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河镇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南部39公里处,因是西淝河的源头而得名“肥河”,该镇紧靠105国道和涡阳至郸城的省道,南与太和县的桑营镇隔西淝河相邻,相距仅500米;西以宋汤河为界与河南省郸城县的白马镇接壤,相距400米;东与谯城区古城镇为邻;北以洺河为界与双沟镇隔河相望。淝河镇呈东西长方形,系亳州市谯城区的南大门,可谓是“一树照两省,鸡鸣听三县”。全镇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人口5.2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56个自然村,是谯城区的农业大镇。仅几年来,集镇建设发展速度加快,集镇人口1.5万,商户520家,客流量大,市场繁荣,已成为亳州市的南大门一个较大的商贸集镇。 该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镇GDP总值达15336万元,GDP增幅达11.7%,农民人均收入达2750元,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1%。
淝河镇是国家黄淮海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安徽重点长绒棉生产基地,烟叶生产基地,蔬菜温室大棚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中草药、油菜、薄荷、辣椒等。
淝河镇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优势,根据省地质勘察队第二次勘探,在淝河镇、古城镇、太和县交叉处约有40亿吨的煤炭贮藏量,其中又以淝河镇面积最大,贮藏量最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年最高气温40℃,最低温度为-16℃。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840mm,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大水之年降雨量最大为1568mm,干旱年仅有436.8mm,一年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一般约占年降雨量的62%,春秋雨量约占降雨量的17%左右。本地光照条件在全国属于二类地区。无霜期一般在210天,全年无明显的主风向。
淝河镇是国家黄淮海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安徽重点长绒棉生产基地,烟叶生产基地,蔬菜温室大棚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中草药、油菜、薄荷、辣椒等。
淝河镇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优势,根据省地质勘察队第二次勘探,在淝河镇、古城镇、太和县交叉处约有40亿吨的煤炭贮藏量,其中又以淝河镇面积最大,贮藏量最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年最高气温40℃,最低温度为-16℃。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840mm,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大水之年降雨量最大为1568mm,干旱年仅有436.8mm,一年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一般约占年降雨量的62%,春秋雨量约占降雨量的17%左右。本地光照条件在全国属于二类地区。无霜期一般在210天,全年无明显的主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