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を秋吧 关注:86贴子:4,318
  • 13回复贴,共1

关于景物描写和塑造角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0 15:56回复
    2l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10 15:57
    收起回复
      ①关于气势(气场)
      气势的培养与一个人的素养和他的经历有非常之大的关系,这个人的素质、教养和经历对他的气势都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经常阅读文学名著的人,一般给人以斯文书生的感觉,而一个稳坐江山的帝王,再昏庸无能,也会给人以压迫。
      所以说气场,事实上是以日久沉淀的内涵为基底的一种独立的人格魅力,自成一家的作风和做派。不因他人而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而不是“另类”也不是“咄咄逼人”。
      当然,你我的气势尚未成型,或者说因为没有特殊的生长环境而并不特殊,只能影响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但那些有着特殊的生活环境的人(比如万人之上的帝王,久经沙场的武将等等)他们特殊的经历创造出了他们独特的气势,很容易就能影响他人。比如那些一个眼神就能震慑他人的帝王将相,或者让人一看就厌恶的地痞流氓。
      所以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在这个人是一个拥有特殊经历,并非普通人时,尤其要注意思考,你的角色拥有怎样层次的素养,以及如何特殊的经历。
      像上两次唠叨的时候说的,完全把握住你的角色,只有成竹在胸才能让你的角色跃然纸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10 15:57
      回复
        ②怎样让你的角色个性突出
        气场大抵是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其中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就像在生活中有气场的人总是容易吸引人注意,在文字里,也同样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表现人物的存在价值,也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打动他人。
        在【关于角色】一篇中,曾经说过,要制造角色气场,第一要在语言行动里面突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要善于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具有角色应有的特色的,展现出角色独特的内心世界。
        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示你的角色,让他人自己感受出你希望他们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人只能被迫接受。
        第二就是细节描写,要生动。生动的细节最能传神的表达角色个性,从细微处下笔,表现出的是角色最本质的性格特点。
        第三就是鲜明的对比。对比是突出角色个性的一种好办法,因为真假、丑美、善恶这些都只有对比中才最容易显示出来。我们可以借鉴一般文学作品中对比描写的手法,一是在对戏的时候通过一个人的前后反应的变化,表现出他对同一个事物认知的变化;二是通过和戏友的互动,表现出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态度,来突出彼此不同的精神境界(或者身份)。
        最后,要演绎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而不是一段空泛的文字,还要善于观察,通过对周围现实存在的人的观察,来累积具有个性特点的资料,这些资料会帮助你认知到你想扮演的那个阶层真正的为人处世,你能做到从苦思冥想“这个角色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成竹在胸“这个角色所在的阶层在这个时候就该这么做”。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10 15:58
        回复
          ③关于类型化角色和性格化角色
          怎么样的角色算是好的角色,我个人而言评判标准只有一,有没有从类型化,转变为性格化。
          什么是类型化的角色呢?它的一大特征就是特别容易辨认,这些角色有自己固定化的特征,代表着某种思想和文化精神。类型化实际上也就是脸谱化,比如京剧中的各种脸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特别我国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拍的警察片,基本人物一出场我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了。
          当然,这里的谢绝类型化并不是说你的角色不需要按照原著来COS,而是说尽量不要让你的角色面对谁都是同一种态度。
          性格化的角色同样容易辨认,他面对不同的人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就像是一个真实存活在你我身边的人,随着剧情的进展他也在成长着,而不是从始至终都是一模一样(这里针对时间跨度大的戏,角色性格最好不要太频繁的转换,不然你的角色会精神分裂)。
          当然,对类型化和性格化的角色褒贬不一,喜恶也有分歧,这里我只说出自己的观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4-10 15:58
          回复
            ④关于景物描写
            什么是景物描写?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叶以群:《渡漳河》)
            其中A是景物叙述,B才是景物描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从这里,我们也能得出描写的具体定义——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物、景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一段好的戏文离不开成功的描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景物描写,也就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大千世界,景物千种万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景物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就算是同样的景物,也由于春夏秋冬、晨昏午夜、阴晴风雪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资质韵色,我们期待的描写,应该是如同自然那样,有声、有色、有光的。
            景物为你的角色提供了活动背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刻画角色性格,甚至推动情节的发展。
            首先,景物描写对时代背景或者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例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这一段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冬景,正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也是角色生活的典型环境。
            其次,景物描写有时候能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通过对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的描写来烘托角色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如【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孤独之旅》)】这里短短一句话,渲染出暴风雨来临前让人压抑的气氛,也烘托出了角色内心的孤独与苦闷,甚至为后文中角色的成长埋下了伏笔。当然,我们的戏文中大多不会考虑角色之后的成长变化。但这些经典仍然值得学习。
            第三,景物描写展现出角色的性格和角色周围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这就能够展现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等。
            *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来自百科):
            第一、五觉法
            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分解法
            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真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又重转化。
            第三、烘托法
            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
            第四、组合法
            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
            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0 16:00
            回复
              —————【END】—————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10 16: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