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拍《大闹天竺》,其实是为弟弟圆梦
原创 2017-02-06 陈小猱 腾讯娱乐
本文由腾讯娱乐原创,微信号:txent
2017年1月28日,鸡年大年初一,是《大闹天竺》上映的日子。这一天,距离这部电影开机过去了10个月。那时,风生水起的电影圈和资本越来越密不可分,对此的批判浪潮开始出现,当王宝强宣布要拍电影的时候,不少人对此的态度,比当时对待赵薇、徐峥、苏有朋们时,更加苛刻。这一天,距离他宣布起诉离婚过去了5个多月。那时,因为离婚事件的横空出世,《大闹天竺》的命运曾经变得扑朔迷离。最终调整档期确定上映后,“支持宝宝,看《大闹天竺》”的口号立刻在网络上兴起,无论业内人士还是观众,对它的态度开始掺杂进很多私人的情感因素。最终,《大闹天竺》在众人的翘首企盼中,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迎来了一个高开低走的局面,舆论开始倒向不同的方向,有的观众甚至完全抛弃了当时的立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宝强始终没有说过什么。即使在影片上映前后最密集的宣传活动中,除了笼统谈及因为离婚事件致使电影后期制作耽误了两个月,发表一些对2016年的感慨,其他都尽量克制。到底,在这样一个每个节点都能引发一场山呼海啸般拼观点,并试图揣测王宝强心理过程的舆论大战中,作为主角的王宝强,又有怎么样的感受呢?
大年初五的时候,腾讯娱乐记者在成都机场开往广汉市一个影院的路上,对王宝强进行了专访。虽然,因为高强度的路演,刚下早班机的王宝强,看起来有些憔悴。加上此前的种种,记者先入为主以为他的防备心会变强,会变得小心翼翼。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记者斟酌了半天措辞才问出第一个问题,而且一直非常注意观察他的情绪。然而,万万没想到,王宝强一开口,便颠覆了记者的所有假设。一聊起《大闹天竺》,他的精气神就来了,思维活跃,表达欲旺盛。
他没有任何障碍地坦承,电影技术层面有问题,包括美术、特效等等。但他不后悔,也不难过,因为他非常清楚当导演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弟弟也喜欢少林寺,也想拍电影,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父母只能送一个孩子去,最后选定了他去。12年来,他从一个兼职搬砖的横店群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然而他一直都活在弟弟的影子里。弟弟的去世,曾让他多年难以释怀,做梦都常常哭醒。最后他终于想通,要用这种方式,给弟弟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这是他很少对人提起的一段往事,拍电影让他解脱,这次通过这种方式说出来,更是为这次解脱画下一个句点。
虽然是为了此种特殊的“话语权”才当导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宝强也体会到了乐趣。谈起电影的创作,他的语气是那么的快乐,满足。无论是顶着高温,带着各种伤情,带着这么多水土不服的工作人员,顺顺利利拍完戏,还是两天就拍了一个纱丽厂动作戏的镜头,都让他充满了成就感。甚至,从一无所知,到知道怎么调音、调色、做特效,都让他感到充实。质疑声不断,但他从不怕被唱衰,这些早在走出村子当演员开始,他就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也早就习惯了。但他没什么不忿,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觉得大家说得都没错,无论做演员,还是做导演,他都是从不懂开始的。但他不怕试错,他坚持认为,任何事无论结果好坏,别人教的都不算,一定要自己亲自经历过才懂。他喜欢用干农活来解释,他说一切就像种玉米一样,不从把种子扔进坑里开始,就永远不知道一碗玉米粥是怎么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些常人看来难以想象的经历,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刀刻斧凿般的痕迹,他依旧是个不喜防备,喜欢主动分享,动情处会立刻起手示范,开心时一笑嘴巴就会裂到耳朵根儿的王宝强。他甚至还主动谈起了那段因为离婚事件,差点放弃《大闹天竺》的经历。那段时间本该是他为电影做后期的时间,但他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他们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哥哥和姐夫在父母的嘱咐下寸步不离守着自己。他彻底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和哥哥姐夫也不怎么交流,而是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胡思乱想,好的,坏的,任由它们在内心疯狂交战。最终,所有疯狂的念头褪去,王宝强感觉自己像回到婴儿时的状态,开始慢慢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为父母、孩子而活,为亲情而活。
