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的石上花开吧 关注:3贴子:36
  • 2回复贴,共1

微电影-Backhome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61004
今日着实是感情漫溢的一天,我必须记录。----十月四日
前一天的叙述好像不甚准确,现在细想----并非感情漫溢才应记录,而是充实美妙的经历,使得感情漫溢,因此,要记录的大概是经历本身吧。想到这里,全部是遗憾感,先前旅行走到的城市不算少,但都因时间之久,印象中只剩下一个城市的名称,其余一概空空,悔不当初!
早晨乘坐大巴从苏州前往乌镇,车程近两个半小时,还是情绪之亢奋,拖拽着我清醒着,不记得旁侧的风景仔细的样貌,却知那是广袤,是奔游不息。
乌镇长途汽车站人真多啊。我禁不住开始担心一向人烟稀少的美术馆是否也已沦陷。当路旁老妪在闲谈中透露西栅有名的夜生活时,我雀跃了----白天这里便是一片净土!
“婆婆,那我怎样去西栅便捷呢?”
“这里的交通通达得很哪!汽车啊都可以走的。但人多成这样怕是车子难走喽。”
“那我走过去多久呢?”
“欸!个把小时吧!”
“……”
就这样,我们坐上一辆人力三轮车,我依旧亢奋,像是朝圣,艰险使之圣洁。
微风习习着我心真欢喜,乌镇哪里像你们讲的“人得多死”啊!西栅的牌楼到了。一进去便是家饭店,热火朝天----这是乌镇红烧羊肉的故乡了,羊肉面川流不息地穿梭在人们味蕾顶尖,这江南的红烧,是甜口的,不论是江鲜抑或山羊肉,让它们在口中多停留一秒,幸甚至哉!
之后,进入西栅景区后,人潮的燥热翻滚,烦躁席卷开来----我多自私地希望,无人能够涉足这片曾经的净土,能够存留着先生那份宁静啊。
近极了,浮夸的乌镇剧院过后,憧憬无数次的、已熟识的那栋建筑,它终于真实了----我就站在它面前!
风尘仆仆地,辗转至售票处,真奇怪,这里的工作人员明明同别处一样,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却是亲切的,那年轻女孩良善地问我,是否是学生,这着实怔了我----十五元的票价,还有优惠不成?此刻的我像是跋涉至耶路撒冷的教徒,其余早冲淡,远走。我遗憾地告知她我并没有随身携带学生证,她却不比几分钟前西栅景区售票处果决的语气“那肯定不行呗!”,较之则是“身份证也可以,未成年即可”。感动洗刷了麻木的我,麻木的服务业人员。先生定浸染了这里的一切,道谢后我真正走入了那圣殿。
前台处,几个游客正询问着木心先生的基本信息,自私的心却又回归了我,我多么希望走进这里的都是真正了解先生的人儿们啊,仿佛只有他们才会让先生露出笑容,不,我狭隘了,先生大概乐于对每一个愿意了解他之人笑,不过不是那种会心的笑吧。我打开台面上一册将满的留言簿,写字时手腕还因激动而颤着,
“回家了
20161006”
几年来蓄满的言语,大抵都不及这三个并不美观的字,我好满足。
