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992贴子:4,310,440
  • 1回复贴,共1

化丹为拳——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核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化丹为拳——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核心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影响最大、文化含量最高、健身效果最好、理论体系最完整的拳种。
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当之无愧!
书写的文字,普通大众用来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时,叫作写字。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叫作书法,书法是文字的艺术表现。写字只要实用即可,书法则有更高的要求。太极拳也有相似的表现,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习练一个或一些太极拳套路,活动一下肢体,强身健体,自娱其乐即可;把太极拳看作高层次的文化和艺术进行研习的话,则有更高的规范和要求。
如果对太极拳进行研习的话,确实有非常多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参考。经典理论有王宗岳的系列拳论和武禹襄的解读、杨家太极拳老谱、宋书铭的《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还有种种没有版本来源的各种据说是张三丰的拳论等等。更重要的是,一百多年来,一大批太极拳的前辈高手留下了很多太极拳的研习心得并传下了精湛的技术。从更深的思想文化层面来看,这些拳论、解读和研习心得还涉及道家、儒家和佛家文化。
面对如此丰富的理论和技术,很多太极拳研习者如坠五里云雾中,不知如何下手,有研习多年甚至终身者,最后也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其实经过认真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繁杂的理论和技术背后,是存在一个核心的,或者说有一个太极拳的文化基因,这个核心和基因就是内丹。
内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历史上养生的主流,但是现在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如果对内丹缺乏基本的了解,太极拳经典理论中的很多天语句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更谈不上对技术的全面把握了。
无论从史实和资料来看,太极拳与内丹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
太极拳毫无疑问是内家拳最具代表性的拳种。黄宗羲《南雷文集》的《王征南墓志铭》中,记载了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
在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拳书》自序中,讲到他的祖父杨露禅“嗣闻豫中陈家沟陈氏有内家拳之名,蹑跷往从陈师长兴学。”杨露禅的时代还没有太极拳的名称,杨露禅学的拳在当时是叫作内家拳的。在书中杨澄甫讲到了太极拳与张三丰(峰)丹道的关系。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公认的太极拳理论经典,在拳论和武禹襄的解读中引用了大量的内丹术语。
宋书铭的《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记载了大量与内丹相关的历史与理论。
吴公仪公布的《杨式太极拳老谱吴家藏本》中,讲到了内丹。
据说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王柏青作有《太极秘术》,其中就有《太极丹功义诠》、《太极丹功要术》等篇目。
如果认真考据的话,可以查到大量太极拳与内丹关系的材料。
与此相关联的是,与太极拳并称内家拳的形意拳、八卦掌,也与内丹有密切的关系,内家拳的“内”应当是内丹的“内”。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中,记录了几 代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名家关于拳术与内丹的论述。孙用自身的体验得出结论“以后静坐亦如此,练拳亦如此,到此方知拳术与丹道是一理也”。
内丹,亦称内丹术、丹道,是道教修炼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意念对身体的系列调控不断提升身心机能的一套体系。内丹修炼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也吸收儒、佛的一些思想,形成三家合一的局面。内丹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养生方法,有据可考的记载最早可溯源至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认为是最早系统阐述内丹理论的著作,誉为“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与《老子河上公章句》、《悟真篇》、《黄庭经》为中国早期内丹术专门著作。
内丹盛行于晚唐并不断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宋元演化为各种流派。
关于内丹修炼的阶次,各家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一般可分为筑基练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个阶段。
武术与内丹的历史关系,目前难以考证。重要的线索有几条,一是黄宗羲记载的张三峰创内家拳,张为武当丹士;二是形意拳门内流传的《内功四经》,此书据 说是得于清初,成书年代不可考。清代流传的《易筋经》、《洗髓经》也被作为武术内功的经典,其核心内容也与内丹相关。
太极拳应当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内丹和武术有机结合后的产物,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太极拳和内丹都把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道是由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中首先系统阐述的一个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既是世界的本体也是世界的本源,同时也是世界运行的总体法则,这一法则也可落实到自然界和人类的方方面面。当人体悟并感受到道以后,可以产生一种神奇的“与道合一”的体验。道也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重要理论支撑。内丹主要通过静坐修炼,以进阶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体道的过程, 太极拳以站桩、练拳辅以静坐的方式来完成。其间二者都要完成身体内部包括形体和思维的系列演变。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对道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宋明理学中对道这一哲学本体又进一步演化为无极、太极和阴阳等不同层面。太极拳和内丹在理论上都吸收了这些概念,并融入进自身的技术体系中。