原创 2017-02-06 陈小猱 腾讯娱乐
本文由腾讯娱乐原创,微信号:txent
2017年1月28日,鸡年大年初一,是《大闹天竺》上映的日子。这一天,距离这部电影开机过去了10个月。那时,风生水起的电影圈和资本越来越密不可分,对此的批判浪潮开始出现,当王宝强宣布要拍电影的时候,不少人对此的态度,比当时对待赵薇、徐峥、苏有朋们时,更加苛刻。这一天,距离他宣布起诉离婚过去了5个多月。那时,因为离婚事件的横空出世,《大闹天竺》的命运曾经变得扑朔迷离。最终调整档期确定上映后,“支持宝宝,看《大闹天竺》”的口号立刻在网络上兴起,无论业内人士还是观众,对它的态度开始掺杂进很多私人的情感因素。最终,《大闹天竺》在众人的翘首企盼中,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迎来了一个高开低走的局面,舆论开始倒向不同的方向,有的观众甚至完全抛弃了当时的立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宝强始终没有说过什么。即使在影片上映前后最密集的宣传活动中,除了笼统谈及因为离婚事件致使电影后期制作耽误了两个月,发表一些对2016年的感慨,其他都尽量克制。到底,在这样一个每个节点都能引发一场山呼海啸般拼观点,并试图揣测王宝强心理过程的舆论大战中,作为主角的王宝强,又有怎么样的感受呢?
大年初五的时候,腾讯娱乐记者在成都机场开往广汉市一个影院的路上,对王宝强进行了专访。虽然,因为高强度的路演,刚下早班机的王宝强,看起来有些憔悴。加上此前的种种,记者先入为主以为他的防备心会变强,会变得小心翼翼。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记者斟酌了半天措辞才问出第一个问题,而且一直非常注意观察他的情绪。然而,万万没想到,王宝强一开口,便颠覆了记者的所有假设。一聊起《大闹天竺》,他的精气神就来了,思维活跃,表达欲旺盛。
他没有任何障碍地坦承,电影技术层面有问题,包括美术、特效等等。但他不后悔,也不难过,因为他非常清楚当导演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弟弟也喜欢少林寺,也想拍电影,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父母只能送一个孩子去,最后选定了他去。12年来,他从一个兼职搬砖的横店群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然而他一直都活在弟弟的影子里。弟弟的去世,曾让他多年难以释怀,做梦都常常哭醒。最后他终于想通,要用这种方式,给弟弟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这是他很少对人提起的一段往事,拍电影让他解脱,这次通过这种方式说出来,更是为这次解脱画下一个句点。
虽然是为了此种特殊的“话语权”才当导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宝强也体会到了乐趣。谈起电影的创作,他的语气是那么的快乐,满足。无论是顶着高温,带着各种伤情,带着这么多水土不服的工作人员,顺顺利利拍完戏,还是两天就拍了一个纱丽厂动作戏的镜头,都让他充满了成就感。甚至,从一无所知,到知道怎么调音、调色、做特效,都让他感到充实。质疑声不断,但他从不怕被唱衰,这些早在走出村子当演员开始,他就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也早就习惯了。但他没什么不忿,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觉得大家说得都没错,无论做演员,还是做导演,他都是从不懂开始的。但他不怕试错,他坚持认为,任何事无论结果好坏,别人教的都不算,一定要自己亲自经历过才懂。他喜欢用干农活来解释,他说一切就像种玉米一样,不从把种子扔进坑里开始,就永远不知道一碗玉米粥是怎么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些常人看来难以想象的经历,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刀刻斧凿般的痕迹,他依旧是个不喜防备,喜欢主动分享,动情处会立刻起手示范,开心时一笑嘴巴就会裂到耳朵根儿的王宝强。他甚至还主动谈起了那段因为离婚事件,差点放弃《大闹天竺》的经历。那段时间本该是他为电影做后期的时间,但他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他们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哥哥和姐夫在父母的嘱咐下寸步不离守着自己。他彻底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和哥哥姐夫也不怎么交流,而是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胡思乱想,好的,坏的,任由它们在内心疯狂交战。最终,所有疯狂的念头褪去,王宝强感觉自己像回到婴儿时的状态,开始慢慢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为父母、孩子而活,为亲情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