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吧 关注:22,913贴子:228,176
  • 14回复贴,共1

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帮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舌诊,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IP属地:安徽1楼2017-02-14 15:53回复
    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中`舌边皆厚,刮之易去,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的苔质(可与腻苔对比)。腐苔多属热证。多因胃中阳气有余,蒸发胃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若苔色晦暗垢浊,或白或黄,称为浮垢苔,常见于食积、痰浊、湿热之证。若舌面上粘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常见于内痈病重。其中肺痈舌苔白腐,肝痈舌苔紫灰脓腐,胃痈舌苔黄腐。若舌面上生一层白膜,或出现饭粒样糜点,称霉腐苔,多因胃脘腐败,津液化为浊腐上泛而致。常见于湿温、温毒、伏暑、痢疾、疳积等患者。一般病程中,舌苔由板滞不宣而化腐,由腐而渐退,生出浮薄新苔,为病邪解尽。


    IP属地:安徽2楼2017-02-15 08:27
    回复
      正常舌体柔软,活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胖瘦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黏不腻。肉眼观察,正常舌象为“薄白苔、淡红舌”。正常薄白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咀嚼吞咽动作及饮食、唾液冲洗,可使丝状乳头间的物质及角化上皮脱落清除,而仅留一层薄白舌苔。淡红舌的形成,与舌乳头内良好的微循环状态有关,其中菌状乳头内微血管较丝状乳头丰富,故淡红舌的形成与菌状乳头数量的关系尤为密切。健康青少年舌尖部菌状乳头占乳头总数的70%,丝状乳头占30%,而老年人舌尖部菌状乳头减少,仅占45%,故老年人淡红舌比例大大低于青少年。由于舌肌的红色尚须通过一层白色半透明角化的黏膜层透出,因此当肉眼观察时便呈现淡红色舌质。


      IP属地:安徽9楼2017-02-20 19:36
      收起回复
        一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
        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IP属地:安徽56楼2017-03-31 11:15
        回复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IP属地:安徽102楼2017-05-31 20:29
          回复
            否极泰来 阳极生阴


            IP属地:安徽180楼2017-08-28 21:34
            回复
              一针 二灸 三药 针刺和艾灸合在一起即为针灸。针灸是传统的治病手法,简便,速效。但是针刺一般对浅层次的病效果较好。同时针灸也要辨明患者的体质因素,体质较好的患者适合针刺,艾灸。体质虚的,也就是脏腑元气虚弱的患者是不适合针刺,艾灸的。所谓晕针,实际是患者脏腑元气比较薄弱所致。甚至有一些患者开始针刺,艾灸,有效。久之则无效,甚至加重。此等原因。皆是脏腑元气不足所致。针刺,艾灸,在50-60年代出生的人,使用效果多数是很好的。80后,90后,00后,这些年代的人,将来使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不适合针刺,艾灸。究其原因,是整体体质下滑的缘故。所以我们也不要迷信针刺,艾灸,艾火随弱,内攻有力。阴虚火旺,阴阳两虚,元阳大亏的患者。要审时度势,谨慎使用针刺,艾灸。就是中药调理,也得阴中求阳,和缓而不燥,徐徐治之,缓图治本。
              一根银针 , 小小艾火,为什么能治病。治病根源不在针,也不在灸,针,灸,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工具,都是调动人体自身元气来解除疾病的。
              医道三十载,虚度半世,略懂医理,半识阴阳。仅以此奉献给在第一线的中医工作者和那些正在实践中医的后学者。


              IP属地:安徽196楼2017-09-18 21:06
              回复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望舌是望诊的一个环节,可以作为诊断衣据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57楼2017-11-30 18:38
                回复
                  中医不是玄学 是自然规律 自然现象 比如,天冷不注意保暖 就会感冒 高温 不注意降温 就会中暑 吃的太饱 就会胀 吃的太少 就会饿 受到外力打击 就会受伤 等等 自然之道


                  IP属地:安徽265楼2017-12-10 20:20
                  回复
                    人生本不易 且行且珍惜


                    IP属地:安徽288楼2018-03-07 15:44
                    回复
                      寒湿困脾,肾气不足,肺气不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26楼2020-05-08 16:47
                      回复
                        肝郁血虚,肾阴不足,脾气不運,虚阳上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35楼2020-06-06 16:30
                        回复
                          对的


                          IP属地:安徽340楼2020-10-28 16:30
                          回复
                            精血不足,气血亏虚,肝胆郁火。脾胃寒湿。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55楼2022-01-11 15:20
                            回复
                              新冠后很多人都有后遗症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59楼2024-06-22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