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吧 关注:3,354贴子:68,762
  • 20回复贴,共1

顺治继位之谜——两黄旗到底拥戴的是谁?

收藏回复

  • 61.183.32.*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91643年9月21日)夜间10点左右,黄台吉在沈阳清宁宫中的东暖阁南炕上端坐而亡。由于他的死非常突然,生前也未指定继承人,并且黄台吉本人的皇位得来也是从多尔衮手中篡抢来的,不能服众,因此哀悼仪式一结束,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人的斗争就剑拔弩张地拉开了序幕。

皇太极后妃中,地位较高的妃子所生的皇子,只有麟趾宫懿靖大贵妃娜木钟所生第11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博穆博果尔,年三岁。品级低一等级的则有永福宫庄妃所生第九子福临,时年六岁。其余皇子均为身份较低的妃子所出。而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长子豪格,时年36岁。豪格于1636年四月晋封肃亲王,掌户部事,他手握的军政重权,使他成为一部分大臣瞩望的目标。当时索尼、图赖、螯拜等大臣都倡议立他为君。豪格也积极活动,取得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而济尔哈朗的地位、资望居于代善之下,济尔哈朗由于非努尔哈赤嫡系,已排除在人选之外。

   豪格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睿亲王多尔衮。他虽比豪格小三岁,但在天命、天聪、崇德各时期的政治、军事地位均高于豪格。正当两黄旗紧锣密鼓地策划拥立豪格时,多尔衮所掌握的两白旗的大臣也在积极策划拥立多尔衮为帝。他的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也是他坚决的支持者。

    黄台吉死后第五天,多尔衮曾前往三官庙,召见内大臣索尼(正黄旗)商议册立之事。索尼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清史稿》)。当晚,图赖来找索尼,告诉他一事实上要坚持立皇子。
为什么黄旗大臣要立皇子?其原因说来话长。




1楼2005-10-13 20:09回复
    • 61.183.32.*
    这还要从努尔哈赤晚年八旗的分配情况及黄台吉上台后的“换旗”行动开始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咽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太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德格勒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於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

    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生前只领正白旗,而且是实力相对较弱,只有18个牛录。代善领有两红旗共51个牛录,其中镶红旗(26牛录)是其长子岳托领旗。正蓝旗旗主是莽古尔泰,镶蓝旗旗主是阿敏。所以他们又称四大贝 勒,就是旗主贝勒-固山额真。当时 两黄旗是努尔哈赤亲将的,但正史上说是皇太极领的,这么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突 出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生前就属意的继承人,但事实上努尔哈赤死前并未立太 子,而传说中以及朝 鲜国史书上所载的死前指定多尔衮为继承人代善辅政也并非空穴来 风。 
      
      其次阿济格领的是镶黄旗,这 个旗主身份是努尔哈赤生前定的。 
      
      努尔哈赤在宁远战 败后,就以未分家子可以分享父亲财产的名义,将名 下两黄旗的牛录分为四份,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各领十五牛录,努尔哈赤自 己仅领二十牛录,将他的三个幼子同时上升为旗主贝勒,与四大贝勒身份并列。 
      
      这里有个疑问,就是努尔哈赤到底是指派哪几个旗给幼子们,多尔衮是不是全旗之主。 
    


    2楼2005-10-13 20:28
    回复
      • 61.183.32.*
      皇太极搞“换旗”之后,是多铎掌正白旗,阿济格(后来是多尔衮)掌镶白旗的,以后又经过调整,变成多尔衮正白,多铎镶白了
        
        阿济格自天聪二年被撤去镶白旗固山额真即旗主一位后,再没有正式当过一旗之主,他的人马先是依托于镶白旗,以后由於多尔衮势力逐渐强大,而皇太极又要打击代善的两红旗,所以阿济格也就归到镶红旗里管理旗务。但是他与两白旗渊源深厚,人们提到多尔衮的势力,也就以白旗三兄弟一言带过。阿济格的长子劳亲后来属正白旗,那是多尔衮为了安慰兄长,也为了在入关后不让他插手政务而做的妥协,劳亲的地位在正白旗虽然挺高但没有实权。 
        
        2。豪格先是领镶黄旗,当皇太极吞并正蓝旗后,把正蓝旗与正黄旗混编成新的两黄旗,又把原来的镶黄旗改为正蓝旗,人员也和新的两黄旗有所混编。豪格就领正蓝旗,但是皇太极并没有正式任命豪格为正蓝旗旗主。
        
