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0月30日漏签0天
小城吧 关注:5,748贴子:5,61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小城吧
>0< 加载中...

分解人体粒子,重新组合,达到星际旅行的目的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体分解成粒子在科学的理论中是可行的,但现实中我们的科技水平还完全不能做到。
人体由极为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同时还有很多简单的分子和粒子,总之基本粒子所涉及的种类和范围非常广。
目前人类仅仅能够对比较简单的原子或粒子进行拆分重组,还做不到高聚物的拆组自如。而人的结构极为精密而复杂,人类短期内还不具备能够达到这种精度值的操控仪器,即便能够把人体拆分成粒子,也没有办法完全复原,误差相当大。
所以,时空旅行的方法,人类的思路是从运输工具的速度和途径来出发的,而不是从如何将旅行者分拆和组合来思考的。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专家说:近期科学家利用量子纠缠以100%精度将一个原子传输3米,未来或实现人远距离传输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未来有望远距传人
荷兰科学家表示没有任何物理学定律禁止远距离传输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物体。换句话说,《星际迷航》中的远距离人员传送技术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科学家之所以如此信心满满是因为他们在远距传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一项实验中,他们证明可以将一个原子传输3米,精确度可达到100%。
实验负责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罗纳德-汉森教授表示:“我们传输的是一个粒子态。如果你相信人体是无数原子以一种特定方式聚合在一起的产物,那你就会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便可将人员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虽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这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因为这种传输并不违反任何基本的物理学定律。不过,远距离人员传送将在非常遥远的未来才能成为现实。”
  汉森的研究小组第一次证明在两个距离3米的点之间传输编入亚原子粒子的信息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可达到100%。在研制类似互联网的超快量子计算机网络的道路上,这一研究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远远超过当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远距传物利用的是粒子纠缠在一起后产生的奇特现象,即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不管它们相距多远。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粒子朝上旋转,与之纠缠的粒子便朝下旋转。理论上说,即使两个粒子处在宇宙的两端,这种现象仍旧存在。
爱因斯坦不相信存在纠缠现象,将其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但科学家已经多次用事实证明这种现象的确存在。研究发现刊登在《科学》杂志上。汉森表示:“量子远距传物的主要应用就是量子版互联网,打造一个全球性网络,用于传输量子信息。我们证明这种想法具有可行性,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取得成功。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打造未来的量子互联网打下了第一个坚实基础。量子互联网的一个最现实的应用就是确保通讯安全。这种通讯方式是将纠缠作为你的通信信道。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任何人都无法窃取,可以做到百分百安全。”
  汉森等人计划在7月进行一项更雄心勃勃的实验,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两座建筑之间进行远距传物。这项实验将颠覆爱因斯坦对远距传物的否定,证明以光速在纠缠粒子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具有可能性。汉森说:“我相信这项实验会取得成功。不过,这种实验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没有人进行这种实验。”(孝文)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科学家们已经观测到电子在一点消失然后在另一点再现,这代表着远距离传输的一次重大突破。科学家们已经观测到电子在一点消失然后在另一点再现,这代表着远距离传输的一次重大突破。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据国外媒体网站报道,专家们已经看到电子在物质间进行了毫无痕迹的量子跳跃。这种行为已经被描述为一种奇怪的量子运动形态,电子从一种物质的第一层到达了第三层,而且没有在第二层出现。
堪萨斯州大学的首席研究人员Hui Zhao称:“电子依次出现在第一层和第三层,并没有出现在第二层。”这种现象被称为范德华引力,这是两种力之间的一种量子力学引力,类似于磁铁间的引力。比如说范德华力允许壁虎在墙壁上停留等。
然而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电子在材料内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了这一实验。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MoS2(二硫化钼)、WS2(二硫化钨)和MoSe2(二硒化钼),这些材料都是对不同色激光做出反应的半导体材料,而且都是分层的。这意味着研究人员能够使用不同色彩的激光来影响三个层面之一中的特定电子,这样可以让他们追踪电子的运动。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Zhao补充道:“激光束的色彩是经过选择的,因此只有顶层的电子能够被释放。我们随后使用另一种色彩的激光束照射材料底层,来探测这些电子的出现。我们让第二道激光脉冲移动的距离比第一道远0.3毫米,这样它到达样本的时间比第一道延后大约一万亿分之一(1皮秒)。”
为了破译为何这些电子运动的如此迅速,研究团队随后使用了另一种色彩的第三道激光来检查中间层,并且发现没有任何电子出现在其中,这种现象是违背常规物理学的。Zhao补充道:“如果电子是遵循常识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经典粒子,它应当在这一皮秒内出现在第二层。这项研究表明电子能够在导体和半导体的物质层面之间以量子形式传播。”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分解,组合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实验已经开始了,地点就在非洲的加那利群岛,因为这里有两座天文台。科学家们已经试着运用量子纠缠技术来瞬间移动个别微小粒子,在这里用的是光子,也就是光的粒子。
实验情况如下:他们首先在实验室中,产生一对纠缠光子。其中一个留在实验室,另一个则用激光引导的望远镜,传送到144公里外的小岛上。接下来加入第三个光子,也就是想瞬间移动的光子,让它与留在实验室的纠缠光子相互作用。由于量子有“幽灵般的作用”,研究小组就可以通过比照,让小岛上的纠缠光子变得与第三个光子一模一样,这就仿佛是第三个光子瞬间越洋移动了,而不必跨越两座岛之间的距离。研究小组已经通过这种方式,移动了数千个粒子。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如果这种技术进一步发展,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它来移动人呢?既然人类也是由粒子构成的,那么这种方法或许也能让人类实现瞬间移动。畅想一下,在未来,如果你想去巴黎吃顿快餐,只需要一间粒子舱以及另一间与其有着纠缠关系的位于巴黎的粒子舱。你走进你的城市所在的粒子舱,这座舱的作用像扫描仪或者传真机,机器会扫描你身体里数量庞大的粒子,这些粒子总数远远超过了宇宙中可观测到的恒星的数量。另一间舱里的粒子也将同时接受扫描,计算机会比对两组粒子的量子态,并将“清单”传到巴黎。然后量子纠缠开始起作用了,在那里重建你的粒子,完全相同的量子态,一个全新的你就成形了。


  • 云问秋
  • 国王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事实上,并不是这些粒子来到了巴黎,而是纠缠技术在纽约提取了你的量子态后,到巴黎进行了重组。从头到脚,一个都没少。但现在的你,其实只是一具复制品,因为原来的那个你,已经在测量过程中被摧毁了。这可能让你有些担心,但在量子力学中,所谓的“你”并不是粒子本身,而是这些粒子所携带的信息,瞬间移动的正是这些信息。


  • 玄天罡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外星科技


  • 玄天罡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特斯拉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小城吧
分享到:
©2024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