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员时,喜欢讲"我与市场的不同",追求自己的"斧头"和"独家品种",语不惊人死不休。做了几年投资后才发现:"确定性"远比"预期差"更重要。
一、投资应该追求"确定性"
众所周知,投资收益=正确概率*获利幅度*投入仓位。正确概率和获利幅度是背道而驰的东西,一般而言,"预期差"越大,正确概率就越低,但一旦正确收益率惊人。所以从重复多次博弈的角度看,着力于"预期差"的投资方法未必能取得稳定的超额收益。并且,除了正确率和获利幅度外,投入多少兵力是影响投资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概率低、不稳定的机会,又怎么可能投入大量的兵力?正由于此,很多人挖掘了黑马,但并没有给其组合带来多少贡献。真正决定其投资收益的品种往往是一些朴实无华的白马。这些白马,模式清晰,没有什么“预期差”,每年就靠稳定的业绩做估值切换,时间使他们变得辉煌。
当然,这个世界不乏在小概率事件上放手一搏的勇士,这种人要嘛成功,要嘛成仁。此外,投资上追求"预期差"可能会衍生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喜欢逆势。据我观察,卖方出身的投资者更"执着",一旦观点和市场走势不同,很难做到顺势而为。
利差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虽然空间不大,但由于其确定性吸引了无数的资金。这就是为什么CARRY TRADE的规模如此之大,而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不同步会带来全球资金的巨大迁移。投资本质上就是追求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一个投资,如果能吸引"善良的钱",尽量降低负债端的成本,就已经成功一半,能大量缓解资产端的配置压力。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伯克希尔哈撒维筹集的资金成本为负并且不可赎回。
做主动投资的人或许会有点鄙视量化投资和套利行为,认为其收益率不高,并且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但投资最重要的是收益率曲线,个人的观点和荣辱并不重要。投资者追求"预期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获得"万人皆错我独对"的成就感。在《投资是为了什么?》一文我已经驳斥了这种投资目的的错误性,但依然有很多人将"证明智慧"看得比"赚钱"更重。就像在篮球世界,你永远记着的是"五佳球"和"绝杀",而忘记了"简单中投得两分"的重要性。
二、"确定性"之殇
实际上,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本文所讲的"确定",不是指无风险,而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进行转移,最终聚焦到某一点,而这一点对于这个特定的投资者是最容易控制的,是这个特定投资者的优势所在。比如说,有投资者无法判断市场走势,但他对银行板块颇有研究,认为招行比工行好。那他就可以建立组合,买入招行,卖出工行。这个时候,他就规避了市场风险,当然也享受不到市场收益。但他这个组合并没有规避风险,而是通过"乾坤大挪移"将风险转移到他最擅长的地方,即招行比工行好。而一旦这个判断最终有问题,那他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以上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案例。投资者可以设计更复杂的产品,进行一次、两次、N次的转移,从数学上将风险聚焦,并且大量加杠杆,例如当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但在金融的世界里,很多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远比想象中的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几乎每十年就发生一次。并且一旦发生,风险会自我实现,事情会朝着你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即所谓的"墨菲定律"。所以,在"确定性"的事情上无所顾忌的加杠杆也是危险的,万事万物不可贪胜。梅里韦瑟带着一帮技术天才的两次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一、投资应该追求"确定性"
众所周知,投资收益=正确概率*获利幅度*投入仓位。正确概率和获利幅度是背道而驰的东西,一般而言,"预期差"越大,正确概率就越低,但一旦正确收益率惊人。所以从重复多次博弈的角度看,着力于"预期差"的投资方法未必能取得稳定的超额收益。并且,除了正确率和获利幅度外,投入多少兵力是影响投资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概率低、不稳定的机会,又怎么可能投入大量的兵力?正由于此,很多人挖掘了黑马,但并没有给其组合带来多少贡献。真正决定其投资收益的品种往往是一些朴实无华的白马。这些白马,模式清晰,没有什么“预期差”,每年就靠稳定的业绩做估值切换,时间使他们变得辉煌。
当然,这个世界不乏在小概率事件上放手一搏的勇士,这种人要嘛成功,要嘛成仁。此外,投资上追求"预期差"可能会衍生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喜欢逆势。据我观察,卖方出身的投资者更"执着",一旦观点和市场走势不同,很难做到顺势而为。
利差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虽然空间不大,但由于其确定性吸引了无数的资金。这就是为什么CARRY TRADE的规模如此之大,而全球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不同步会带来全球资金的巨大迁移。投资本质上就是追求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匹配。一个投资,如果能吸引"善良的钱",尽量降低负债端的成本,就已经成功一半,能大量缓解资产端的配置压力。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伯克希尔哈撒维筹集的资金成本为负并且不可赎回。
做主动投资的人或许会有点鄙视量化投资和套利行为,认为其收益率不高,并且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但投资最重要的是收益率曲线,个人的观点和荣辱并不重要。投资者追求"预期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获得"万人皆错我独对"的成就感。在《投资是为了什么?》一文我已经驳斥了这种投资目的的错误性,但依然有很多人将"证明智慧"看得比"赚钱"更重。就像在篮球世界,你永远记着的是"五佳球"和"绝杀",而忘记了"简单中投得两分"的重要性。
二、"确定性"之殇
实际上,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本文所讲的"确定",不是指无风险,而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进行转移,最终聚焦到某一点,而这一点对于这个特定的投资者是最容易控制的,是这个特定投资者的优势所在。比如说,有投资者无法判断市场走势,但他对银行板块颇有研究,认为招行比工行好。那他就可以建立组合,买入招行,卖出工行。这个时候,他就规避了市场风险,当然也享受不到市场收益。但他这个组合并没有规避风险,而是通过"乾坤大挪移"将风险转移到他最擅长的地方,即招行比工行好。而一旦这个判断最终有问题,那他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以上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案例。投资者可以设计更复杂的产品,进行一次、两次、N次的转移,从数学上将风险聚焦,并且大量加杠杆,例如当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但在金融的世界里,很多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远比想象中的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几乎每十年就发生一次。并且一旦发生,风险会自我实现,事情会朝着你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即所谓的"墨菲定律"。所以,在"确定性"的事情上无所顾忌的加杠杆也是危险的,万事万物不可贪胜。梅里韦瑟带着一帮技术天才的两次失败,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