        3。八旗归属的混乱始于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把两白旗与两黄旗互换旗色。原来的正黄旗旗主是阿济格,变成镶白旗,而原来的镶黄旗旗主是多铎,变成正白旗。阿济格被废旗主后,由多尔衮领镶白旗。崇德初年,鉴于两白旗势力越来越大对皇太极是个潜在的威胁,皇太极又将两白旗混编,改由多尔衮领正白旗,多铎领镶白旗。
        
        老努活着的时候,把八旗中最尊的两黄旗留给他的三个爱如心肝的幼子。
        天聪元年(1627年),代善等诸贝勒曾追述:“阿哥阿
        济格、阿哥多尔衮、阿哥多铎,皆系父汗分给全旗之子。”
        [14],说他们在努尔哈赤在世也即天命时期分给了全旗——
        整个固山,分给其整旗或全旗,与他们任全旗之主是同一语
        。具体分拨情况,皇太极也有叙述,他曾对多铎说:“昔太
        祖分拨牛彔与诸子时,给武英郡王十五牛彔,睿亲王十五牛
        彔,给尔十五牛彔,太祖亦自留十五牛彔”[15]。当时太祖
        努尔哈赤领有两黄旗共60牛彔,阿济格(武英郡王)、多尔
        衮(睿亲王)兄弟二人得30牛彔,正好一旗,此後及整个皇
         
         太极时期,这兄弟二人也始终同在一旗。兄弟二人阿济格年
        长,故应以他为旗主,这样任命也符合当时的宗法和八旗制
        度,如努尔哈赤把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二人封入正蓝旗,
        便以年长之莽古尔泰为该旗旗主。镶蓝旗的舒尔哈齐诸嫡子
        中,也以年长之阿敏为旗主。所以阿济格、多尔衮两人中,
        以阿济格为旗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阿济格、多尔衮当时
        所封入的应是正黄旗,皇太极继位後,以变旗色而不动原所
        领牛录的方式将此旗改为镶白旗[16],阿济格又成镶白旗主
        ,可以说,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被革去的旗主(固山
        贝勒)[17],应是天命後期努尔哈赤任命的。
        
          多铎在天命後期分得15个牛彔,与其父努尔哈赤同在镶
        黄旗。努尔哈赤在该旗自留15个牛彔。据皇太极说,努尔哈
        赤死後,是他把这15个牛彔分给了多铎。实际上当初努尔哈
        赤就准备把这15个牛彔在生後传给多铎的,因而与多铎同在
        一旗,将来多铎继承此旗,自然继承了父汗的这些牛彔,统
        领完整的“全旗”。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也有父亲分遗产
        於诸子,照顾嫡出幼子的习俗。皇太极也承认,这15个牛彔
        “太祖虽无遗命,理宜分与幼子”[18],也即分与幼子多铎
        。据此可知,天命後期,虽然努尔哈赤与多铎父子二人共领
        镶黄旗牛彔,但此旗已将要传与多铎,由多铎任旗主当无疑
        问,多铎继承父产成为真正的旗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事实
        表明,努尔哈赤在制定八旗旗主共治国政制以後,已经有意
        识地以多铎为一旗之主,使其“入八分”了。他规划八王共
        治之制,是不可能留下一旗无主的後遗症的。天命九年元旦
        贺仪,多铎与其他旗主并列而独立代表一班,正是努尔哈赤
        以他为镶黄旗主的表示,使他与其他旗主一样,出现於正规
        的政治场合。至少可以说,多铎在天命後期已具有准镶黄旗
        旗主的身份。因而皇太极继位後,多铎才自然地成为该旗旗
        主,只不过皇太极将此旗改为正白旗,多铎也随之成为正白
        旗旗主而已。


      4楼2005-10-13 20:29
      回复
        • 61.183.32.*
          如果抛开狭隘的民族的观念,站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多尔衮一生开拓边疆,入主中原,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看看他一生的丰功伟绩,你就会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就是当时的清王朝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华帝国的真正的缔造者。
            再看看多尔衮的胸襟,确实有海一般的气量。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完全有机会去夺取本来就属于他的皇位,但是当时多尔衮为了立足未稳清朝内部不出现纷争,放弃了这个机会。为后金立下旷世奇功的多尔衮放弃了这个皇位,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至于后人来说多尔衮一直想篡位,我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对于任何满人来说,能够入主中原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就是当年的金兀术也未能过了岳王爷这一关,后来的入主,那也只是短暂的,更何况还有个南宋的小朝廷。而多尔衮只是想,但是为了大清国他忍住了这个欲念.
            而电视里编得偏要说什么是代善逼多尔衮立誓,简直是无稽之谈,如果多尔衮真的不顾一切想当皇帝,那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只不过在他内心深处,他始终把国家是放第一位的。

