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回复贴,共1

作家老舍是B型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5 12:34回复
    《作家老舍》——图文叙说大作家老舍一生
    和老舍先生“生辰八字”有关的记录还有:
    他生于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酉时(相当1899年2 月3日下午五点至七点之间)。
    他的出生地点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的小羊圈胡同(今小杨家胡同8号),当时属于正红旗住地,生在北屋的东套间里(今尚存)。
    他的血型是B型。
    老舍先生有三位结义兄弟(拜把子兄弟),他排老三,老大叫董子茹,老二叫赵水澄,老四叫罗常培。拜把时间是1922年下半年,地点在天津南开中学。事实上,他们确实是终生好友,亲如手足。
    基本信息
    作者:舒乙
    作为老舍唯一的儿子,舒乙深情回顾了父亲的一生,使我们看到了老舍作为一个大文学家,其一生的创作和生活的必然联系,也看到了这位大作家的音容笑貌和为人处世等等细节。
    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是舒乙写父亲的处女作,大量图片也是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2楼2017-08-05 12:36
    收起回复
      《作家老舍》——图文叙说大作家老舍一生
      老舍与胡絜青当年的婚书
      老舍先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谱,因为他是穷人出身。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这一点,这应该是事实。
      但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历史材料为根据,后人可以替他补做一个简易的家谱,来填补这个空白,也不失为一种补救,对他的身世研究多少有些用处。
      家谱的主要依据是老舍先生和胡絜青夫人的《婚书》。这件实物尚在,保存于北京老舍纪念馆中。该件统一格式的印制单位是“北平市政府社会局”,上贴有4枚印花票,票内有两枚内右区的印章。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婚书》上有两位新人、证婚人、介绍人(两位)、主婚人(两位)、家长(两位)的各自签名和印章。结婚仪式地点在西单报子街会贤堂。这份《婚书》上明确填写了老舍先生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名字。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史料文献。
      和老舍先生“生辰八字”有关的记录还有:
      他生于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酉时(相当1899年2 月3日下午五点至七点之间)。
      他的出生地点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的小羊圈胡同(今小杨家胡同8号),当时属于正红旗住地,生在北屋的东套间里(今尚存)。
      他的血型是B型。
      老舍先生有三位结义兄弟(拜把子兄弟),他排老三,老大叫董子茹,老二叫赵水澄,老四叫罗常培。拜把时间是1922年下半年,地点在天津南开中学。事实上,他们确实是终生好友,亲如手足。
      在调查家谱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事值得记述:
      在辽阳市郊满族聚居区的一个小村里,找到几户姓舒的,他们谈了以下的事情,其中颇为惊人的是:
      这个村的人都是一个姓氏的后裔,都是舒穆禄部落的,后来,冠汉姓时,东北音“XU”(第四声)可以找到四个同音汉字:舒、徐、许、宿,于是这个村的舒穆禄氏后裔现在有姓舒的,有姓徐的,有姓许的,有姓宿的,原来都是同姓的一家人。
      据这个村的同族人说,舒穆禄氏原本是有家谱的,可惜均毁于“文革”。“文革”前,他们曾组团到北京去续家谱,找到过老舍先生,而且把老舍那一辈人都续进了家谱。他们还说,舒穆禄氏中最有名的历史人物是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杨古力。
      据老亲戚们说,北京的舒家原本是个大家庭,可惜家庭内讧,导致老舍父亲舒永寿这一支分出来单过。亲人彼此绝了情,从此不再来往,连坟地都是分开的。分裂的顶峰是发生在一次出殡仪式上。一个很有排场的临时殡葬大棚被一把莫名的大火烧得一干二净。显然是内讧到了反目成仇不可调和的地步。从此,舒永寿一个人老老实实当他的“护军”,自己在小羊圈胡同买了一座不成规格的小院,养了9个孩子,活下来5个,老舍是他的幺儿子。
      舒永寿1900年8月战死在与八国联军巷战的炮火中。他失踪于西华门外南恒裕粮店附近。后来,家人把他的“生辰八字牌”和一副裤脚带一双布袜子埋葬在“蓟门烟树”南边新买的一小块私人坟地里,没有归到“蓟门烟树”黄亭子附近舒氏家族的老坟地里。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还能找到标有“舒”字的坟地界桩。
      老舍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先生在他著名小说《月牙儿》里描写的母亲拉着年幼的“我”去西直门外给父亲上坟的场景,实际取材于早年和母亲去明光村给自己亡父上坟的记忆。1942年老舍母亲病逝于沦陷的北平,也埋葬于此地。1949年老舍先生由美国回到故乡后,曾来到这里给自己的父亲、母亲上坟。他找到姓侯的看坟人,拜托他们多多照应,还到看坟人的小院里坐了坐,谈话时难过地落了泪。看坟人侯长山的父亲曾被老舍先生当作模特儿写进《四世同堂》,是一位笔墨不多但很重要的乡下人,在书里叫“常二爷”。30年前,老舍父母的坟头已被平掉,改了菜地。这块坟地紧挨着去八达岭的铁路,在食品冷冻库附近,如今已成了堆货的场地和居民区。
      因为舒永寿牺牲时,老舍刚一岁,母亲在老舍的人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舍先生在悼念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中是这么写的:“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位母亲也是穷人,自然也是没有家谱的。
      她姓马,是正黄旗人,住在北京北郊北土城的西北角。那里原来只有四户人,有姓马的,有两户姓王的,有姓潘的,大概是属于给黄带子看坟的旗人。
      马海亭是老舍母亲的侄子,是老舍先生的表兄。老舍先生在话剧《神拳》(后记)中多次提到他。此人多次作为模特出现在老舍先生小说中,如《正红旗下》的“福海二哥”,成为老舍先生笔下的满族人生动的典型人物。《我这一辈子》的“我”也有马海亭的某些影子。王赋星也是老舍先生的同辈人,是远一点的表兄,但小时候曾住在一起,他的一些事也被写进过《我这一辈子》。马松明一辈子是个农民,他小的时候,当老舍母亲带着小儿子回娘家时,老舍常常和他一起玩。此人识字,记了一辈子日记,日记中多处提到老舍,可惜1980年去世后第二天他的日记被他的后人烧掉。他的弟弟马松亮关于老舍也有一些可用的回忆。
      基本信息
      作者:舒乙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为老舍唯一的儿子,舒乙深情回顾了父亲的一生,使我们看到了老舍作为一个大文学家,其一生的创作和生活的必然联系,也看到了这位大作家的音容笑貌和为人处世等等细节。
      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是舒乙写父亲的处女作,大量图片也是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4楼2017-08-05 12:37
      回复
        老舍秉持了中国文人一惯的傲骨,这点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11楼2017-11-01 11:29
        回复
          当年多少人在那个年代忍辱负重,但我跟敬佩老舍这样的文人


          13楼2017-11-01 15:5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1-24 0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