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今天突发奇想又翻了下二宫之争,原因是没事偶尔在贴吧偶尔看看魅姐谈步夫人的那段事情
https://tieba.baidu.com/p/4363247738 【原创】关于步夫人的一些猜测
https://tieba.baidu.com/p/1178967758 【征文】三国冤死录:废太子和——空断新都白驹命
https://tieba.baidu.com/p/5273813868 大家应该都知道孙权的袁夫人吧?
https://tieba.baidu.com/p/5284505792 关于徐夫人的去世时间,徐、步、袁、王最接近皇后之位
下意识的方法:这次想尝试用整体式的(不像以前是解决基本的字词理解问题,而是关注段落组织甚至篇章顺序的思路去看)、带着解决问题流程式的思路去看。
(怎么说呢,就是尝试把视角从这贴初版的后来人“解释学”的历程,
尽量再转化一道成“原本基本都知道”(就像我们。前两年做游戏、做批注,显性信息应该挖了9成出来,可以做结构了)、
现在要组织材料顺序阐释问题的历程来)
顺序历程:
1. 首先要具备问题意识,就像韦昭,他在动笔写吴书的时候,肯定基本知道吴国发生的事情全貌、而他要组织顺序写作的。这贴初版主要从把人物的分类讲了下大致顺序,但是还有一个线索线,就是时间顺序发生的大事。
初版主要站在吴国君主,作为君主的私人史官如何为帝王记录家纪的传统角度叙述了一下;本版简要站在吴国臣子(中产代理阶级),作为士大夫如何为自己记录大事的角度叙述。
2. 于是,通过以前的资料积累和潜意识的“问题思路”,可以开出大概这样一个提纲(借用司马迁的词更好理解):
a. 帝纪(倾向于外向的政治和魏蜀外交,这方面读田余庆系列,在孙策吧的正式讨论也非常多,总体格局还行)
b. 世家列传(倾向于内向的要闻和人物势力、影响,在孙策吧以人物性格八卦之类的为主、逐渐深入,
但我总觉得最后临门差了一脚——现在尝试在这方面长进一些)
c. 民俗礼仪制度(这方面吴书的表现很弱,只能在吴十八、吴二十做一些集中展示,其他地方就很散漫,看吴简更靠谱)
3. 好像前奏扯完了,谈正题。
从问题意识出发,孙权时期臣子关注的吴国国内几件老调大事——暨艳张温案、(公孙渊案)、吕壹案、二宫案。从我今天的阅读体验看,这四件事的重要性和遮掩性的大致顺序是:
重要性:二宫>吕壹=暨艳张温>公孙渊
遮掩性:吕壹>暨艳张温>二宫>公孙渊
公孙渊这种好说,虽然孙权一度犯浑,但好歹死性有改,相比其他三件事已经算Happy Ending了。所以记载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看孙权犯浑和大臣抖机灵、秀文采。
其他三件就是传统的
我吴“三大案”了,这次做一个文本叙述顺序的小综合。
a. 吕壹案,这个案子给人的情感暗示类似公孙渊,用来骂孙权昏庸、臣子英明的。不过相比公孙案而言,这个案子明显做了大量的掩饰工作,孙登怎么劝的、潘濬怎么做“妇女护卫队”、陆逊怎么哭的都没有写。孙权本传的感觉就是...,非常敷衍,毕竟孙权丢脸丢大发了
【顾雍传对此事的记录做end最合适】
b. 暨艳张温案,以前区分过两案本身的区分。但两人作为利益共同体,在大的角度合并没有问题,这次阅读让我关注的是张温和顾陆两家“同气连枝的关系”——张白娶陆郁生、张家中女嫁顾承。以前谈论过张温做事的错处,这次想强调的是,他家的身份和地位【好像我有点倾向吴郡的顾陆朱张了,朱桓朱据和张温,在两大案里都有发挥...相对应的外来大户是张、诸葛、步、朱、全的吴国政权化?碎碎念...】、确实容不得犯大错——类比张承的谨慎。
c. 二宫案,牵涉人数多且广,从吴五的妃嫔、吴八的老师傅的星星点点,到吴十二后半段——吴十四的暴风骤雨,再看吴七、吴十六夹杂的血色残余,吴十七的风轻云淡。这事的中心-边缘结构,可以再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