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吧 关注:647贴子:5,315
  • 0回复贴,共1

林俊华《嘉绒的文化符号》(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碉楼———嘉绒的居住文化符号
碉楼,汉文史籍中称之为”邛笼’。据藏学家石硕教授考证,在今西藏山南地区民间仍将碉楼称之为“琼仓”,意为“琼鸟之巢”。因而,他认为“碉楼最初的原始形态是人们用以表达对苯教中'琼鸟'崇拜的一种祭祀性建筑”,后来演变为一种战争防御性建筑[7]。我们认为“邛笼”和“琼仓”应该是同一概念,“琼仓”是藏语的称呼,“邛笼”是汉语的称呼。汉语的这一概念是采用音译+ 意译的方式所形成的。“邛”即“琼”,指琼鸟或琼鸟图腾之族,系音译;“笼”为汉语,本指用竹篾或木条等物编织而成的养鸟、养虫之物,如鸟笼、鸡笼等。因而“邛笼”即“琼笼”,即“琼鸟之巢”,引申为“琼鸟图腾之族的住所”。
碉楼在青藏高原有广泛分布,嘉绒地区则是碉楼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嘉绒地区的碉楼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有: 冉駹夷“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至十余丈,为邛笼”的记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冉駹夷生活在岷江流域,即今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是嘉绒藏族和羌族的传统居住区。唐代编写的《隋书》对嘉绒地区碉楼的形态、功能有了更详细记载。如《隋书·附国传》载: 嘉良夷“无城栅,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而居,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石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贼盗”。显然,至少在嘉良夷时代,碉楼已经是一种战争防御工事了。嘉良夷消失后,这种建筑形式被嘉绒藏族直接继承,并保存至今。


1楼2016-09-30 17: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