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吧 关注:9,618贴子:119,026
  • 1回复贴,共1

因对一个字的不理解,导致了无数功夫爱好者难以入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界对松透身心有深刻认识,杨澄甫先生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吴图南在20世纪40年代,还曾专门写过了一篇“松功论”的文章。当代太极拳明家王壮弘老师,则以“不”的否定语句来说明松的重要性:“不松何以空,不松何以柔,不松何以满,不松何以圆,不松何以活,不松何以灵。”由此可知,练太极拳能获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优化生命、开发智慧等功效,其奥妙就在一个“松”上。

然而,能真正理解“松”的本质,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松”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无疑是阻碍不计其数的功夫爱好者,习练者,以及想通过功夫盘练来达到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广大群体步入功夫殿堂之门的一把大大的枷锁,为此太多太多的爱好者,痴迷者与真功夫失之交臂,最终只能望洋兴叹……
下面,通过典传国术馆长陆功翰老师对“松”的解读,希望看到此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拿到开启功夫之门的那把金钥匙,找到正解的方向和路径。
——“松的本质”——
武术真正的法宝,松在紧中求,"紧"所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每天练习半小时,在几个月内就会有巨大的变化。首先我们要知道松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真正是松?松与紧有什么关系?
太极拳以“松“入拳,讲缠丝劲,发劲的状态是“棉里藏针”,归根到底,劲从何来,还是由“筋骨崩弹”而来。“松”的是肌肉,撑的是骨节,拔的是大筋,发的是惊颤劲。太极拳中讲,练拳时要像衣杆上挂着的衣服,迎风飘扬,但架子还在,其要领无非是身体骨节的“撑拔”不能丢,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如崩紧的弦,丝毫的触动均可崩发,这样的拳,才更加接近人体的本能,将潜力开发出来。练拳要达到“天地为之一宽”的境界,不是技巧能够给予的,要从开发人体根本的结构做起,具备虎豹的迅猛敏捷,才能真正算功夫上身了,才能为别人所不能为!
——松在紧中求——

——如何做到紧中紧,绷断弦——
在“大筋”的盘练中,有部分朋友不得要领,找不到“大筋”的存在,甚至不知道“大筋”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特性跟“皮筋”是一样的,得在拉紧的状态下,皮筋才会产生弹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先要撑开关节,而这种关节的撑开需要借助外在的阻力,但仅有第一步的拉紧还不够,需要在撑关节的基础上,通过紧发条的方式,使本已拉紧的大筋再紧一下,这时候才能够具备崩弹的状态。有朋友练习的时候猛扯开关节,那样是起不要“撑筋拔骨”的作用的,我们需要慢慢拉紧,再紧一下,然后崩弹。
这样的感觉需要慢慢去体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大筋的存在,那是因为关节没有开发过,关节撑不开,大筋粗而紧,这时候,我们需要通过“由量变到质变”,慢慢加大练习的力度,数量先上去,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自然能够感觉到关节的撑拔,大筋的拉开。在此基础上,随着数量累积上来,“大筋”开始出现反弹劲力,这时候,人体的运动开始变得灵活有弹性,进入到另外一个层次。


1楼2017-02-18 09:19回复
    在练拳时,很多朋友对“力从地起”简单理解为用“腿”蹬地,习惯于用“膝盖”的屈伸来达到蹬地的目的。根据人体力学,人在直立的状态下,负重能力是最大的,膝盖弯曲到“90”度时,承受的力量是直立时的好几倍,对膝盖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再用膝盖发力,特别是横向拧转,可想而知,对膝盖的破坏有多大。如何使膝盖受力变小,并且有能增加“蹬伸”的劲力呢?人们在劳作时,挑担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他们在挑起重担时,背部挺直,膝盖微曲,用叠胯、起胯的方式轻松将担子挑起,从外形看,屁股往后一撅,担子就轻松起来了。胯关节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关节,又处于人体的核心位置,擅长于横、竖劲力的转变,用胯代替膝盖,能产生更强的支撑力,通过地面的反弹会传递给人体更多的能量。同时,胯跟脊柱又成一体,两者相互运用,可以将劲力很好的传递到身体的各个关节,是人体运动的主宰!


    2楼2017-02-22 1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