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主要写的是一代人在社会变化中丰富曲折的奋斗历程,一些人物(如平安兄弟)在较旧的时代中处处受限,又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展拳脚,能够积极追求人生,当然,还是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而另一些人并非没有长处,却在时代变化中成为没落者(如田福堂),总体上不免有一种悲情效果。(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我比较偏好这一题材)。作家除了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外,还必须有比较大的格局,才能驾驭这种题材。《平凡的世界》与《钢铁》最像之处就在此,至于说展开社会长卷、理想主义、坚定的人生态度什么的,我看还在其次。
《平凡的世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不是矿区,而是中国农业社会样板-双水村的生活,孙、田、金三家族的人,无论是地道的农民,还是走出去的,都有这片土地赋予的坚韧、仁爱的特质。而族群关系、亲土意识,甚至暴力迷信,这些既根深蒂固,又在社会变革中受到猛烈冲击。这些让国内读者感同身受,大呼过瘾。至于田福军周围的基层政治生态,则写得很一般,不过,读者们多数对此不感兴趣,这个小缺点很容易放过去。我们读《钢铁》时,肯定会因为文化差异对书中一些东西有所疏离,比如,《钢铁》中不同村的农民因土地问题干仗,我们对沙俄的村社制的精神残留几乎一无所知,但会用我国的农村宗族关系进行类比,这还算能理解得了的。我们对斯拉夫族冲动和进取的民族气质不太了解,因此难免认为年轻时的保尔很是牛气哄哄,不像个好孩子。我们也不了解东正教赋予整个民族强烈的自我牺牲和寻求自我与理想融合的精神,用中国的“”士大夫”理念硬套又不合适,这些不利于我们接近人物。而小说的政治、组织等描写非常客观,而我们虽然明白社会主义革命,却连斯大林和列宁理念上的异同都不清楚,对保尔细致的思想倾向难以辨认,更别提能看懂小说中多种不同思潮对撞了(俄国人自己能看懂的也不多),难免有一些很不应该的误解。
《平凡的世界》小说的男主人公通过书籍构造精神世界,而这些书籍,列个书单,将近二十个。这个数目对读者来说很舒服,看过的,可以表示一下认同,没看过的,以后也许可以看看,这对自身修养有好处。而《钢铁》直接列出的书单也差不多这个数。我们如果看一个作家大掉书袋,引了上百个其他作品,肯定会觉得他“矫情”。
在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我爱人刚开始并不爱看,因为她不太喜欢小说中的女性,她们的特点:生的家庭好,外表漂亮、内心简单,对心仪的男性有仰慕、死追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平凡的世界》的一个小的缺点,看来路遥生前虽然很有型,但不是一个“暖男”。这方面比《钢铁》差。
《平凡的世界》的人生态度不错,我们也觉得自己能和这种态度很接近:
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紧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个挫折就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致人于死命。人啊,忍、韧、仁.....
《平凡的世界》的到底到了哪种水平,国家级名著,或者还要再高一点?现在有不同的声音。我只能说我很看中这部作品,必经研究的人多,我不必强推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