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相遇,不只是懂感恩,更需要能力。”——《转机》读后感之五
【关于音乐】
【第35夜】《生如雪花》(梨叶改编弹唱版)
http://5sing.kugou.com/fc/15729528.html
今晚弹唱了马老师的《生如雪花》的第一段。这首歌的歌词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很特别。其实说起来不留恋,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深情在其中的,只不过,此刻的爱,已经成熟了。
当“爱”不在的时候,与其藕断丝连,倒不如放手,成全了你也成全了我,我会比较赞赏这样一种理性和魄力。放手不是因为心狠,其实是一种大爱,也是尊重:尊重自己,更是尊重对方。
晚安,好梦。
——
【正文】
【5】
大概是一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从工作的地方回家,路上我抬起头,第一次看到了满天的星辰:深色的天幕上,每一颗星星就像一个银白色的亮点点,它们和我在图片上看的完全不同,有很强烈的立体感。我从来没想过天上竟然有这么多的星星,满当当,却又不是挤在一起,而是自然散开,真是漂亮极了——这是我在我家附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景象,因为主城区的夜空实在是太亮了。我突然意识到:此刻我仰望星空,是一件会让我觉得快乐,心情放松的事,那么,我开心是因为星星本身吗?还是星空会让我联想到什么?如果我常常能看到星星,我还会这样惊喜吗?同样看着这片星空,别人也会有和我相似的感受吗?
想到这里,我再次翻开《转机》,再一次去读【J】篇和【K】篇,似乎有了新的感悟。
【J】
【J】篇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马老师在海边偶遇了一个叫做John的孤单的美国老头,尽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每天会花价格不菲的钱购买鸟食去喂海鸟,他很享受和海鸟相处的美好时光。由此,马老师得出了“Just enjoy yourself! ”的结论,希望自己和读者可以重视精神上的填充与享受。
根据马老师在书中的描述,John的状态,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懂得生活,有想法,有善心,懂付出的人。他很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懂得调节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排解孤单,获得快乐。我想,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已经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了,他是一个遵从内心,会倾听自己内心想法的人。马老师不仅尊重John的行为,而且还可以懂得John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就说明马老师在思考,他也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他在做和John类似的事情。他和John一样,有能力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负责,所以,他才会和John产生“共鸣”,才会写成【J】这篇文章。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也很赞同马老师的观点,但是,就这篇文章,我还有另一个视角。怎么来表达呢?还是以故事来引入吧,我先分享我自己的一个有点类似的经历,这样,对我的思路梳理,应该会更有帮助。
有一阵子,我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动物园,独自去看我喜欢的长颈鹿,看够了就顺路去看看我不太分得清楚种类的猴子们,然后是色彩鲜艳、长得像鬼一样的山魈,最后再顺路去看山魈对面的澳洲动物们。
去看动物,自然是散心,但我就喜欢这几种动物,所以在第一次逛遍了动物园之后,每次几乎就是一样的路线了,我也很少绕到别处看其他动物。
今天不提别的,主要说一说长颈鹿。我喜欢长颈鹿的原因很奇怪: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对讲长颈鹿的那部分印象非常深,长颈鹿在感觉非常安全的时候,会把身体完全折起来卧着睡觉,但如果这个时候遇到天敌,就没有办法迅速站直身子,也无法逃跑,只能被吃掉了。在同情长颈鹿的同时,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长颈鹿那么高,怎么才能像图画上那样把身子折起来呢?是像猫一样团起来吗?它不会硌着自己吗?然后我就脑补一个长颈鹿吭哧吭哧很努力把身子折起来,结果越想越好笑。
后来,我的一个学生给我玩过一个长颈鹿的玩具,那个长颈鹿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空的像关节一样一段一段,由钓鱼线在内部连接,正常的时候它是立着的,但是按下去一个开关,整个长颈鹿立刻就瘫软成一团——我每次玩的时候就在心里编故事:“从前,有一个长颈鹿,它跑啊跑啊,突然,(按一下开关),它摔倒了~~”然后自己能沉浸在想象中笑半天。
再后来,我听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有个段子是说于老师家里怎么怎么有钱,他家盘的琥珀里面包着长颈鹿。“傻鹿啊这是!这多大一油子掉下来跟那儿等着啊这是!”首先那个语气能把人笑得半死,然后我脑海里就出现了团成一团的长颈鹿包在琥珀里,傻乎乎地眨巴眨巴眼睛,我在脑补那个眼神的时候,想的是《冰河世纪》里面那个特别搞笑的小松鼠。
除此之外,我还很想试试看骑在长颈鹿身上是什么感觉。为此我还特别查过资料,知道骑长颈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长颈鹿的背很短,而且前高后低,但确实也有人能做到。
所以,我喜欢长颈鹿,会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去看它,其实并不单纯是因为这种动物个子高啊,温顺优雅啊,嚼树叶的样子很可爱啊这些,更重要的是,它一直给我一种特别好笑的脑补——如果不知道我这样的经历,应该没办法理解我的心情吧。我去看长颈鹿,你也去看,但我眼中的长颈鹿,和你眼中的,是完全不同的。
喜欢是一定有理由的。我认为喜欢一个事物(或者人),一定有原因,就看我们能不能察觉到,对自己的心是否诚实。不管能否察觉,它一直会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好,故事讲完了,我们回到【J】篇。
我对John也很好奇,如果我那时候也在海滩上,我真是有好多问题想要问John:“你很喜欢海鸟,你是以前有做海员的经历吗?还是曾经的工作是和大海或者海鸟相关呢?你是从哪儿了解到那么多关于海鸟的知识呀?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来这里喂海鸟的?为什么选择海鸟作为好朋友呢?海鸟之间会因为抢食而打架吗?它们对你友善吗?除了海鸟你还喜欢什么动物?能教教我怎么和海鸟打招呼吗?”
