么概念,放心,作者并不是说宋江要搞基。而是,当一个人睡着时是最放松和最卸下伪装的时刻,宋江要的就是这种情况下仔细观察武松。
宋江的这个一点,连武松自己都看破了。所以武松对宋江是不断地逃离。
柴进待武松不好,武松还能在他庄上呆一年多,武松判断柴进此人没有危险性。而宋江对武松不错,武松却仅仅几十天就找理由要离开宋江,整个武拾回,乃至整个水浒,武松对宋江的态度都是既保持尊敬又挖空心思想离开他,这说明精神上他们不可能合拍,甚至武松对宋江存有警惕感。
武松认出宋江之前,还信誓旦旦扬言【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十几天之后就找理由要看亲哥哥和宋江分开,这已经很说明问题啦。后来宋江邀请武松上花荣那里,也被他找借口拒绝,每次武松都要找很过硬的理由拒绝宋江(用亲哥哥压干哥哥),足见决心之大。
虽然宋江的危险性已经被武松觉察到,武松本能地想逃离。然而武松毕竟年轻单纯,在如何对付宋江这方面缺乏经验,以至于为了告别而错用结拜,不得不上宋江的船,但是他始终保持距离,否则以宋江对他的重视,他的座次不会只是十四名。然而,武松看透了宋江,绝不会走近那个肮脏的权力漩涡中心,他宁可边缘化。
武拾回里,武松对宋江的评价,有一处原文非常刺眼:【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武松又说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仗义疏财,如此豪杰。如今也为事,逃在柴大官人庄上】。
武松谈到江湖杀人放火居然【也】说到宋江,这就是武松内心已经把宋江直接划进黑涩会了的铁证。
书上写【两个公人听得,惊得呆了。只是下拜】,两个公人干什么无端下拜?听得吓死了,觉得小命不保了,下拜求饶呢。而吓死他们的这些江湖杀人放火勾当轶事里,唯一出现的人名却只有宋江,这说明什么?说明武松对宋江的看法是很清醒的。
所以可见,武松从没有把宋江当大好人,大圣人,道德标杆,然后模仿之,压根没这想法。
武松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和礼仪和情操都是他自己独立具有的,与宋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