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清吧 关注:14贴子:155

教育心理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 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日益完善,内容越发丰富。
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
(2)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16 12:37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6-16 12:40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16 13:55
      回复
        简述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观察活动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上,这是和初中教学中更高的观察要求分不开的。总之,中学生的观察力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提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6-16 13:59
        回复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发展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3)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4)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
          第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具守恒性。运算: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征: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特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16 14:03
          回复
            皮亚杰根据儿童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将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6-16 14:03
            回复
              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
              1.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2.自我意识的逻辑性和现实性增强
              3.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趋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开始分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6-16 14:07
              回复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6-16 14:09
                回复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6-16 14:10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6-16 14:14
                    回复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6-16 14:15
                      回复
                        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1)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的认知。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②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③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2)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遗传是我们不可改变的,我们所应把握的就是环境的因素。父母和社会应共同塑造下一代良好的人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6-16 14:17
                        回复
                          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而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6-16 14:19
                          回复
                            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IP属地:重庆20楼2017-06-16 14:29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6-16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