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吧 关注:819贴子:1,076
  • 0回复贴,共1

重读伦勃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读伦勃朗
人们在提到自己的偶像时都会肃然起敬,仿佛一道无形的光洒在了自己身上。对于接触绘画的人,尤其是接触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的人,提到伦勃朗当然不陌生,并且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排名是很靠前的,于我是前三位的行列(其余两位是米开朗基罗和米勒),排名不分先后。这种对偶像的崇敬并不是类似宗教信仰的那种,造一个天造一个地狱之后用威胁的口吻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那种信仰是对一个幻想出的完美的神的盲目顶礼膜拜。我所说的这种情感,是对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有血有肉的、通过自己不屑的努力和对艺术的虔诚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的人的一种仰慕和尊敬。
但是,我们是不是又要列举众多伦勃朗的素描作品油画作品版画作品来分析一通呢?大可不必。在此我要提的是一种终极目的。——我们如果对绘画感兴趣,想学习或进行相关工作,那么,如果走进考前培训班,它是可以大讲系统理论或者美术史的,但是最终围绕的内容离不开塑造体积、线和面的表达、三庭五眼以及静物色彩之类的考试内容,因为这是在这里学习的终极目的;我们如果走进画廊,是可以了解众多绘画大师,临摹大量作品,更高大上一些,但是对于传统画廊,它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类似流水线作业性质的工作来达到经济效益,它的受众是老百姓群体,所以绘画的内容不能加入过多创作的因素和过多自己的主观东西,你大可随着自己的性情一两个月创作一幅,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半年难卖出一副数万元的作品,一天却可以画多幅几百元的行画作品,市场会主导着人们,我们的目的是商业活动;我们如果走进美术协会,自然可以更深层次的进行交流,但这种交流的前方是各种展览、各种职称和各种证件,你可以很有想法,但是入展才能得到肯定,功成名就才能更得到赏识,荣誉地位和财富是引导人们趋之若鹜的终极目的,人们大可说我爱好这些我每天都感受着绘画带给我的美好,但这就像一个人要去某地路上见到好多风景,看风景固然心旷神怡,而引导他的驱动力是前方。谈些没用的确实比较无聊,这些都无伤大雅无足轻重,然而,偶像之所以为偶像,他身上真正焕发出来的是什么?谈上面的内容就再重要不过了。
刻画些五官细节对于美术爱好者来说并不是难事,抱着照片画得再细的人才也一抓一大把。但伦勃朗能在尺寸很小的速写里把神态把握的如此到位并不只是时间的问题,对大量手稿里随心所欲的表达更是大气磅礴,他并不需要矫揉造作些什么来博取眼球,对于秀技,他当然不是不会,而是不屑,这是境界。对比一下大名鼎鼎的鲁本斯的众多作品里摆拍的人物就能看出伦勃朗有多真诚,无需讨好大众而往自己认定的艺术路线上走下去,这就是更难能可贵的东西了,就让鲁本斯变得更富有,安格尔和学院派的精神同在去吧。我们尊敬各行各业风生水起的所有成功人士,但远在这一切之上,有个背影径自走向少有人往的小径,独自去摸索,哪怕一无所获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更值得我们永远敬仰。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各种缺点再多,技术含量再差,只要是他通过多年自己独立心灵的引导发现了些不为人知的景致,并一直坚持摸索下去,那么就是值得歌颂的。“完美在破绽里边”是我的哲学,那些人们追求到的一百分在一些人看来或许仅是零分。高更是我敬仰的,安格尔却不是。
人们可以夸奖伦勃朗独创的光影手法,厚涂手法,千变万化的素描表达方式,也可以夸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一颗慈悲的心肠。但是,最最要提的,伦勃朗摆脱了为了个人的功力而放弃自己艺术的世俗观念,尤其在晚年,艰难的生活更映衬了他的艺术的伟大。伦勃朗画的好坏随着时间的冲刷似乎已经变得不再紧要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诠释出的艺术的真正价值——“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得怎样”却释放着绝美的光芒,这才是我们所敬仰他的真正原因。
伦勃朗的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展览之际,让我又清楚地认识到:这确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梦境。
2017.7.5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7-05 22: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