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奶奶吧 关注:1,171贴子:22,721
  • 10回复贴,共1

泰山老奶奶和奥运的那点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顶娘娘庙,供奉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北京最著名的东南西北中五座泰山神庙(俗称五顶)之一,因为碧霞元君在泰山玉皇顶,所以北京的娘娘庙也叫顶。2004年8月27日下午3点,几个工人刚刚拆掉两扇庙门后,鸟巢附近就刮来了一阵罕见的大风,
  气象专家称这场百年不遇的突然刮起的圆柱形怪风为"尘卷风",但在北京的气象资料中,没有过"尘卷风"的记载,没人知道这风是怎么来的。狂飙将整个建设工地夷为平地,但位于“尘卷风”袭击区内的北顶娘娘庙却完好无损。
  当局最后放弃了拆迁,将水立方移了一百米。
  视频:
  http://v.ku6.com/show/Uoo-EWvTlytQmc_rfQwFGw...html 张绍刚大话奥运第五期奥运与风水有关 你信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fo4ueYDAiA/?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V8wMV8wMQ 物理刘老师采访奥运工程北京北顶娘娘庙神秘事件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LS3DIUP3lE/ 【2011-08-15】关键时刻7分21秒开始看
历史上的碧霞元君信仰
  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
  王世懋在《东游记》中,则对碧霞祠前的香火进行了描述:“且舆且步,至天门则荡然平壤矣,为市而庐者可三十家,尽庐则碧霞元君宫焉。前为焚楮地,广亩许,火日夜不息,金铺朱户,楔棹俨立,天辟福地,似非偶然。”
  谢肇淛在《登岱记》中也记述了岱顶的情况:“梯尽而得平壤,乃有周庐廛巷,成小村落,皆衣食于元君祠者。”在山顶的天街上因民众的进香而形成了小村落,“为市而庐者三十家”。
  明代王锡爵在写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东岳碧霞宫碑》中说:“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数千里,每岁办香岳顶者数十万众。” “统古今天下神祇首东岳,而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庙在泰山顶,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香币,喃喃泥首阶下。”
  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铭记云: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相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应。
 至明代中期,已经出现了以泰山进香为主要目的的香社,而且还有专门的名称,出现了“泰山香社”、“泰山香会”的称谓。他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碧霞元君信仰和泰山进香而举行的。
  《醒世姻缘传》、张岱的《岱志》和程穆衡的《燕程日记》为我们描述了去泰山前后的一系列仪式性活动:要给泰山奶奶“烧信香”,就是在出发前向老奶奶发去报信通知;烧信香的同时还要“演社”,就是抬着泰山奶奶的圣驾在街上巡游,使大家知道香社要去泰山了。进香途中专门有香亭供奉元君,住宿时要先“安驾”,就是要安置好老奶奶的神像。一路上,香社成员还要打着专门为进香而准备的小旗。到了泰安城,要安排住店,在店内的娘娘庙“号佛宣经”,登顶后则有烧香许愿、舍钱施财,下山则有店家的接顶宴贺、唱戏玩耍,有条件的香社还会委托店家或者庙宇为香社刻石立碑,留名千古。从泰山回到家里,还要到当地的娘娘庙“烧回香”,感谢泰山奶奶保佑平安归来。当然,上面的进香仪式是综合考察当时香社的仪式总结得出的带有普遍性的程序,不同区域、不同香社在具体操作中会有所差异,但也是大同小异。以碧霞元君信仰为中心的明清时期的泰山香社,在组织形式和仪式化程序等方面已经相当完备。
  两宋时期,泰山信仰已经覆盖到各个地区,在元末明初,碧霞元君信仰兴起之时,碧霞元君在泰山之外往往是附祀在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中。
  北京的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是泰山之外华北地区最大的奉祀泰山神的庙宇。该庙在明代万历年间扩建时,在大殿后面添建了后罩楼,专供奉祀碧霞元君之用,
