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下设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和“交通运输”等3个本科专业,均为一本招生,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下设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和热能工程3个专业方向。车辆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为教育部第二批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单独招生。学院拥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省一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省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节能与低排放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低风速风电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车辆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车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建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目前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理事单位,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执行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汽车工业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经过60余年的专业建设,学院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车辆构造”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0人。出国留学经历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学院下设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和“交通运输”等3个本科专业,均为一本招生,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下设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和热能工程3个专业方向。车辆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为教育部第二批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单独招生。学院拥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省一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省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节能与低排放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低风速风电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车辆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车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建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目前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理事单位,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执行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汽车工业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经过60余年的专业建设,学院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车辆构造”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0人。出国留学经历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