我会提这些问题,是因为我更想知道,这种愿意去接近自然,有精神追求,去自主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又源于什么呢?是有什么奇特的经历吗?就John而言,他喜欢的是喂海鸟这件事本身,还是他与海鸟之间,有一些别的羁绊呢(比如我和长颈鹿之间这种奇怪的羁绊)?是他选择了海鸟,还是海鸟选择了他呢?
我从马老师的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他得出的结论,但这还不够,我还需要自己在脑袋里重新推演一遍。推演的时候,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只有知道为什么,知道这个思路是怎么建立的,我才可能找寻到属于我自己的精神放松和享受的方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复制他人,但我们可以参照他人的做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
这个世界上有趣的事情很多,它们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而我们此生,或许能够结缘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学会真正了解自己的心,学会选择,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最大的快乐。
在【J】篇中,我还能看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和谐相处,如果有缘的各位也喜欢动物的话,我推荐大家读沈石溪的书,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书我读过很多本,我都非常喜欢,看一本哭一本,印象最深的是《狼王梦》。
【K】
【K】篇拿错箱子的情节,老让我想着《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97课《A small blue case》;只不过,那是个搞笑的故事,而这篇【K】,则说了亲情。
但是讲亲情之前,文章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让我停了一下:
“要知道,我曾一度为自己打包行李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适时夸夸自己,是自信的表现~(笑)。我会停,是因为对于我这种收拾能力几乎为0的人来说,马老师这个优点真是太耀眼了。上一个给我同样感觉的,是马老师的厨艺。
我想,他在打包行李和厨艺上,应该都经历了“模仿-摸索-反思-练习-熟练”的过程。一个打包完美的行李箱和一道精美的菜,这些“结果”的呈现,固然让人眼前一亮,但看“过程”,我会觉得更有意思:像是给自行车补胎啊、修电动车啊、修拉链修鞋子啊、做面包啊、包括微博上看的什么炒酸奶啊、削菠萝啊、做煎饼啊、炸油条啊、削椰子啊这些,我有时候会看入迷,想着这些人是因为怎样的机缘,去从事这份工作的呢?他们在练习的时候,都有过怎样的失败,又都是怎么克服的?他们是怎么去一步步努力的呢?
所以打包也好,厨艺也好,如果我能现场看到的话,我一定会夸马老师呈现的结果,但我也更想知道他背后练习的故事。
扯远了,我们继续看【K】篇。
当我看到马老师接到K先生电话的一瞬间,他对K先生脑补的一系列问题,我突然笑出声来:“内心戏好多啊!”——你能明白么,真的太好玩了,因为这半页的气氛被他渲染的好紧张啊。被他一带,我也想到以前看的推理小说里的桥段了;但同时,理性告诉我,这个故事不可能是那样的走向。
我挺喜欢这种叙事模式的:故事里的“我”,在那个当下可能确实经历了很“险”的心路历程,但一旦写出来——可能是用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在我看来,又有一种莫名的喜感,因为我二次元里很多动画作品中,人物吐槽会有类似的模式,越是紧张的时候,想象力越是丰富。
但同时,我也有点小失落:因为我这一次对K先生,没办法再提问了——马老师已经把我想问的都问完了。
读完【K】,除了从K先生那里感受到了亲情,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收获: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完全不知道什么人会突然闯入你的生活,然后有意无意间教会你一件事。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我都觉得这样的人对我而言,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真的能有那样的悟性,去理解上天的这种安排吗?我们真的懂得去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有选择的,将其吸收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吗?
马老师不只将这件事当做一个“意外”,我想,大体来说,他至少应该有三个收获:
一,他知道了一个亲情的故事;
二,他更加懂得亲情的意义,不仅会在行李箱里也放一张家人的照片,我想,应该还会在别的方面对家人更体贴;
三,估计以后他会在自己的行李箱上做一些特别的记号,毕竟拿错行李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我会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读《转机》,并不是为了刁难谁,而是我觉得,提问,表明我在独立思考。我的提问,不是在问别人,而是在问我自己,我在提前做一个心理准备:未来,当我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我又能收获到什么呢?
“珍惜相遇,不只是懂感恩,更需要能力。”
——这是我今晚的最终感悟。
好书慢慢看,好文慢慢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