  后来,仅北京东岳庙里就有五处供奉碧霞元君或其化身。清乾隆帝曾仿效泰山碧霞祠的建筑,在承德避暑山庄建起了“碧霞元君”庙,以示对元君的推崇。到了清朝后期,甚至连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中,也修建了专门奉祀碧霞元君的元君庙。
  明代中期碧霞元君信仰兴盛之后,虽然有的地方碧霞元君仍旧在东岳庙中供奉,其香火却远远超过东岳大帝。同时,各地以奉祀碧霞元君为主神的庙宇也大量涌现。
  山东各地以碧霞元君为主神的庙宇主要修建于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最早的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潍县东南隅的天仙宫。山东各地对碧霞元君庙宇的称呼主要有,泰山庙、泰山殿、泰山阁、泰安庙、泰山行宫、碧霞元君庙、碧霞宫、碧霞庙、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祠、碧霞祠、碧霞行宫、元君庙、碧霞元君殿、碧霞庵、昭真宫、东岳行宫、岱岳行祠、泰岳行宫、天仙宫、天仙行宫、大仙行宫、天仙庙、娘娘庙、奶奶庙等。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九九和二百“济南府部?祠庙考”中,涉及29个府州县,奉祀碧霞元君的庙宇有三十余处。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统计出至清朝末年,山东各地碧霞元君庙至少有三百余座,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大量的没有进入当时文人视野的乡村庙宇。至清末,仅山东一地,平均每县就有两座以上专门奉祀碧霞元君的庙宇,其他庙宇中也还会有碧霞元君的神像供人们祭拜。
  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地带还是在华北地区,河北便是其发展的重镇。河北的碧霞元君庙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创建。
  明人孙绪在《新建碧霞元君行祠记》中讲到故城元君行祠的情况:“岱宗直望,肇自唐虞,封禅之典,增崇累代,泰山有祠,其来远矣!独其巅祠所谓碧霞元君者,不见策籍;然楮泉之盛,人心归依,竦恿之诚,天下之祠莫加焉!……故元君祠比他女郎为尤盛,作俑者计亦巧矣!岁久惑益深,村墟市镇,随在有祠,燕赵魏博之间,榱桷相望。故城旧无是祠,嘉靖壬午(元年)春,乡耆陈赞、胡钦二十八人,共请于太学生马君嘉贞。……远近闻之,虫薨蚁集,神输鬼运,有倾家来施,不告姓名而去者。”
  嘉靖元年(1522),碧霞元君信仰已经在华北地区普及开来,势不可当,正所谓“村墟市镇,随在有祠,燕赵魏博之间,榱桷相望”。
  明代中期以后,除北京东岳庙加祀碧霞元君外,京城及其周边还有多处碧霞元君庙宇,至明末形成了环绕京城的“五顶”,《帝京景物略》卷之三“弘仁桥”条载:“祠在京师者,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麦庄桥北,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外,曰北顶。盛则莫弘仁桥若。”
  同一条中,还对当时弘仁桥元君庙元君诞辰的庙会活动,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记述:“岁四月十八日,元君诞辰,都士女进香。先期,香首鸣金号众,众率之,如师,如长令,如诸父兄。月一日至十八日,尘风汗气,四十里一道相属也。舆者,骑者,步者,步以拜者,张旗幢、鸣鼓金者。舆者,贵家、豪右家。骑者,游侠儿、小家妇女。步者,窭人子,酬愿祈愿也。拜者,顶元君像,负楮锭,步一拜,三日至。其衣短后,丝裤,光乍袜履,五步、十步至二十步拜者,一日至。……人首金字小牌,肩令字小旗,舁木制小宫殿,曰元君驾,他金银色服用具,称是。后建二丈皂旗,点七星,前建三丈绣幢,绣元君号。”
  江苏的碧霞元君庙多建于明代,以嘉靖、万历年间修建的最多。道光《重修宝应县志》:(泰山殿)“晏公庙旧址,明嘉靖四十年建,一曰‘碧霞宫’。万历间河工成,遣官祭告,太后遣中官挂袍。”光绪《江都县志》:(碧霞行宫)“在东关外官河沿,祀泰山碧霞元君,名泰山行宫,俗呼之曰‘奶奶庙’。明嘉靖初建,万历二十四年遣内官至祭,铸铜鼎供器于庙。”
  明代中期以来,碧霞元君在泰山也呈现出压倒一切的势头,红门宫原为和尚主持的寺院,供奉佛像。清初,红门宫内香火冷落,供奉十分微薄,有时甚至连僧徒们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最后,他们只好在西院供上了碧霞元君的神像,并且把帐幔装潢搞得比弥勒佛还要隆重。在各地兴修碧霞元君庙宇的同时,泰山上的碧霞祠也受到特别关注,明代对碧霞祠曾进行过多次扩修、重修,同时,还先后在泰安城建起了灵应宫(碧霞元君下庙)、红门碧霞元君殿、壶天阁元君殿,使泰安城内有了多处碧霞元君的庙宇。
  明朝二百八十多年间,泰山碧霞祠多次受到敕命重修的待遇,而且还派出太监前往监修祀事。
