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梦靠自己完成。”——《转机》读后感之三
【关于音乐】
【第33夜】《追梦 新年好》(梨叶改编钢琴版)
http://5sing.kugou.com/fc/15713371.html
明晚就是除夕夜了,所以今晚,我在温柔的钢琴版《追梦》后面,应景地加上了《新年好》的旋律——“新年好呀新年好呀 祝福大家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祝福大家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从2016年7月26日到2017年1月26日,我追随马天宇先生,到今天为止整整六个月。在这六个月中,我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坚韧、强大、温柔与平和的气息,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感恩惜缘”,是我一直挂在嘴边的词,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可以更加优秀。
有缘的大家,也请一起好好成长吧!好好珍惜与这个优质偶像的缘分,以他为榜样,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晚安,好梦。
————
【正文】
相比于中篇或者长篇小说,我更喜欢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大的小故事。文字的当然不用多说,像是《世界奇妙物语》那样包含诸多元素的剧集形式,也很值得回味。当然了,在看马老师这本《转机》之前,我主动选择的,无外乎都是推理、惊悚、科幻、讽刺并带有点反转意味的题材,因此,你大概可以想象出来我读《转机》时有多费力——倒不是因为它里面的文字有多难理解,也不是因为文字节奏无法把握,而是因为我不熟悉这类故事的走向。
文艺,对我来说真的挺难的,毕竟缺乏了这么多年的积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我无法精准捕捉属于“情”的部分,而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合不合逻辑”或者“另一种观察角度”上。之前写的【B】、【C】、【D】、【E】的读后感,我也会常常反思,觉得,我是不是在用一种怪异的、格格不入的方式来理解马老师这么一个文艺小王子的作品呢?
庆幸的是,一共有21篇,我慢慢看慢慢写,总有办法找到理解他文字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当然了,也有一种可能,直到写完,我还是如此“冥顽不灵”。但是没有关系,托马老师的福,除了《转机》之外,我也在看他推荐过的书——那些让他建构起一部分认知结构的素材。我想,那时候的我,已经在潜意识里储备了足够多的东西,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个契机的引领下,我也许会突然开悟吧。
我既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也明白在此之前,我必须加倍努力去思考与成长。因为——“美丽的梦靠自己完成”。
这是马老师演唱的《追梦》里面的一句歌词,也是我,对今晚两个故事的心得体会。
【F】
在看【F】这篇文章之前,我很认真看了马老师出道十年间不同时期的几个视频,特别观察了他的微表情和动作,也听了不同时期他的歌,我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状态与嗓音控制,是越来越好的。我十分好奇,十分欣喜,也十分敬佩他“脱胎换骨 ” 的成长。这篇【F】里面传达的东西,与我想象中——或者说推测——的马老师可能使用到的成长策略,非常相似:他呈现出来的状态,很像是内向型人格,他可以从独自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因为我本身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内向型人格,所以我特别读过这方面的书籍。在此,推荐大家看一本叫做《内向者优势》的书,希望大家可以科学的了解这种性格,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内向型人格的人了解自己,成就自己。
每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现阶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觉得,看一个人真正的品质,其实是看他/她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简单也最常见的就是逃避,但逃避是最没有用的,而且就算这一次侥幸逃成功了,下一次问题一定会翻倍出现。死磕?也是一种方式,但是很容易钻牛角尖,而且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正确的方式——也是我比较赞赏的——就是马老师在【F】中提到的“放松”——注意,是放松,不是放任或者放纵。当心情完全放松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会更高,灵感就会源源不断,这时候,就是拼“悟性”了。【F】中的那碗鲜虾馄饨,对普通人而言就是一顿充饥的美食,而对于有心人而言,是开启智慧的钥匙。
另外,【F】还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的:知行合一。
一个人愿意分享他悟到的道理,真的是很好心很善良,但事实上,道理本身,对于旁人而言,是没有太大作用的——成长永远都是个人的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忙。我要举一个做老师的能感同身受的例子: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比如英语的语法,归纳总结知识点,各种情况怎么来思考都解释清楚,强调又强调,“懂没?”齐刷刷的声音:“懂了!”结果不出意外,很多孩子一做题就错,稍稍变一下就转不过来弯。为什么?是因为听课的时候他们没有动脑子,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所以他们觉得很顺畅,觉得异常简单,觉得自己“懂”了;而独立做题时,没人带着,思维就不畅了,漏洞百出,考虑问题不周全。