站在第一个展厅里,刚被提醒完“抱歉,手稿不能拍照”的时候,看见了那一顶熟悉的毛呢帽子,它是先生的符号般,代入着我的视线,嘿嘿,调皮的先生,你讲你在青年时将本该用来买颜料的钱去买了时髦靴子,大抵这帽子也曾是吧。接下来到了窗边的显示屏阵,等候到空位,戴上略松垮的索尼耳机,看着播放的陈丹青先生主持制作的纪录片,木心临去世不到一年的时候在乌镇拍下,看着垂暮之年的先生颤颤巍巍制作版画,哼唱自己作曲的Classic Music,陶醉不已的嗓音,因岁月而沙哑,大雪天,他被搀扶着蹒跚在晚晴小筑的回廊中,喃喃道:“还是无人懂我啊”,然后笑。我的情感全程为中性状态,实为一直抑制着自己过于激动的情绪,泪水百转千回着,渐渐不知所措了。此外,晚上吃饭的时候才得知,馆中播放的纪录片有许多集,遗憾的同时,是庆幸----仔细想来,在这个贝聿铭先生的弟子设计的、优秀美丽的建筑里,没有地方与我的眼泪相适应,况且“我倒并不悲伤,只是想放声大哭一场”,在先生的地盘诠释先生的话,我该感到幸运哪。
接下来是画展厅。影壁墙上赫然写着:“早晨走進畫室 畫兒們齊聲高叫 先生畫得真好”,我哑然失笑,反倒不小心挤出了充盈许久的眼泪,我始终相信,那是开心的。先前对先生的“齐声高叫”的画的们了解甚少,然而初次见到诚实的它们(我和它们还有先生一样诚实),视线就与之粘连,悄悄说,我不像他们,他们因为你们的同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才对你们也刮目而看。我可能与你们而言,不过是个过客,可我看你们格外眼熟呢。欸,真羡慕你们,被那么有趣的一位先生造出,梦里会偷笑吧。
道别画儿们,手稿又摇摆呼唤着了。展柜旁的叙述上写到,先生习惯写作,习惯无时无刻写作,几乎是“抓到什么就在什么上写”,小账本、烟盒、废稿纸上的诗篇、记录,那特殊的字迹,蔓延了到了一切能够作“载体”的纸制品上,当然,先生定期也将整合他的心血们,不过这些雕琢剩下的“边角玉料”,就这样与世长辞了----一零年冬天,一位青年侍从正在会客室烧着炉火,目睹先生抱着一大堆杂稿们,扔进火炉烧掉,心情愉快。常人看来这许是乐观的生活态度?许是有趣的小癖好?非也非也,这只是木心。
“西班牙的倒影”“哥伦比亚三棵树”,好滑稽,是我某次的口误,不过这次口误帮助我牢记住了这两个正确书名《西班牙三棵树》与《哥伦比亚倒影》。《哥伦比亚的倒影》的扉页上签满高一同学们的名字们,它很特殊;《西班牙三棵树》则有趣了些,在这个展厅里它作为代表,是先生为台湾版的它出版设计的封面----好有趣啊,调皮的严谨,封面正中一幅黑白正方形版画,题目、书脊甚至出版社名竟都由先生亲手写好,在画好的一个个小方格里,他画出来了许多个印刷体字,在一旁,还附着一张红纸条儿,上书“所有字体颜色均以此红为准”,真是可爱的严谨,调皮的严谨!我又笑了。
阅览室到了,脱鞋进入。这里像是个阶梯教室,一面整墙的书----天啊!木心先生所有出版过的书籍,格子间填充着作家们的照片(画像/雕塑),荷马、叶赛宁,亚里士多德,多极了,我喜爱的作家这里竟都齐全了。端详好一阵子后,我终于见到《木心画集》了,这本书对于我又些价格不菲,不过,在大致浏览后,它大概很快将收入我的收藏之中了。
还是无法躲避,那间屋子黑黝,墙面上话语严肃,仅那几句我记得格外清:“……这不将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塑造……”,尽管如此,《狱中笔记》的出版时间,还是个正无穷,悲哉!眼泪又开始躁动了。看着那几十页稿纸,那本身每页容量为四百字的稿纸硬生生塞下了几千字,那种愤恨,那种急切,那种火焰……已非望而生畏之简单,这股力量,是那铁一般的笔杆子,是罪恶的烈火残烧后,腾空而起的灵魂的舞蹈。
我将找出一个月,专门来这里读遍这每一个字。