  《明一统志》卷二十二济南府“寺观类”记:“昭真观,在泰山顶,元因旧址建,本朝洪武初重建。”在成化元年(1465)以前,碧霞祠的祭拜者已经十分踊跃:“成化乙酉(成化元年)春,……是岁三月朔……入天门,东行数里,诣昭真观。易冠服,荐祀紫[碧]霞元君。问道土,云:‘不知创始,每岁春月四方谒者踵至,心弗虔立致奇报。’”
  当时朝山香客之盛,也可从碧霞祠所储存的香钱得知。成化四年(1468),朝廷开始对碧霞元君祠的香钱进行管理,同年,重修碧霞祠,一切费用全由官方负责。又过了十二年,成化十六年(1480)时奉诏对碧霞祠进行大规模修建,殿宇、回廊扩建,材料多用砖瓦,神像换为沉香,“而其所费,一皆输财于神贮之帑藏,以充其用事,而毫芒不取于民”(53)。在岱顶进行如此浩大的工程,一切费用全从12年来的香火钱中支出,由此可见前来朝拜香客之多,以及香火钱之丰厚
  弘治四年(1491)大旱,朝廷遣官致祭于泰山神和玉女。弘治八年(1495),下诏重修庙宇,并从皇宫内赐金银助修。明孝宗对泰山碧霞元君的重视,不仅体现在赐银助修庙宇,更因为他身体欠佳而派遣太监致祭于碧霞元君:“维弘治十六年岁次癸亥正月朔初一日己巳,皇帝遣御马监太监苗逵,致祭于碧霞元君曰,懿德含宠,仁慈广霈,佑苍生于寿域,鼓群品以沾依。兹因眇躬偶爽调摄,敬祈神力永保康宁。特以香帛,用伸告祭,益彰灵应,福佑家邦,谨告。”把自己的健康和国家的福祉都祈佑于碧霞元君,孝宗对于碧霞元君的推崇,绝不亚于此前的宪宗。
  嘉靖、万历年间对碧霞祠也多次进行修葺,尤其是万历年间,泰山香火之盛、香社活动之活跃,几乎冠于全明。嘉靖十一年(1532),皇太后专门遣官祭告碧霞元君,为大婚十二年未生子嗣的嘉靖皇帝求子。后来求子如愿,嘉靖皇帝还专门派遣官员来泰山谢神。嘉靖朝泰山香社的活动也十分活跃,嘉靖时期,还有今存泰安岱庙中的铁塔也是当时香社活动繁盛的例证。岱庙中的铁塔为嘉靖十二年(1533)铸造,原在天书观,抗日战争期间天书观被毁后,铁塔也遭破坏,后移至岱庙。塔身为八角十三级,分层铸造,然后套合。现仅存底部四级,每层高0.6-0.9米不等,通高3.8米。其中有三级塔身上铭刻着捐款者的姓名、籍贯及铸造者,据统计约为一万多香客,来自开封府原武县西街、武县磁固堤、武县宝家湾、武涉县毡家店和西沟村、获嘉县魏庄社、济南府桓台县、凤阳府太和县等。
  万历年间,在泰山上活动的香社留下的碑刻最多,现存万历时期的80块香社碑,留下了上百个香社的进香记录(有的是一块碑上面,同时刻有几个香社的进香题名)。万历时期泰山上下的香火达到鼎盛,时人于慎行、王世懋都曾在纪游文章中有详细描述,吴同春在《登泰山记》中也写道:“四方挟香楮至者,呼吁鸣轰,震动岩谷,山上下诸馆舍,悬灯张市,送逆往来,繁若元夕。”
  碧霞元君在清朝得到的敕封虽然不及关帝显赫,但是对其赐额之多,则是明朝诸帝所不及。自顺治十七年(1660)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111年间,碧霞祠敕命重修达四次之多。对于碧霞祠的赐额除顺治外,康熙、雍正、乾隆各有所赐,分别为“坤元叶应”(康熙)、“福绥海宇”(雍正)、“震维灵岳”及“赞化东皇”(乾隆)。乾隆还是历史上到泰山次数最多的皇帝,他曾经六次登岱顶祭祀碧霞元君,宣统《山东通志》卷一一一《典礼志》云:“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四月十一日,圣驾回銮抵泰安,谒岱庙,即日登山祀碧霞祠。”乾隆曾题诗十余首刻于碧霞祠,他还曾两度为碧霞祠作记文。
  清初王澐的《齐鲁游》中说:“盖自宋真以后,封禅之礼久废,举天下奔走祷祀而至者,皆奉碧霞元君。余先在州治中,夜望山间火光,蜿蜒若烛龙,自上而下,终夕不绝。问之,曰:‘为元君供香火者也。’清朝开国之初就对碧霞元君大力提倡,终清一世,碧霞元君信仰及由此形成的香社活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并在康乾及光绪朝形成了两个高峰期。


IP属地:新疆1楼2016-04-08 15:05回复
    SB软蛋


    IP属地:安徽2楼2016-04-08 16:49
    收起回复
      学习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09 10:38
      回复
        好贴,要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16 10:35
        回复
          申请置顶


          IP属地:新疆7楼2016-05-31 17:18
          回复


            IP属地:新疆9楼2016-09-22 02:49
            回复


              IP属地:新疆10楼2016-12-13 16:56
              回复


                IP属地:新疆11楼2016-12-26 18:26
                回复
                  顶贴,好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2-29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