        为了民族国家全局利益————不 是 一 点 点 的 气 魄 啊!
          试想,有几个人可以做到阿!从古到今,所有的男人都为了权,哪怕是保不住的王权,都要拼死相斗。
          像他这样两次面临唾手可得的诱惑而自控,有谁能做到?

         继位争端前后再看八旗的力量对比: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给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领旗.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这样由於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这时的正黄旗早已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了.

         关于多尔衮,现代史家有论其“武功超过努尔哈赤,文治超过皇太极。。。。。想想看,老努以武功擅长,皇太极以文治擅长,而采两家之长者唯多尔衮是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才是爱新觉罗家族君临天下的第一人。


        8楼2005-10-13 21:47
        收起回复
          拥立福临继统的首倡者究竟是谁? 
          湘子 




           1643年 清太宗暴病而亡之后,尽管其子弟中不乏勇武善战、足智多谋、堪承大业之人,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得以继承皇位的竟是他的第九子福临——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童。这拥立之功首先应该归谁呢?历来治史者都认为是多尔衮,并无疑义。日前闫崇年先生提出新见,认为最先提出立福临为帝的是济尔哈朗,而非多尔衮(《顺治继位之谜新解》,见《光明日报》2000.10.20.以下凡引此文不再注明)。新见令人耳目一新,然笔者还是有点不同看法,也提出来与闫先生讨论。笔者认为拥立福临继统的首倡者还是多尔衮,而不是济尔哈朗。为什么呢?
           首先,《沈阳状启》、《沈馆录》中明确记载是多尔衮提出“当立帝之第三子(应是第九子。指福临)”,这条史料是足可征信的。
           理由一、《沈阳状启》和《沈馆录》其实是同一本书的不同抄本,是事件发生当时驻在沈阳、又异常关注清廷动向并与之有密切交往的朝鲜王世子之随从官员的记录,其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都是肯定的,可谓信史。这一点是治清史者所公认的。
           理由二、书中有关这个问题的记载比较简要,但关键性的问题都交待清楚了:1、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2、参与人在立嗣问题上意见不一,代善率先提出当立豪格,但豪格表示谦让。就在“定策之议,未及归一”之时,两黄旗将领“佩剑而前”,以武力威胁必须“立帝之子”。3、多尔衮明确提出“当立帝之第三子(应是第九子。指福临)”,并且表示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分掌八旗军兵。这一提议被通过。就是说,是多尔衮在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的危急情况下提出立福临这一勉强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折衷方案。
           理由三、闫先生认为前述两书中关于立嗣问题的这段记载“言辞含糊,且存疑点。”疑点在于“九王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一句,它说明“在九王多尔衮发表当立帝之第九子福临以前,诸王们有一番议论”,已“有人提出立福临”,故九王才“应之”、“是之”。只是这番议论由于某种原因被《沈阳状启》的作者所漏略了。我认为参看其它有关文献关于这个问题的史料,这个“疑点”就不存在了。根据《清史稿·索尼传》记载,在多尔衮提议立福临之前,与事者确实是有一番议论的,“索尼及巴图鲁鄂拜首言立皇子,睿亲王令暂退。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即帝位,睿亲王犹豫未允。豫亲王曰:‘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又曰:‘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这段记载恰好补充了《沈阳状启》那段记载的简略之处,但这番议论既没有提及福临,也没有提及济尔哈朗。那么,“九王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一句如何解释呢?这里九王所“应之”、“是之”者显然只能是两黄旗将领 ,而非其他任何人。本来,在立嗣问题上斗争的焦点就在豪格和多尔衮两人身上,双方阵营分明:拥立豪格者是代善、两 黄旗将领及济尔哈朗等;拥立多尔衮者是阿济格、多铎、硕托、阿达礼等。诸王会议议立之时,代善首先提议立豪格,但因豪格的谦让,两 黄旗将领改议“立皇子”。这改议其实只是换了个说法,拥立豪格的原意并没有变,因为在诸皇子中,只有豪格被 推 戴的条件最优越,他是皇长子,“多智略”(《碑传集·豪格传》),“颇有弓马之才”(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9册第3487页),多年统兵征战,屡立功勋,所以“立皇子”无疑当首推 豪格。也正因此,代善也随之同意“立皇子”之议。对此,反对派当然不能坐视,阿济格和多铎当即劝多尔衮自立,但多尔衮犹豫,多铎又提出自立,以其才智与影响,当然不是合适人选,被多尔衮否定,他又提议立代善,代善以年迈相辞。经过这一番较量,多谋善断的多尔衮终于考虑成熟一个缓解矛盾、平衡双方的折衷方案,于是他响应两黄旗将领说:“汝等 之言是矣。”同意他们提出的“立皇子”之议,但首先被推出的豪格既然谦让,那就改立皇九子福临吧。这里还要注意,多尔衮说的是“汝等 ”,而 不是“汝”,不是对某一个人而言,而是对多个人而言,正是对两 黄旗的将领们所说的,而不是对济尔哈朗说的。由以上分析可以说明 ,“九王应之曰:‘汝等 之言是矣’”一句并无疑点。
          