对道的体验会完成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于总体和系统的把握。局部和个别的练习是为了达到整体的完善,阶段性练习是为了最终的总体集成。总体和系统最高的层面就是“虚”和“无”,这两个概念也来自于老子。“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所有局部训练完成后达到的一体完美,借用佛教的一句话来说,“真空 即妙有”。在这种“虚”、“无”、“空”的状态,实际上取消了普通逻辑中的所有概念,也取消了所有概念的对立和统一,达到了思维状态的无物无我,进入到了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或无思维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无极态,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阶及神明”。
当然“阶及神明”不可能瞬间完成,而是有一个进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从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入手,所有概念和方法必须清晰,这些概念的代表就是阴阳、动静。阴阳思维就是进行差别分析,形体动作的形态、运动的方向,意念的操控、内在的感觉都要进行分析,并要在分析的过程中完成一步一步地训练。阴阳思维除了形式逻辑以外,还包括辩证逻辑,在这种思维方式下,阴阳可以对立统一、消长、转化、融合、吸收、互补。
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太极拳和内丹中还有一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内丹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玄关一窍,也称玄关,通观内丹有关著作,对玄关一窍的解释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有的说是身体的一个部位,但是这个部位的具体位置又是各有说法,有的说是元神所在或练功时的景象。李道纯《中和集》说:“夫玄关一窍者,……上自顶门,下至脚跟,才着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身向身外寻之。”《真诠》引张伯端语“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这种不在身体内,又不能离开身体找的思维方式,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即便是辩证逻辑也说不通,但这却是内丹中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建立这种思维方式,内丹的很多理论无法理解,更不可能真正练好。无独有偶,太极拳中也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到双重时,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从形式逻辑上讲粘和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段话将二者完全混为一体,从普通逻辑的角度也是说不通的。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内丹和太极拳特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它称为超逻辑思维。仔细研读《庄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思维方式的出处。
将这种超逻辑思维方式引入太极拳,是太极拳对传统武术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传统武术所追求的“数年纯功”如果“未能运化”,在王宗岳看来仍然是“双 重之病”。只有在超逻辑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才能懂劲,懂劲后才会做到四两拨千斤、以慢打快等太极拳特有的技术。
内丹修炼讲究静中求动,动的形式各派不一,有一种基本形式是河车搬运。车是运载的工具,实际是对意念的控制,任督二脉是河车之路。下河车搬运为使任脉下行,心肾相交,上河车搬运促使督脉上行,还精补脑。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小周天。
普通意义上的小周天指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往下至舌尖,搭鹊桥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三丰全书·玄要篇·登高台》描述的小周天路径是这样的:“……黄河水滔滔逆流,从涌泉灌尾闾,至夹脊升上泥丸;过明堂,入华池,神水渐涨;下重楼,入绛宫,直至丹田。”此运行路线与传统的小周天运行路线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就是以涌泉为起点。我们知道,一般的内丹修炼是以打坐为基本形式的,所以意念运行于传统的小周天没有问题。但是太极拳采用站立方式,张三丰《登高台》中的筑基炼己的意念运行路线就特别重要。也符合太极拳讲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太极拳的每一动,都包含这种节节贯穿,这种贯穿,不只是骨骼肌肉的贯穿,也是意念的贯穿。可以说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小周天的运动。按照内丹原理,用小周天理论引导太极拳动作的练习,是太极拳形体动作的关键。内丹静坐用意念控制小周天,而太极拳则是用形体动作通过形和意的同步训练来完成小周天运转,客观效果应当比单纯的意念训练要有效。从本质上来说,太极拳就是对内丹修炼的某些静态过程的动态模拟,为了有效控制动态,达到形和意的同步,太极拳动作就要求做得很慢。
要真正完成以内丹理论指导的太极拳技术训练,还需要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训练规范。太极拳除了内丹修炼的核心要求外,作为武术还需要完成内功和武术打的技能的结合。在传世的《内功四经》中,对这些方面有比较详尽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找来仔细研究。
当今太极拳风靡世界,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确实是一件好事。同时应当看到,目前太极拳的传播局面鱼龙混杂,也不乏鱼目混珠的情况。正本清源,似有必要。然而太极拳是集中国思想、养生、医学、艺术与武术文化于一体的庞大文化体系,探其奥妙,谈何容易!

[本文来自《武当》2017年2月,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P属地:山东1楼2017-04-27 16:48回复
    一篇狗屁混账文字。可谓是西学为心,国学为材,铁板一张,日本料理。
    什么乱七八糟的文字。什么分析综合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疯了。


    2楼2017-04-27 17: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