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经天吧 关注:160贴子:4,587
  • 18回复贴,共1

说说梁书宗师们的各种高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才发现我写的帖子竟然没在唐吧发过。赶紧补上。


1楼2017-01-30 17:07回复
    说到梁书人物,除了“侠客多名士,美女多独立”这类的基本共识。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一点:“宗师多高冷。”这是我读梁书一直以来的体会,不知有没有人和我一样。
    梁书宗师们大多年高德厚,武功绝伦,看透世事,半人半神一样的存在,平时多如潜龙入水,关键时刻才登场,并发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作用。
    在说梁书宗师之前先跑个题,简单说说金书的宗师。按照上面的标准来划分,金书中真正的宗师并不多,我能想到的也就是王重阳、张三丰等几人而已。首先是三观很正,境界极高,能得到武林中大多数人的推崇,这也是成为宗师的必要条件。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两位虽享有盛誉,但其实各有各的纠结。王重阳壮志未酬,与林朝英的情感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张三丰则始终因俞岱岩重残、张翠山惨死而内心受伤。至于其他人,一灯一生被瑛姑怨念,黄药师以邪著称,洪七公不拘小节,欧阳锋邪恶,周伯通老顽童,而少林高僧圆真(成昆)简直是人面兽心了。再至于扫地僧、风清扬、慕容博、萧远山、四大天王、天山双鹰……也无法称宗师,他们或知名度太低,或欲望太重,或爱恨难平一生纠结,毕竟单凭武功高是远远够不上宗师称谓的。实际上,他们最缺的是一种“宗师范儿”。
    什么是“宗师范儿”呢?梁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简而言之就两个字:高和冷。高是指武学成就大名气大,冷是指天高云淡与世无争,与外面的人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两点放在一起,就产生了“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效果。一般人见到这样的宗师,首先会觉得此生有幸,进而为宗师的平易近人而满怀欣喜与感激,但内心深处的敬畏之心不会稍减。因为参拜者心里很清楚,宗师的和蔼可亲是一种修养与风度,哪怕他对你称兄道弟,也绝不意味着你可以与他平起平坐。宗师是一眼深潭,你不过是一汪浅水。宗师的传道往往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不仅能使你的武功获得飞跃式提升,原本身份卑微的人在得到宗师的加持后也大体具备了平视武林中多数门派首领的自信。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你还是其他知情人,对宗师只有更加仰视,顶礼膜拜。而宗师们微微一笑,淡出众人的视线,仿佛一切与己无关。除了身外事,宗师们对于个人名利恩怨情仇早已看淡,仿佛神仙一样俯视众生,进而包容一切,放下一切。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是生还是死,生死这件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于其而言,就像在家和远行一样的简单。
    鉴于我读过的梁书有限,在这里仅对我了解的几位梁书宗师做点具体分析。


    3楼2017-01-30 17:08
    回复
      都要写哪些宗师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31 20:24
      收起回复
        玄机逸士
        陈玄机早年曾有过兄妹之恋,后又陷于萧韵兰和上官天野的三角恋。到了晚年,玄机逸士培养出谢天华任盈盈这样的中年高手,又是《萍踪》男女主角的师祖,武功之高无人可及。其独创的两套剑法分别传授给男徒和女徒,但严禁两人互相交流,显得神秘莫测,令弟子徒生敬畏之心。然而,当一生心血换来的成就通过徒子徒孙展现出来后,他老人家却霎时顿悟,恩怨全消。
        ---玄机逸士向众弟子挥手一笑,也朗声吟道:“参透华严真妙谛,菩提非树镜非台!”三人一同拍掌大笑,健步如飞,在黄昏残照之中,飘然而去。
        两派弟子只剩下跪地送行的份儿。估计陈玄机年轻时的经历这些弟子所知不多,此时说走就走也绝不留恋,真是高人范儿十足。想想无崖子,也是金书中神仙一流的人物,耄耋之年还得看着师姐师妹为他争风吃醋打闹不休,境界简直没得比。