          禁言 |10楼2005-10-18 15:58
          回复
             上述三条理由说明了《沈阳状启》和《沈馆录》所记关于多尔衮首倡拥立福临的这条史料是真实可信的,没有疑义。 
             其次,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治史者提出一条可以确证济尔哈朗是首先提议拥立福临的人的史料。闫先生举出1652年福临颁赐济尔哈朗金册金宝时的诏文为证,认为“顺治帝福 临明确表明:济尔哈朗在诸王议立自己为帝时,有首议之功。”但细读这份诏文,其中在继统这个问题上对济尔哈朗的褒扬之辞也只是说:“当时尔与两 旗大臣,坚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国难。”(《清世祖实录》卷63)这句话并没点明济尔哈朗首议立福临为帝,只是表彰他与两旗大臣拥戴福临为帝,避免了一场内乱。这是顺治亲政后,为纠正多尔衮当政时对济尔哈朗的排斥打击,为济尔哈朗恢复名誉地位之举,济尔哈朗本是支持豪格的,但他为人忠直,既无野心,也不搞阴谋,立福临之议既定之后,他又是摄政王,便一心拥戴幼帝,且始终不渝,故福临亲政,特加尊荣,因有是诏。
             再次,当时情势决定首先提出立福临之议者只能是多尔衮,而不会是济尔哈朗。
             当时,议立问题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身上,两人都暗中进行积极的活动争取自立,就两人自身的条件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两人都是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很有影响的亲王。若以军事实力论,代善领正红旗,济尔哈朗领镶兰旗,再加两黄旗及豪格自领的正兰旗,共是五个旗的兵力支持豪格,多尔衮所控制的则只有两白旗兵力,尽管精锐莫挡,总还是逊于豪格一方。而在诸王会议议立之时,豪格一方态度坚决,代善首先表态,豪格“当承大统”,在豪格表示谦让以后,两黄旗将士“张弓挟矢,环立宫殿”(《清史稿·索尼传》),以武力要挟“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代善也再次强调“当立皇子”(同前)。当时形势很明显,非皇太极之子不能立!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清楚的是,代善与两 黄旗将领所说“立皇子”其实仍然是指豪格,因为豪格是诸 皇子中的第一人选,其他皇子即使不是年龄幼小,功勋、地位和影响也都没有高于豪格之上者。两黄旗将领图尔格、索尼等人也确曾“私相计议”“欲立肃王为君”(《清世祖实录》卷37)。所以,他们坚持“立皇子”并非改议,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当然,他们没有想到这会被多尔衮钻了空子。多尔衮自非等闲之辈,“聪慧多智,谋略过人”(《碑传集·本传》),在这样一种不可轻举妄动 的情势之下,虽然确有自立之心,也不敢贸然从事,而是冷静地观察,寻找时机。阿济格和多铎 劝他自立,他“犹豫未允”。多铎要自立,他批评他说的没道理。多铎提议立代善,而代善策略但却坚定地再次表态“当立皇子”。这时,机敏的多尔衮终于考虑好了对策。他的发言首先肯定对方“立皇子”的意见,这样,一下子就缓和了对立情绪,使对方放松了警惕,而且再也无话可说。然后,他抓住豪格的谦辞说他“无继统之意”,轻易地排除了对方再坚持豪格的可能性,也就很自然地消除了这个对手。最后,才提出他的方案:“立帝之第三子,”“八高山军兵,吾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这个方案既达到了他掌权当政的目的,又尊重了对方的意见,而且,还保持了双方势力和利益的平衡。到这时,豪格一方只能心服口服地接受这个方案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是多尔衮首先提出立福临为帝,合情合理。那么,尽管没有史料能证明济尔哈朗曾有立福临之议,但他有没有可能是首议立福临之人而史料漏载呢?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是没有的。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13岁就为努尔哈赤所收养,并且,对他“委任特重”(《大清国史宗室 列传》卷1)。皇太极对他也是“恩养之厚,迥异众人”(《清太宗实录》卷26)。因此,他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极忠诚,一贯忠实地自觉贯彻努尔哈赤和 皇太极的意图(限于篇幅,此不详述)。正由于他的这样一种特殊情况,在议立问题上,他支持豪格,但态度十分谨慎。早在诸王会议之前,当豪格使何洛会、杨善告诉他要立豪格为君,征求他的意见 时,他说:“我意亦如此。摄政王尚未知,待我与众商之。”(《清太宗实录》卷37)这句话说明三个问题,一、说明他是拥护豪格的;二、说明他很关注多尔衮的态度;三、在立嗣这样大事上,他毕竟是旁支外系,不想参与暗斗。当然,还说明他为人端正。在诸王会议上,他就更谨慎了,一直没有公开表态支持豪格,当然,他也不会首先提议立其他某一个人,他一直在观察,特别还要看多尔衮的态度,看形势如何发展。由此看来,他是不可能在多尔衮之前提出立福临的。
             再者,对立嗣这样的大事,朝鲜使臣撰写状启时必定详述所知情况,连“十王默无一言 ”的情形都写上了,如果济尔哈朗有所表示,特别是如首先提出一个为大家所通过的方案时,当是不会漏载或省略的。 参看《清实录》、《清史稿》等史籍,有关这事的记载虽各有详略不同,却都无济尔哈朗倡议立福临之记述,也可证《沈阳状启》、《沈馆录》之非漏略之失。
             概括以上辨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沈阳状启》明确记载拥立福临继统的首倡者是多尔衮,这条史料的可信性并无疑义。在当时争立矛盾几乎兵刃相见的形势下,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的不同身份、所处的不同地位及个性差别几方面看,拥立福临继统的首倡者都不会是济尔哈朗,而只能是机敏多智、“倡谋出奇”(《清世祖实录》卷9 )的多尔衮。而至今又没有发现济尔哈朗首先提议立福临为帝的任何一条史料,所以,拥立福临继统的首倡者应该是多尔衮。这也是多尔衮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历史功绩之一,因为由于他首倡立福临为帝,妥善地化解了清皇室内部一场不可调和的矛盾,避免了一场流血内乱的发生,这直接关系到此后不久清朝定鼎中原,统一全中国斗争的胜利。在这点上,多尔衮功不可没。


