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易霍华吧 关注:299贴子:10,182
  • 12回复贴,共1

开个正能量贴,大家踊跃跟贴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时候,当你倾力做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热爱它、喜欢它,并想用它来造福更多的人。那么,财富自然会滚滚而来,幸福更会与你如影随形。” ——索达吉堪布。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4-15 09:36回复
    欢迎!点赞!我也跟一贴!
    感官世界,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梦。总有一天,我们会从这个梦中醒来。但是,做梦有做梦的理由,醒来也有醒来的原因。我们要争取早日苏醒。在没有醒来之前,也要力争做好梦。----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


    2楼2016-04-15 10:2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16 17:42
      回复
         有些人为小事在那边计较,大事不计较,小事都计较,气到身体败坏,很唠叨,然后真正要计较的菩提心,众生苦他不理的,深入空性他不管的,那划不来了。各位想清楚了,好好修行,不要把生命就浪费在这世俗法里面,感情,名利,你能够赚多少钱呢?你能够谈多少感情呢?你能够生几个儿子呢?难道你的生命就这么狭隘、短视吗?有时候想清楚,所以这些东西是可以转化来修行,可以,但不能执着它,不能满足现况。豪贵学道难,我现在是博士,我现在是董事长,我现在很有钱,他满足于这种假象的时候,他就看不到佛法是什么。(海涛法师)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4-17 22:44
        回复
          我們每一位佛菩薩,其實都是代表我們的這種心态的顯現,慈悲心的形象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其實看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就是在拜出自己的慈悲心。--海涛法师
          就是說,當然看經典是一種享受,打坐是一種享受,可以讓你靜靜的。但是修大乘佛教,不離眾生苦。所以最好的助緣是各位能夠去殯儀館、老人院、屠宰場、可憐的眾生的地方,因為你比較容易生起那個感受,然後你會很認真的為他回向、修行,這個就是一個長養悲心最好的方法。--海涛法师


          5楼2016-04-18 10:48
          回复
            很多事是生活中学习,经历挫折,而后成长。(最近有感…)
            成长又有两种,为目标冲破头颅,为了争名利地位抛弃其他,也抛弃了本自具足的柔软心境。
            另一种是懂得用同理心慈悲心去面对人事物,有为有守,有节有度,个中的分寸,实难拿捏,必需经过每一次不同事情,去面对,去撞墙,然后重新定位自己,找寻正确且真实不欺的出入口。
            要走正确的路,非名利地位的路,在生活中的学习,以真心走这条路,实不容易,很多状况要一一面对学习,并且审视自身行为是否走在正确的路,是否伤害他人,言行是否能配合现状而微调。
            通通都是学习,自己坦承,其实,颇难。


            6楼2016-04-18 20:09
            收起回复
              难行能行......
              關於『處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圣严法师


              7楼2016-04-18 23:03
              回复
                大家遇到欢喜快乐或哀伤痛苦时,应当稳重自持。快乐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痛苦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一副天要垮下来了的模样。外境中发生任何事情,都可以测试一个人证悟境界的高低。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4-19 08:37
                回复
                  夫妻,此生结缘的最大意义不是吃饭穿衣,不是生儿育女,而是心灵的交流,爱的流动,彼此慰藉,彼此滋养,彼此成就,在爱中修行提升生命层次的最好方法,共修是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能共修的夫妻代表他们有着极深的缘分和福报。 ——桑杰活佛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9楼2016-04-28 22:14
                  回复
                    当你想行动或说话时,首先检查你的心,然后,坚定地如法行动。当你觉得心中有贪欲或嗔恨时,就不要行动或说话,就像木头一般如如不动。——寂天菩萨


                    10楼2016-05-03 07:13
                    回复
                      悲智光明:
                      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透,不等于看开。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
                      有而不执.......


                      12楼2016-05-06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