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吧 关注:4,135贴子:99,260
  • 9回复贴,共1

<河湟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河湟有感>
司空图
一自萧关起战尘,
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人学得胡儿语,
却向城头骂汉人。

河湟: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安史乱后,其地逐渐为吐蕃占领,直到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吐蕃内乱,当地人民起义,才得到收复。
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北。
诗大意:河湟地区长期失陷,判若异乡,百姓涂炭,汉人被迫说起胡语,站在城头,随胡人一起谩骂汉人。表达了诗人对唐室衰微、国土沦丧和边将无能的愤慨。
作者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赏析
《河湟有感》这首诗上两句写全景,下两句作特写,不避重字而刻意重复,两“汉”相对,耐人寻味。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音。”“萧关”曾是唐人引以为荣的地名,它位于宁夏固原东南,盛唐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壮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强烈的自豪感跃然纸上。那时大唐的疆域远在漠北,萧关乃是后方大本营。
可安史之乱后,吐蕃一武力强行占领统治了这一地区。原本富庶的河湟地区,也就是河西、陇右之地(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沦于吐蕃的铁蹄之下,“夏人百万皆陷于吐蕃” 。黄河、湟水,阻断了那一地域汉人与故园的联系,这一断就达百年之久。此时,大唐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雄风,任凭春风年年不过河湟。这一切怎能不让感伤呢?
经过一百余年,河西、陇右之地的唐人与吐蕃人杂居,外表已与后者无异。唐人的孩子学的都是吐蕃语言,早就忘却了自己的母语,汉族的观念已很淡薄,更无对唐王朝的效忠之心,反将唐人当仇人,用吐蕃语来骂自己的同胞。
司空图路过此地,看到“汉人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见沦陷区的同胞变友为敌,痛苦绝望之情可想而知。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5-03 16:09回复
    在唐朝时,胡人安禄山起兵叛乱,唐朝政府从此走向衰落,对西域的控制减弱,此时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建中二年沙州陷落,在吐蕃人对沙洲统治六十七年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带领各族人民起义,史书记载“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
    在起义成功后,张议潮誓心归国,派使者回报长安,我们光伏了汉地!长安回信嘉奖后,张议潮率领的归义军,为大唐收复了河西!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11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 的图籍入长安告捷。
    这只归义军打出的旗帜就是三辰旗!【图片】【图片】【图片】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7-05-03 16:12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5-03 16:13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7-05-03 16:16
        回复
          见一吐蕃年少,身长六尺余,赤髭大目,乃徐舍人也。命解缚,坐帐中,
          曰:“师勿惧。余本汉人,司空英国公五代孙也。属武后斫丧王室,高祖建义中泯,子孙流播绝域,今三代矣。虽代居职位,世掌兵要,思本之心无涯,顾血族无由自拔耳!
          此蕃、汉交境也,复九十里至安乐州,师无由归东矣。”-------《旧唐书》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05-03 16:32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0-06 18:21
            回复
              呵呵,前几天我刚刚细品了这首诗。


              IP属地:重庆7楼2018-10-06 23:58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0-18 11:58
                回复
                  汉人尽言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0-20 15: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