            禁言 |11楼2005-10-18 15:58
            收起回复
              DDDDD


              禁言 |12楼2009-05-01 13:40
              回复
                • 118.112.246.*
                反正拥戴的不是顺治和他娘


                13楼2009-05-13 20:50
                回复
                  • 221.228.229.*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多尔衮不可能当得上皇帝。因为支持皇子的两黄和正蓝为自己利益,肯定是支持皇子的。济尔哈朗受皇太极恩典肯定是支持皇子的。代善也不可能支持一个原来没有就没有支持的人。这是中国人心理的表现。所以,多尔衮不是像上面的人说的,硬是要当也能当的概念。5旗对3旗,而且还有中国皇权立皇子的思维,肯定是行不通的。


                  14楼2009-06-04 22:10
                  回复
                    顶一些好帖


                    禁言 |16楼2011-04-03 18:37
                    回复


                      禁言 |17楼2011-12-26 18:40
                      回复


                        IP属地:广东禁言 |18楼2012-01-02 18:49
                        回复
                          你太高看多尔衮了,皇太极死后,并不是多尔衮硬当皇帝就能当的上的,皇太极生前不是没料到这一点,豪格,济尔哈朗,代善这些人又不是吃素的,单纯论战斗力,多尔衮势力的三旗对上其他五旗包括战斗力最强的黄蓝,根本是自取灭亡。


                          来自手机贴吧禁言 |19楼2018-03-18 1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