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067贴子:268,121
  • 20回复贴,共1

如果汉朝的第二任相国,不是曹参,而是张良的话,会怎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朝没有二世而亡,我觉得这里面曹参的功劳也很大。
汉二世是个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他在萧何临前问谁可以接替他的相位,萧何说知臣莫如主,其实萧何也是在考察这个君主的眼光,等孝惠顾说出曹参的名字时,萧何感到心满意足。
萧何为什么会感到心满意足呢?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完成先帝遗愿。
江山不仅是刘家的江山,还是萧何跟曹参一起参与打下来的,他们三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当初选择谁做君主的时候,他们三人之间互相推让,最后落到刘邦身上。然后一天闯荡天下。萧何心里也清楚,自己之后,就是曹参,这是带着一种分赃性质的,如果自己死后,曹参没能做相国,这不仅是萧何心里的亏欠,也是刘邦的亏欠。萧何感到死后对得起刘邦,也对得起曹参了。
2、萧何自己对曹参的亏欠得到了补偿。
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萧何、曹参的关系不比张耳、陈余反目之前差,说是刎颈之交也完全够格。在封侯的时候,国为前期,入关之前,萧何并无所作为,而那时的曹参就已经功勋卓著了。但封侯的时候,萧何总是压了曹参一头,不仅最先得封,还位在曹参之上。这可说是丰沛故人集团中的一大分歧。丰沛故人集团大多偏向曹参这边,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曹参的攻城野战之功,并不像刘邦一样清楚萧何的庙堂决策之功。萧何的死对这种分歧是一次化解的机会,曹参上位是众人的夙愿,也是刘邦、萧何的遗愿。而且这方面可以说王陵跟雍齿等人也不会不满。相反,陈平就不能做相国,因为还有个王陵搁不平。王陵虽然平庸,虽然并不治国之才,但他是丰沛故人集团中仅次于萧、曹等人的角色。不管是周勃、灌婴,还是樊哙、夏侯婴,资格上都比王陵要稍次一等,所以曹参死后要以王陵来作为陈平的陪衬。虽位在陈平之上,但大家心知肚明,真正起作用的是才华横溢,有实干之才的陈平。
3、刘邦事业后继有人,汉不会二世而亡了。
萧何从这次考察,看出孝惠有识人之能。但事实上,孝惠对曹参了解得并不多。他只知道曹参把齐国治理得很好,但并不清楚他是怎么治理的,所以才会有后面的一次次的逼宫。这次对话,说白了,并没有真正显示出孝惠帝的识人之明,相反,只是一种叶龙好龙的表演而已。


1楼2016-11-29 14:31回复
    实质上,大家看《史记》都清楚,孝惠之于吕后,有点光绪之于慈禧的味道。他是根本没办法走一条自己的道路的,而刘邦、萧何、曹参,上文说过,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这三人在世的时候,吕后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张良自知自己除了是刘邦的好参谋外,对后面事情的走向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事先退场了。张良,理论上还是战国时代的人物,带着秦时刺杀秦始皇的英雄主义的光环,在汉朝军政时期是一面旗帜。但建国后,并没有他的席位,他只能退居二线做孝惠帝的老师,而不能做辅佐他的相国或丞相,感觉萧何的心满意足里面,也有孝惠首选的相国人选择不是自己的老师,而是选择的功臣曹参,齐相国曹参。
    如果汉朝的第二任相国,不是曹参,而是张良的话,会怎样?
    或换个角度问:“孝惠帝首选萧何的接班人时,为什么不提张良,而是提的曹参?”


    2楼2016-11-29 14:33
    收起回复
      因为张良 病的快死了 他怎么当相国? 看张良世家 很明显 张良是有重病 几乎门不出户躺在床上。 另外张良是支持吕后的,为什么呢 ? 史记有个细节 就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遂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吕后,拜外戚吕公、吕产为将军、大臣,以免杀身之祸。陈平实际早就想到这招了 不过这句话是张良的儿子口中说出来代表了张良的立场, 所以陈平也就答应了。


      IP属地:湖南3楼2016-11-29 18: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