在此之后,我们又踏上游历乌镇其它部分的路。七年前的某小长假,已记不清是五一还是十一,九岁的我初次来到乌镇,那次是随人潮挤向东栅,一套蓝染白花儿的麻布物件、浑黄的水、潮惹的人群、不适时的雨充盈了回忆。已不记得当时是否立下过“再也不涉足此地”的誓(少不更事嘛,遇到糟糕的旅行经验,总爱将其“枪毙”以解恨)。多年后的今天,才恍然想起,09年的东栅,先生还未去世,还与络绎登门的读者们交谈着,不知儿时的我有没有恰巧经过晚晴小筑的窗下?我想一定是有的吧,甚至还相信,正是这种执念将我再次带入乌镇。刻意地,我们离开西栅去往了原住民区,南栅。可能是我不愿再次触及伤心的遗憾,也可能是我想再为自己找个缘由,留下“遗憾”,下次拜访晚晴小筑,嗯,大概是第二种。
南栅真好啊,巷弄望去洁净,无浮夸的彩色招牌伸出,这种爽利,令人想深呼吸----回到本源了啊!总归,这里的人们褪去浮躁,巷口的奶奶慢悠悠儿地,为我系上皮革制的手环;穿着汉服的店主,还很腼腆,经营着一家麻布衣店;头顶上一线天透着光。你问这里没有山没有石,哪儿来的一线天?是青瓦哪!《似水年华》,文和英在这遇见。初见这种东西真是玄妙,它似乎自带一种气场,把这个地方吹得迷朦,我没看过这部剧,不过说实话,觉得这里真适合初见,真是个让人想写诗的地方。说到写诗,我不得不责备一下自己----我偏喜爱在固定的本上写写画画,而先生创作伊始,可是全然不顾载体的,左不过在誊抄正稿之时极为认真,会用正楷字字雕琢,不允错误,在我看来,先生的正楷更像是隶书,这就更加凸显正稿的工整,这种字体和先生本人一样美妙,极其经得起推敲。说了这么多,大概总结为,我该学习先生,莫要让条框在这种美丽时刻蹦出,反而切去真正不该被禁锢之物了;“条框”须要在“正式”时刻起到作用,例如抄写正稿,再如设计封面。
菱角于北方的我讲,附属产物为菱歌,即采菱之歌。菱角会是怎样的呢?似乎我们从未知道,也不会刻意求知,而往往这种物件,在某次倏地知道时,得到的惊喜方为最大。那是两个大铁盆,一盆黑色的、一盆彩色的,那盆彩色的,颜色大概是荷花的粉红,和着荷叶的绿,但并未和匀,属朦胧的界限。形状,大抵用公牛的一对儿牛角来形容最为恰切。
“婆婆,它两个有什么区别?”
“一盆是生的,一盆是熟的。”
“吃起来哪?”
“熟的,糯的很哪!生的啊,就是脆甜的,像水果!”
我买了熟的。
大概是“熟的”,蕴藏着一种安全感。
牛角的形状,牛角的质感。我也不知怎样吃这趣物。“拦腰咬开!”我先掰下菱角尖,总算见到内里。像是栗子肉,不过白些,味道,与看起来一样,香甜。
巷子里小狗很多,土狗。某家店主极朴实道:“它叫花花,别碰它,它好凶的哦!”花花看了看我,怯怯地。
又走了一阵子,很安静,小店零星着,店主在店口吃着饭,并不急招揽顾客;一家大店面意外出现,店小二吆喝着“进来坐坐喽!百年老酒坊!”一排油亮的坛子,几玻璃缸酒,颜色较暗沉,原来是青梅煮酒!这可难得了,梅子酿酒虽易,新鲜青梅却难寻。我们拎着一提酒跨出门,是一斤。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2-13 12:08回复
    楼主的文字细腻柔情 美的让人流连 细节之处见真情 喜欢楼主的文字 太棒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2-13 12:16
    回复
      支持lz!!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13 14: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