好,我们返回到这篇【F】。马老师的这篇文章写下来,他经历,思考,然后感悟了,他进行的是一整套思维的过程,他表达出来的文字,一定远不如他脑袋里的思绪起伏。因此,不要享受那种看完后的畅快,也不要花痴马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应该问问自己,我真的“懂”了吗?看,或者想象,是没有用的,只有经历过相似的事件,自己去努力,去实践,去操作,去克服,再参照马老师的总结,我想我的成长,才可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对了,我很欣赏他一个地方:他特意在“NG”后面加了括号进行解释说明,他很有心,这是一种非常关爱读者的行为。
【G】
当看到马老师写道“每个女孩都是一朵花儿,无论她是玫瑰,还是月季,都应该被呵护。”的时候,我马上丢下书,上网查了玫瑰和月季的区别。等点开了十几个网页,看了各种图片对比和文字说明,搞清楚两种植物的花、叶、刺、茎的不同之后,猛地回过神来,哑然失笑:马老师写这段话的目的,好像不在于培养读者鉴别和区分各种花的能力。
我知道马老师是一个友善的绅士,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弱势群体,并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我非常认同和赞赏他的这种品质——我这里所说的“认同和赞赏”,不只是我对他的行为本身做出正面评价,更是指,假如我是一个男孩子,我一定会学着像他那样去对待女性,而且我会根据我自身的能力,重新反思总结,并有比他做得更好的决心,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实中我是女性,那么我也要思考,如何在综合考虑到生理和心理差异的前提下,学会和掌握与他类似的能力——我认可一个人的最高形式,是将他的良好品质,重新整合,然后学习模仿。
但是今天,关于【G】这篇文章,我最想要深入分析与思考的,并不是文章中的“我”,与那个暗恋他的女孩子之间的事,而是文章中的那些“吃瓜群众”(指看热闹的围观群众,来源于“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的心态。即便能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里,主角都是自己,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中的很长时间里,扮演“吃瓜群众”的角色。
——我想到了《乌合之众》。
怎么说呢,尽管《乌合之众》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它的偏激之处,我并不能百分之百赞同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的全部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对于解释群体的心态和行为,真的是很有很多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各位,推荐大家可以找来这本书了解一下,切忌用它来居高临下,而应该用来监督和反思自我行为。
我非常反感,也很同情【G】里面的这些围观者:
反感在于,懵懂我能理解,但为什么一个班级的所有围观者,表现出来的,都是低级的八卦和起哄这种负面的状态?我多么希望这是作者的一种夸张,也多么希望这个班里还有一些人是冷静的。我估计这件事发生时候,这个班的孩子大概是12、13岁到17、18岁期间,因为超过18,就不适合用“懵懂”这个词了。这个年龄段,正是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可显然,这个班的孩子们异常“团结”,让我觉得他们所处的氛围,真是很让人不舒适,在他们身上,充满无知又自以为是的高傲与冷漠;
同情在于,没有人教孩子们如何去学习和理解“爱”(不止是爱情,也有同学间的友情,包括互助、关爱与安慰等),而任由他们展露出人性中很卑劣很丑陋的东西。这群花季的少男少女们,青春的脸上却出现谩骂和讽刺的表情,让他们过早的像一个无聊无趣无脑又俗气的大人——太难看了,而这种难看,并不属于颜值的范畴。
我是【G】这篇文章的读者,因此,我也是一个“吃瓜群众”。哪怕我如此愤然,但就我的性格而言,如果我是书中这个班级里的一员的话,在现场那个混乱状态下,首先,我不会主动上前帮女孩的忙——一来,她需要学会为她的行为产生的所有结果负责(比如因为疏于管理自己的脸和体型而得遭到嘲笑,比如因为暗恋“我”,偷偷送纸玫瑰但遭到拒绝);二来,没有必要去跟那群粗俗的、不讲道理的人硬碰硬。敌众我寡,没有胜算,而且可能因为我公然伸出援手,他们会对女孩表现出更为疯狂的奚落谩骂和伤害的行为,也会对我自己不利(救人之前要先懂得保护好自己,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帮助我想要帮助的人)。
其次,我会做这两件事:
一,我能保证自己一定不加入讽刺和谩骂她的队伍中去,因为这个糟糕的群体氛围无法让我认同。如果不经意间她望向我这里,我会报以温柔坚定的目光;
二,我会在放学后,默默跟在这个悲伤的女孩子后面,等到周围没有其他同学了,上前几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我听一个叫做F的人说,有个馄饨摊上的鲜虾馄饨不错,就算吃凉了也没关系,老板很好心的,会给我们加热汤。我很想去吃,如果你有空,希望你能陪陪我。我不是白请你,我想向你讨一个东西,我很喜欢手工制品,你能做一个你擅长的折纸送给我吗?随便叠什么都可以,我一定会好好保管的。”
相比于和人一起吃饭,我其实更习惯自己一个人享受美食,因为那样心情上更自由,也让我更专注于食物本身;但是我想,若有缘,我还是想与这个女孩好好聊一聊,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帮她。但是,我们之间聊天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她是想理性的解决问题,还是习惯用情绪控制行为。当然了,最终她的选择,也一定由她自己来做。
每个人总要经历痛苦才能成长,不要去刻意人为阻挡这些考验,先吃吃苦头,之后,再去分析反思总结,给出解决思路,这才是对因果的尊重和敬畏,是大爱。
自己去感受,去接纳自己,战胜自己,提升修养和内涵,这是我们作为主角的时候,必须要做的事;而作为配角的时候,请记住,一定要有脑子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要肆意去践踏别人的尊严,当我们有了力量和信念时,以好像朋友的方式去启发别人,教会他们也学会接纳自己并看到自己的灵魂,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信念和力量,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的配角。
好书慢慢看,好文慢慢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