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马桶吧 关注:2,084贴子:2,555
  • 5回复贴,共1

观纪录片《倾听孩子的心声之拒绝上学》感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如这个社会这个体系的运作一样,人们生活于其中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或者说,是所谓无脑的。即,他们并不是享有自己思考的权力,甚至是没有这样的欲愿。教育仅仅是这的一个体现。比如说,以前的时代,是私塾教学,由先生带蒙童,不是吃大锅饭,人们人为它是正确的;现在,是集体教育,统一灌输,人们又认为它是正确的。家长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其实并非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正如人们在这个社会上做很多事情一样,而是去看大部分人怎么做,然后就人为那是正确的,好像生怕自己做的“反常”了一样。但是问题是,这个社会,以至于时代,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正确的,甚至大多数都是错误的,人如果不动用和信赖自己的思考,而是要把“正确”的定义建立在一种由那“大多数”“指马为马”的基础(这是现代的常态)上,那么我想不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的路,都不会走得很顺的。 我一直有一个信仰,就是孩子总是更正确的。人之初,性本善,那幼苗中无形中所蕴藏的正能量,值得我们任何人去尊重。本片所谓拒绝上学,有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即,如果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错误,那么拒绝它又何谈是问题呢?所以特别是有自觉的家长,应该用心想,要相信“初生事物”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心灵,也要勇于相信自己、自己的选择。
片中说的给孩子一个第三方的场所是很好的提议。扩展来说,这也意味着学习、成长环境的开放的必要性。除了在家、在学校(在学校也应该多去接触别的同学,而非仅是老师和书本)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要有广阔的第三方的环境,应该让他们接触到这些环境、这些人,并在其中获得学习和认知。通常一个开放的家长,也容易做到这些。不过如果我是当事人,而学校和家长两方面都不具备这些条件,而我又不甘压抑,不甘孤立,又该如何呢?有一个方法就是去向自己的内心探索,去读书。要忍耐、对真理要有信念和热情。这一片精神土壤就是我的(唯一的)“第三方场所”啊!一个弱势的孩子应该像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抓住“思想”这把能通往未来的钥匙。
学习本身就是自己的选择。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少年时代无疑是黄金时期。可怜的是,我们时代的人,往往要走出“学校”这座樊笼,来到了社会的自由天地后,才能真正的开始学习和自我启蒙。所谓的黄金时期,对于求知这件事来说,由于充满了不情愿的、低端的灌输和可耻的功利氛围,反而变得是最晦暗的了。这是无知这件事情的责任,是上一辈的责任。而如无改变,则我们也会成为这些盲动无脑的“上一辈”。卢梭在《爱弥尔》中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抵制灌输”,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模式做了多面检讨;创办了学校这个概念的柏拉图对于现在的“学校”定然会感到愤怒;就连中国的圣贤孔墨也必然会连连摇头。现在的“学校”的灌输式教育绝对谈不上“好”,如果是为了达标,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或者是扫盲之类的,有甚至是如同高考那样的筛选机制,为什么不通过科考的机制来组织呢?为什么把学生自己受到多样化教育的机会之门关死,非要安排学生在学校接受统一灌输呢?这实在令人费解。如此一来,不顾学生的个体的不同,这种灌输反而会大量地挤占学生本身去求知,获得教育的时间。这实在是一种颠倒啊!我曾设想国家可以统一设置多种考试,比如学位考试,资格考试等,而且考试形式可以组织得很细致,如多次,多元,比如增加秀、面试等,同时应该增加考验创新的部分(而比如大学也可以自主考试招生)。另外的层面,在求学的途径上,则应该放宽。如,私塾这种形式,或在家教育、自由学校等等,包括现在互联网普及,图书馆开放,有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可是我国目前可是称为荒谬的现实是,不是通过统一教育的途径,就没有参加学位考试的资格,即使能力达标,也不能有被承认学位的机会。同时我国对于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竟然是受教育者有义务接受教育,而不是教育者有义务、受教育者有权力。我想这些“规矩”属于现代化中国至少可以首先考虑去改正的那一批了。)通过这样,也可以做大化的解放社会教育资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现在大部分学校老师其实最多也只配做一个学生而已,却极尽威严对所谓“知识”的事情施以垄断。这样还谈什么知识的星火的传递呢?)
最后的议题,在目前这种暂时还看不到改变的迹象的非正常的教育环境中,有识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就是不要去随大流。要知道求知的事情就知识求知的事情,混杂了其他一切如功利、灌输的因素都是可耻的,只有在知识这篇净土上,才谈得上学生、老师,否则这些都无从谈起。所以应该坚决尽力为孩子提供一片宽松光明的土壤,让他能成长、遨游。坚信这一点,就会为未来打开一扇门。否则前方未必见得会有通途。个人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以上一家之言,感谢字幕组翻译此片,让我们来重审这个话题。


1楼2016-06-25 11:12回复
    启蒙人伦科学知识,探索正确人文理念。增广交流,增广见闻。与各位新老朋友共勉。


    2楼2016-06-25 11:13
    收起回复
      要看~要看~要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29 11: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