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集中在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中下游流域,处于九曲黄河第一湾。羌、藏、汉、鲜卑、蒙古等诸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多种文化在此融合,随着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在安多地区的传播,热贡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藏传佛教艺术形式,热贡唐卡也成为雪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继闽南、徽州之后,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成为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9年,唐卡与堆绣、彩塑和铜雕等一起以“热贡艺术”之条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般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面临绝境,而热贡唐卡却炙手可热,成为“非遗”中的一个特例。
唐卡的弥足珍贵,从开始描绘的一刻就注定了。
唐卡大部分画师具备僧人的身份和经历,绘制唐卡是践行佛教仪轨和修行的一部分。绘制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创作之初的沐浴净身,奉献贡品,念诵经文,为绘画所用工具祈祷,到绷展打磨画布,研制颜料,构造草图与造像度量,再到着色、晕染、勾线、开眼,绘制过程常常历经数月甚至数年。一幅唐卡用时长短,决定了唐卡尺寸和复杂程度,这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创作唐卡的过程和所使用的颜料,也是唐卡文化与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之一。传统唐卡所用颜色原料皆取自大地,包括天然宝石矿物、稀罕的植物以及特别稀有的土壤,如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珊瑚、松耳石、孔雀石、藏红花、蓝靛等,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
几个世纪以来,热贡艺人四处作画,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及国外的印度、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精美艺术品,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从西藏绘画艺术、敦煌壁画和国外的同类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加上结合青海本地的民间艺术进行总结、提炼,因而技艺日臻娴熟,影响广泛,在中国西部、西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久负盛名。
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继闽南、徽州之后,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成为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9年,唐卡与堆绣、彩塑和铜雕等一起以“热贡艺术”之条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般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面临绝境,而热贡唐卡却炙手可热,成为“非遗”中的一个特例。
唐卡的弥足珍贵,从开始描绘的一刻就注定了。
唐卡大部分画师具备僧人的身份和经历,绘制唐卡是践行佛教仪轨和修行的一部分。绘制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创作之初的沐浴净身,奉献贡品,念诵经文,为绘画所用工具祈祷,到绷展打磨画布,研制颜料,构造草图与造像度量,再到着色、晕染、勾线、开眼,绘制过程常常历经数月甚至数年。一幅唐卡用时长短,决定了唐卡尺寸和复杂程度,这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创作唐卡的过程和所使用的颜料,也是唐卡文化与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之一。传统唐卡所用颜色原料皆取自大地,包括天然宝石矿物、稀罕的植物以及特别稀有的土壤,如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珊瑚、松耳石、孔雀石、藏红花、蓝靛等,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
几个世纪以来,热贡艺人四处作画,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及国外的印度、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精美艺术品,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从西藏绘画艺术、敦煌壁画和国外的同类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加上结合青海本地的民间艺术进行总结、提炼,因而技艺日臻娴熟,影响广泛,在中国西部、西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