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托业大鳄——中信信托成功中标贵州省百亿PPP母基金唯一基金管理人的消息,让业界将关注的目光再次转向PPP这一领域。
从前期小心翼翼地试水,到如今寻求多种创新方式切分市场“蛋糕”,在传统的政信信托面临转型之际,PPP领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进入其中,试图挖掘出一片新的蓝海。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关法规与制度尚未完善的前提下,信托公司在PPP业务上的探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不断觅“蓝海”
继2015年推出全国第一支PPP信托项目之后,中信信托日前中标贵州省百亿PPP母基金唯一基金管理人,被视为信托在PPP业务领域创新的又一最新探索。
据悉,贵州省PPP母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基金期限为10至30年,由贵州省级财政发起,并由贵州省财政厅委托贵民投资出资,联合金融机构、产业方及其他社会资本共同组建。母基金将采取结构化设计,用于参股或认购子基金,以股权、债权方式支持国家、省级PPP示范项目等。
事实上,自从2014年国务院发布“43号文”以来,业内就一直在探讨政信信托的转型问题。随着地方债的不断发行,政信信托拓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据“43号文”的规定,地方融资平台必须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同时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对此,彼时市场将之解读为这将堵上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间接举债的道路。
这对与地方融资平台合作密切的政信类信托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这类基本以基础产业信托形式出现的信托产品,此前一直是房地产信托之外的另一个市场热点。由于具备较高的收益率、加之有政府信用的背书,这类产品在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在当前,政信信托的开展日渐困难,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均向记者表示,目前政信信托业务在缩减。另一方面,这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也不断呈现下行趋势。用益信托在线统计显示,2015年1至7月,市场上成立的政信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9.56%,而2016年1至7月成立的政信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仅为7.62%,下行了近2个百分点。
就在政信信托前路迷茫之际,作为信托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PPP正成为政信信托转型和创新的新契机。2015年以来,包括中信信托、中建投信托、紫金信托等信托公司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开始在PPP领域试水。
机遇背后的挑战
今年以来,各地PPP项目的推广力度正不断加大。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PPP领域的机遇不断显现。财政部PPP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0日,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数量已经达到10170个,投资总额约为12.04万亿元。
而在大资管时代,PPP领域的投资机遇,也被各家金融机构视为新蓝海之一,期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当前,券商、基金子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都在积极参与政府融资项目。比如券商可以用发债的方式募资,基金子公司则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未来要如何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取决于谁能够适应发展趋势。
中信信托相关人士坦言:“在此次竞标贵州项目时,还有其他的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参与。从资格预审、正式评标到竞争性磋商,我们始终感觉到外部竞争压力的存在,但这也说明各方社会资本都看好这一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已经认识到PPP业务的重要性并开始各种类型的尝试,但整体而言,信托公司在面对PPP模式时仍具有一定的谨慎心态。
沪上某信托公司副总曾向记者坦言,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操作层面的制度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尤其是PPP项目的周期较长,期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相应增加,因此在部分信托公司选择“吃螃蟹”的时候,选择观望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而在中信信托相关人士眼中,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与地方政府作为平等市场主体开展项目合作,需要尽快完善PPP操作层面的制度和法规,明确政府权利义务边界,特别是针对政府违约的惩罚措施,使社会资本能够依法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此外,由于PPP项目周期较长,为了落实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义务,PPP的发展还需要推进涉及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跨年度、中长期预算规划的建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