        5楼2017-02-01 10:19
        回复
          张丹枫
          作为梁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张丹枫既是旷代大侠,又是泽被后世的武学宗师,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几乎无人可以超越。一般而言,成为宗师大体要到60岁开外,但是张丹枫30多岁成为第一剑客,40多岁就是公认的武学宗师了,梁书仅此一例。在《萍踪》中完成“立功”与“立德”,《散花》和《联剑》中的张丹枫更是神一般地存在,只要他一出现,正派人士便如大旱之见云霓,再也没有迈不过的坎儿,闯不过的关。硬实力在此,谁敢不服?张乔对决,张丹枫在身受一掌后又硬接下乔北溟的第九重修罗阴煞功,虽然代价惨重,但终于迫使乔北溟承认了自己的无可超越,至此人生达到辉煌顶点。而后张丹枫飘然高隐,不再理会世事,仅让自己的故事在江湖流传。晚年张丹枫过着另类宗师生活,每日怀念妻子,靠研习剑法支撑自己活下去,连门下弟子都不再联系,人虽在,心已经逐渐冷却。张丹枫的死不能说是从容不迫,但缺憾美往往更触动人心。他被迫出关,亲手埋葬了老友,将一生心血写成的无名剑法传给初次见面的陈石星,完成了“立言”的夙愿,随即在广陵散的琴声中停止了呼吸。是非成败转头空,连张丹枫这样震硕古今的武学大家都不免“终需一个土馒头”,可见宗师的名头也不过是个空。
          PS:有人认为无名剑法自陈石星后已经失传,与孟华后来得到剑谱的说法相互矛盾,其实这个很好解释。张丹枫创下剑法,当然希望能在生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但他足不出石林,无法亲自去寻找,只能等到合适的人送上门来。为保险起见,他事先在石林某处做了备份。事实证明双保险的做法是对的,确保了自己的剑谱被后人看到。同理可以解释琴曲广陵散,嵇康在刑场上奏罢这首琴曲说:“广陵散从此绝矣。”但更大的可能是他在家中存有琴谱,否则后世的陈石星如何还能演奏此曲,张丹枫又如何能听着琴曲文艺地死去?


          6楼2017-02-03 15:04
          收起回复
            霍天都
            梁书中的宗师多由大侠进化而成,但霍天都明显不是。他是天生的练武坯子,也是武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习武间。其本人的最大心愿也是成为武学宗师,将自己的学术成就流传后世。这与乔北溟、孟神通企图凭借武功称霸武林的想法绝不相类。霍天都也不是独孤求败式的怪才,虽然追求最高的武学成就,但从未考虑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崇高地位(那样很俗气是不是?)。因为志向不同,霍天都与妻子分道扬镳,虽有遗憾,但并不后悔。与一般宗师的先高后冷刚好相反,霍天都属于先冷后高,由于始终与外界保持着距离,他得以将全部精力用在研习武功上,终至大成,奠定了天山派荣耀百余年的实力基础。除了早年在江湖上行走过一阵,霍天都基本上离群索居,一般武林弟子甚至未必听过他的名字,只有少数顶尖高手才对他的情况略有所知,更显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白发魔女传》中,镜明长老看到岳鸣珂的武功后说:“我久闻天都居士在天山潜修剑法,这人想必是他的得意高足。”只这一句话,霍天都的形象就如隔离尘世的剑仙一般令人悠然神往。


