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很多其他衍生共享产品也已悄然入市,例如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汽车等等。在这些产品当中,共享汽车则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领络律师将主要讲讲共享汽车的现状及相关法律问题。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dd9b7eb6d09c93d07f20effaf3ff8bb/e7ef0e3c269759ee29a39d2eb8fb43166c22df7f.jpg)
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保护用户权益、提高小微型客车租赁有效供给、优化交通出行体系、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什么是小微型客车?
小微型客车指七座及七座以下的小客车。《指导意见》明确小微型客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将小微型客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
现状: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 法律法规缺位
交通部介绍,目前全国有6300余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市场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全国92.7%的汽车租赁企业拥有车辆数不足50辆,难以实行网络化运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除了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国家层面还未新制定针对汽车租赁业的专门法律法规。地方层面仅北京、上海、重庆、山西4个省(市)出台了汽车租赁专门的地方性规章,另有21个省份只在《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地方法规中涉及一、两条原则性规定,而天津、河北、内蒙古、广西、海南、青海6个省份至今未出台汽车租赁方面的法规规章。
出于车辆保险、报废以及二手残值等考虑,目前汽车租赁市场约95%的车辆都登记为非营运车辆,导致车辆安全难以保证,发生交通事故时用户得不到保险赔付。
新规亮点
亮点1:落实实名制查验制
为保障租赁车辆安全性能和用户合法权益,《指导意见》提出了规范租赁车辆管理、落实实名制查验制度等要求。租赁车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并按照相关规定,对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环保检验和报废。按照登记的使用性质对应的保险费率投保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
落实身份查验制度,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具备身份查验所需的设施设备,对承租人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查验。
亮点2:鼓励新能源车分时租赁
为鼓励分时租赁新业态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
分时租赁经营者应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经营者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鼓励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提出鼓励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探索城市路内停车优惠等支持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
亮点3:推进客流密集区停车点建设
为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指导意见》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经营者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体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制定小微型客车租赁发展规划,并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强小微型客车租赁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衔接,推进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营业网点以及客流密集区停车站点建设。
鼓励经营者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日常经营管理,提高租车便捷性。经营者应当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加强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联动,推动行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
其他亮点一览
此外,为进一步营造行业良好发展环境,《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快推进制度标准建设、推动解决租赁车辆道路交通违法处置和租赁车辆诈骗等突出问题的要求。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
共享汽车三问
信息安全咋保证?
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
《指导意见》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调度和日常管理,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加强停车管理;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汽车租赁服务所必需的范围。
停车难”如何解决?
鼓励探索城市路内停车费优惠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停车难”是分时租赁经营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同时,受停车场地限制,用户只能定点取车、定点还车,影响了使用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对此,《指导意见》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对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展积极探索,通过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只需每年缴纳固定费用,其车辆即可在市区内合法划设的路内免费停放,极大便利了社会公众的使用,也促进了分时租赁在当地的快速发展。
私家车“入行”有何条件?
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规定
分时租赁的出现,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对于私家车能否从事分时租赁业务,按照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此前的解释,分时租赁车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且以此营利,服务对象更加广泛,使用强度通常比私家车高,需要在车辆技术性能、安全检测、保险税费等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更好保护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因此,如果将私家车的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有关规定,也是可以从事分时租赁业务的。
共享汽车的未来是美好的,但就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取车点少、停车难、法律缺位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如果想要开上共享汽车恐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了。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相关问题,请关注星脉计划!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dd9b7eb6d09c93d07f20effaf3ff8bb/e7ef0e3c269759ee29a39d2eb8fb43166c22df7f.jpg)
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保护用户权益、提高小微型客车租赁有效供给、优化交通出行体系、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什么是小微型客车?
小微型客车指七座及七座以下的小客车。《指导意见》明确小微型客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将小微型客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
现状: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 法律法规缺位
交通部介绍,目前全国有6300余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市场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全国92.7%的汽车租赁企业拥有车辆数不足50辆,难以实行网络化运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除了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国家层面还未新制定针对汽车租赁业的专门法律法规。地方层面仅北京、上海、重庆、山西4个省(市)出台了汽车租赁专门的地方性规章,另有21个省份只在《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地方法规中涉及一、两条原则性规定,而天津、河北、内蒙古、广西、海南、青海6个省份至今未出台汽车租赁方面的法规规章。
出于车辆保险、报废以及二手残值等考虑,目前汽车租赁市场约95%的车辆都登记为非营运车辆,导致车辆安全难以保证,发生交通事故时用户得不到保险赔付。
新规亮点
亮点1:落实实名制查验制
为保障租赁车辆安全性能和用户合法权益,《指导意见》提出了规范租赁车辆管理、落实实名制查验制度等要求。租赁车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并按照相关规定,对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环保检验和报废。按照登记的使用性质对应的保险费率投保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
落实身份查验制度,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具备身份查验所需的设施设备,对承租人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查验。
亮点2:鼓励新能源车分时租赁
为鼓励分时租赁新业态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
分时租赁经营者应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经营者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鼓励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提出鼓励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探索城市路内停车优惠等支持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
亮点3:推进客流密集区停车点建设
为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指导意见》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经营者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体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制定小微型客车租赁发展规划,并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强小微型客车租赁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衔接,推进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营业网点以及客流密集区停车站点建设。
鼓励经营者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日常经营管理,提高租车便捷性。经营者应当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加强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联动,推动行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
其他亮点一览
此外,为进一步营造行业良好发展环境,《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快推进制度标准建设、推动解决租赁车辆道路交通违法处置和租赁车辆诈骗等突出问题的要求。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
共享汽车三问
信息安全咋保证?
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
《指导意见》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当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调度和日常管理,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加强停车管理;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依法合规采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汽车租赁服务所必需的范围。
停车难”如何解决?
鼓励探索城市路内停车费优惠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停车难”是分时租赁经营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同时,受停车场地限制,用户只能定点取车、定点还车,影响了使用便捷性和用户体验。
对此,《指导意见》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对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展积极探索,通过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只需每年缴纳固定费用,其车辆即可在市区内合法划设的路内免费停放,极大便利了社会公众的使用,也促进了分时租赁在当地的快速发展。
私家车“入行”有何条件?
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规定
分时租赁的出现,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对于私家车能否从事分时租赁业务,按照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此前的解释,分时租赁车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且以此营利,服务对象更加广泛,使用强度通常比私家车高,需要在车辆技术性能、安全检测、保险税费等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更好保护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因此,如果将私家车的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有关规定,也是可以从事分时租赁业务的。
共享汽车的未来是美好的,但就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取车点少、停车难、法律缺位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如果想要开上共享汽车恐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了。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相关问题,请关注星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