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阁下吧 关注:8贴子:289
  • 11回复贴,共1

跟风养生,风吹命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了好久,不知从何下笔。针砭时弊本来就是个得罪人的事,更何况做为中医院校的一个还未毕业的本科生,人微言轻。但“铁肩担道义”,“任重而道远”的师训仍激励着我那“不安分”的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15 20:13回复
    自古以来,我们都想有一种东西能够治愈所有的病,于是各种所谓的灵丹妙药,家传秘方便走入我们的视线,被那颗侥幸无知的心捕捉,从而以身试药,或愈或不愈,或生或死。生而愈者自然感激涕零,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特殊的宣传手段,口碑由此而出;不愈甚至死亡者,或许早已对自己的病不抱希望,这也正好从了那隐形的“刽子手”;有略微质疑者,也许会惧于那所谓的“拳威”和“砖家”,而不寻衅闹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15 20:13
    回复
      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有关养生的网络大V也粉墨登场,圈粉无数。他的一句话,那就是金科玉律,他写一篇文章,赞赏转载量可怕的让人吃惊。他提倡的养生主张是不容置疑的,一些人总能引书据言,来证明他的准确性,有提出异议的人也会被群起而攻之,甚至被永久拉入他们的黑名单。这着实让人可叹可惊可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15 20:14
      回复
        张悟本兴起来的绿豆,胡万林炒起来的芒硝,这种热潮还没完全褪去,那尚存的阴影还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一些人就又按捺不住自己那狂躁的心,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养生方法,来迎合对养生有着狂热追求的大众心理。每个人都想健康的长命五百岁,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可是不恰当的养生方法不仅不能延年益寿,身体还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这绝对不是排病反应,这是身体对自己发出的严重警告。“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古圣先贤的教导如在耳畔,狂魔乱舞何时是个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15 20:14
        回复
          从来就没有一种普世的养生方法,吃猪油,金荞麦,周天灸之类的,用脚趾头想想都不可能适合每个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每一种食物药材都有自己的四气五味,每一种治病疗法都有自己的阴阳属性,一切都有适用的人群,怎能一概而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15 20:15
          回复
            说什么现代人体质下降,心脏病高发都是因为不吃猪油,吃猪油能够解毒、润肠通便、妇科炎症。这种中西混杂的说法,真不敢想象出自一位自称中医大师之口。古代平民百姓一年吃几次肉,这个问题上了岁数的人应该更有体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15 20:15
            回复
              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金荞麦就能治疗所谓的肺部感染、肠道积滞、风湿疼痛,甚至抑制杀伤肿瘤细胞么?药性平和无毒的提法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让家家都种,人人都吃的金荞麦计划,又何异于绿豆芒硝。张悟本和胡万林确确实实是真小人,他们能被轻易的戳穿揭露,打着弘扬中医旗帜的“得道高人”又岂非假君子?哪个伤害更大不言而喻。一般人都觉得中药副作用小,吃不坏,可是错用后的后果,医术上可是昭然若揭。中药以前叫做毒药,从名字的叫法上就可以传递出很多信息。“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的古训犹在,就如此明目张胆的欺害老百姓,到底要意欲何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4-15 20:16
              回复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简单明了的疗法却被很多人忽视。艾灸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的,在临床上,见到很多面红耳赤,四肢发凉的人,仍觉得自己虚寒,需要大剂量温补,需要每天都艾灸。气血都往上走最后突发脑溢血,落下终生残疾。很多人都说古人没有空调,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现在不一样。甚至有人出书来阐释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人都是寒性体质,由此艾灸疗法应运而生。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周礼·天官·凌人》中有“凌人”来管理冰政,主掌斩冰、藏冰、启冰和颁冰等事情。春夏之际,人们用冰;秋天清理冰室;冬天储藏冰块。古代的人天热的时候就不知道乘凉解暑么?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怎么在我们眼中就是迂腐愚昧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4-15 20:16
                回复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言:“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经典说的很明白,只是我们自己不去看。居然还有人认为经典早已过时了,不适用于现代人的病情需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次运气大变、时代变迁、朝代更替都没能动摇四大经典的指导地位。现在的人,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思而不学,凭空去悟,想达到格物致知的目的,只能是与道相去甚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4-15 20:17
                  回复
                    吴鞠通老先生在《温病条辨·自序》中写到,自己在看到明代吴又可《温疫论》后如获至宝,精心研读,继而又觉得纰漏甚多。即:“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遂专心学步焉。细察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此番判论今日细读,亦有所适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4-15 20:17
                    回复
                      养生要顺其自然,不过多干预。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提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4-15 20:17
                      回复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谨慎从事,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提出明显错误的观点来误导大众。传播不当的养生方法,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恶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4-15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