            7楼2017-02-15 17:08
            回复
              镜明长老
              《白发魔女传》中,镜明长老所占笔墨极少,但其得道高僧、武学宗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基本是梁式高僧的标准版。岳鸣珂为盗取剑诀,依次闯过小沙弥、天元和尚和尊胜法师的关卡,此时镜明长老已在藏经阁安然静候。说好岳鸣珂凭武功取剑诀,镜明却并不比武,而是要试试岳的内功。所谓试内功,并非是两人处于同等地位,你来我往打斗一番,而是以长辈的身份对后辈进行考察。一条细绳,各执一端,凭此来了解岳鸣珂的功力与悟性。这番做派令人大开眼界,又绝无自抬身份之嫌。---镜明长老把绳一牵,道:“行了,你依此修持,内功自有大成之日。” 高僧风范令人仰止。经此一试,镜明长老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看看岳鸣珂的武功是否配得上剑诀,考察结果令人满意;二是见岳是可塑之才,顺便给他开了个小灶。镜明身为少林寺方丈,不是随便一个弟子就可以得到这份殊荣的;第三是通过指点内功,镜明发现岳对佛法的悟性极强,于是又有意识地将其引向佛门。在镜明眼中,世间诸相皆是虚幻,男女情爱更是一种孽缘,应远远避开才是。因此当他看到岳鸣珂与铁珊瑚之间的暧昧时,并不像一般长辈那样乐观其成,而是担心他坠入情网。只是坠入情网又怎样?男女相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如果不是镜明的暗示,岳鸣珂即使报国无门,或许还有珊瑚陪伴,最终的归宿未必是青灯黄卷,高处不胜寒。


              8楼2017-02-18 20:4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19 14:43
                回复
                  晦明禅师
                  《冰川天女传》中,萧青峰和陈天宇谈论天下剑派,说“天山一派,自晦明禅师手剑,传凌未风,再传至唐晓澜,都是一代大陕”。在此,先贤风范已令人不胜向往。岳鸣珂《白发魔女传》中登场时年30岁左右,已经是超一流高手。小说结束时的晦明禅师40余岁,已经成为天下第一高手(窃以为练霓裳始终略逊一筹)。晦明先后收徒杨云骢、楚昭南、凌未风,三名子弟个个了得,因此他虽足不下天山,却令武林人士高山仰止。清军入关,天下大势已定,晦明悟得“人生百年,电光石火;本无一物,何染尘埃”,对此不再有愤怒和悲哀。晦明支持杨云骢抗清,也任由楚昭南投靠清廷,即使后来凌未风下山,却并未命他代自己清理门户。身处天山绝顶,是名副其实的高冷。闭门封剑六十余年后,晦明破例接见了江湖上的后起之秀,却在当晚选择圆寂,又告诉凌未风:“你若心中有我,不必远上天山。”一百一十二岁,已经活够了,无牵无挂,安然西去。可怜在情网中挣扎的凌未风毫无准备,痛哭不已。


                  10楼2017-02-22 21:35
                  回复
                    冒川生
                    《冰川天女传》第二回,萧青峰和陈天宇谈论天下剑术名家,说起冒川生十年一次的开山结缘,这就点名了冒的武林宗师地位。天山派虽也有三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但培训范围只限天山弟子,冒川生的开山结缘则是面向所有武林人士,只这一点,就比唐晓澜还要牛。在整部《冰川天女传》中,冒川生仅在三回中出现,但从头到尾的宗师范儿却无人能出其右。稳坐高坛之上,慈祥和蔼,缓缓而谈。冒川生讲《易筋经》,指点晚辈的武功,体现了深厚的武学功底,而没有麦克风的讲话以及隔空用念珠为弟子解穴,又展示了深不可测的内功造诣。以上这些厉害的功夫正是显“范儿”的底气。从始至终,冒老先生佛一般端坐着,任由下面几拨人打得乱做一团,亲侄女险象环生,却岿然不动,仿佛一切与己无关,直到洞溟子和吕四娘先后现身,老先生也不过缓缓站起,缓缓开口,那份持重,令人叹服不已。每读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象天女伯侄相认的情景,天女免不了是要落泪的,而冒川生会不会老泪横流,用颤巍巍的手抚摸天女的秀发,告诉她自己寻找了她父亲好几十年?书中在此处留白,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毕竟不能把描写俗人的笔法用在这样的神仙人物身上。
                    好不容易亲人相见,好不容易老友重逢(东平一别,与吕四娘三十年未见,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冒川生却要圆寂了,生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为什么不想与侄女多呆几天,与老友叙叙旧,而是甫一相逢就要永别呢?宗师异于常人的高冷就体现在这里了,让人敬仰,但的确有距离感。


                    11楼2017-02-23 19:12
                    回复
                      后面还有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31 19:24
                      回复
                        小唐一直没舍得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6-16 08: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