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其实一看就知道,这个段子远非是街头卖艺的艺人能够自己原创出来的。这个段子和《说三国》不太一样。《说三国》可是是评书艺人的段子或者戏曲加以延伸改编,而对对联只能够切合基本的对联格式和要求。我曾经看过赵佩茹还有其他几个老先生的这个活儿,最多的时候,对联可以达到几十个之多。涵盖流行的民俗对、文戏对、戏谐对等等。有些对子可以直接考证到明朝人的笔记小说中。我个人的观点是,这部作品应当是落魄穷书生创作而来,经后人不断加工整理的作品。完整的《对对联》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对联教学课;可也正是如此,没有多少老百姓愿意能够踏踏实实听课的,所以,后人的演绎只能够是一部分。同类似的段子还有《解学士》中解缙和老相爷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