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小肉丸吧 关注:99贴子:13,667

回复: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0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除了内乱,还有外患。


16楼2017-08-11 08:57
回复
    自古以来,中原政权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春秋战国时有戎狄,秦汉时有匈奴,唐朝有突厥。
    此时,来自北方的威胁叫做契丹。
    趁着唐末的混乱,契丹族逐渐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主人,他们还仿照汉人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辽”。
    关于这个政权,我们后面还要详细讲述。
    既然是游牧民族,难免会遇到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手工业水平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契丹人都喜欢从事一项高效、便捷的工作——摽掠,俗称抢劫。
    他们的抢劫对象,当然是老实巴交的中原百姓。
    游牧民族都是天生的骑兵,用骑兵来干抢劫的行当,速度快、风险小、拉货多,如果被人防备,顶多就是白跑一趟,就当是锻炼身体,如此特长如果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一下,似乎也说不过去。


    17楼2017-08-11 08:58
    回复
      因此,一有机会,契丹人就依仗骑兵优势在边境地区发动掠夺战。
      每到秋天,天高马肥,马的长途奔跑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契丹人最喜欢在这个时候集体出动,属于名副其实的“打秋风”。
      中原政权每到这个时候,就格外警惕,边塞地区增加岗哨不说,还少不了贴几张“减少外出,注意安全”之类的告示,甚至还因此出现了一个专业称谓——“防秋”。
      当然,抢劫最多还只是一个暴力犯罪问题,更麻烦的问题发生在后晋天福元年(936)。
      1905年,孙中山先生起草的《同盟会宣言》有这么一句话:“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句话点了两个汉奸的名,姓“吴”的那位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今天我们来说说那个姓“石”的。


      18楼2017-08-11 08:59
      回复
        石敬瑭,沙陀人(古代北方民族,这么看说汉奸还有点冤),五代后晋高祖。
        在竞争激烈的汉奸排名榜上,此人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干了一件极其考验脸皮厚度的事情。
        这位老兄很想当皇帝,但偏偏自己实力不够,就找契丹人帮忙。
        当然,忙不是白帮的,总得给人家点好处。
        为此,石兄向契丹人提供了一份条件优厚的合作协议,除了答应称臣、纳贡之外,还主动认契丹皇帝作了父亲。
        给自己找个干爹并不稀奇,关键是那一年石敬瑭已经45岁,而契丹皇帝才35岁。
        当然,这事情虽然恶心,那也是石敬瑭的私事,更无耻的是他居然还在协议中允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
        这个决定的历史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19楼2017-08-11 09:01
        回复
          “幽云十六州”,是指幽州(北京)、云州(山西大同)、蓟州(天津蓟县)等十六个州,大致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这个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保护中原的重要屏障,失去这块地方,中原地区就完全暴露在了契丹铁蹄之下,人们从此只能以血肉之躯来阻挡金戈铁马。


          20楼2017-08-11 09:02
          回复
            如此行径,正如明知隔壁有个喜欢顺手牵羊的邻居,还把大门钥匙送到了邻居手上,令人发指。
            而这一行为造成的恶果,整整延续了400余年,成为始终困扰赵匡胤及其子孙的难题。
            关于外面的世界,赵匡胤曾经在父母的言语中了解过,但现在他对这些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未知的世界除了带给他好奇以外,还没有其他更多的东西。
            往前走吧!现在,外面的世界将改变你。将来,你要致力改变这个世界。


            21楼2017-08-11 09:02
            回复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04)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a68a8a930c2c
              5.找工作是个大难题
              赵匡胤的出走,说文雅点是寻求创业机会,说专业点是寻找出卖劳动力的机会,说粗点就是找工作。
              但凡找工作这种事情,往往要经历满怀豪气——唉声叹气——垂头丧气三个阶段。
              记得大学毕业那会,我和无数胸怀大志的同学们一样,熨平了西装、擦亮了皮鞋、刮光了胡须,气势豪迈地步入一个个招聘会场,信心满满地投出了一份份简历,然后痛苦地思索着到底该去哪个单位比较好,然后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后焦急等待着面试的通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有这种经历的同学们大可以捡起简历,擦干眼泪。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赵匡胤的求职经历其实也差不多,至少刚开始是这样。
              离家后,赵匡胤先在陕西、甘肃一带游荡。
              对于那段时期的经历,正史记载非常少,好在民间从来就有挖掘帝王隐私的传统,还是留下了些半真半假的传说。
              根据坊间传闻,赵匡胤主要有如下经历:
              曾经无处落脚,流落街头,饿得眼冒金星时只好向店家要饭吃。
              曾经想靠赌博来赚点钱,刚开始确实赢了不少钱,结果把一群输钱的人惹毛了,被痛扁了一顿,不但赢的钱没拿到,还把自己的钱也搭了进去。
              曾经跑到寺庙菜园子里偷莴苣吃,没什么炊具,只能狼狈地剥皮生吃。
              ……
              以上事件,可信不可信另当别论,但都说明了一点:他没有找到工作,而且混得挺悲催。


              22楼2017-08-11 09:04
              回复
                离家时,赵匡胤本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打出一片天地,但现实却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现在,他已经不敢再对前途做过多奢望,只想快点求一份差事,好让自己安身立命。
                逛了一圈后,赵匡胤来到了复州(今湖北天门)。
                复州防御使王彦超是父亲的老朋友,赵匡胤本不想靠父亲的关系,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
                都是熟人,报出父亲的名字,总不能随便打发我吧? 赵匡胤这么想着。
                应该说,他的想法对了一半,他确实没有被随便打发,应该说是被比较“不随便”地打发了。
                “哦,匡胤啊,多年不见已是一表人才啊,令尊可好?已婚娶否?来此何事?”
                “什么,到本处谋差啊。嗯……这个……你看我这里暂时也不缺人手,要不你再到别处看看?”
                “哎,别走啊,你看我这里有些盘缠,不妨拿着路上用,些许薄礼,莫要推辞……慢走,路上小心。”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23楼2017-08-11 09:04
                回复
                  若是放在以前,赵匡胤早就一甩袖子,赌气走人了。
                  但此时,现实早就磨砺了他的心气,也让他习惯了人情冷暖。
                  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这是他在复州的最大收获。
                  收起那略带屈辱的几十贯钱,赵匡胤礼貌性地向王彦超作揖拜别,然后头也不回地迈出门去。
                  遭到王彦超的拒绝后,赵匡胤又来到了随州(湖北随县),随州刺史董宗本也是父亲的老朋友,赵匡胤想再碰碰运气。董宗本倒还算念旧情,不但接纳了他,还让人安排了一份差事。
                  可很快,赵匡胤又不得不离开随州。
                  这回,给赵匡胤使绊子的是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
                  董遵诲也喜欢舞枪弄棒,研究行军打仗,本来应该和赵匡胤比较有共同语言。
                  可这位公子哥偏偏心眼有点小,很看不上赵匡胤这个外来户,平时态度不怎么友好,有事没事还总要找点不愉快。
                  有一次,赵匡胤和董遵诲一起讨论军事问题,观点上产生了一点分歧。
                  赵匡胤说得兴起,驳了董公子的面子,结果惹得董遵诲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24楼2017-08-11 09:06
                  回复
                    赵匡胤本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觉得关系僵成这样,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干脆打好包袱,背上行囊,重新走上浪迹天涯的道路。
                    赵匡胤走了,对王彦超和董遵诲来说,他们终于打发了一个并不欢迎的人。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料到,若干年以后,他们和赵匡胤还会再次相见。
                    只是,那时的赵匡胤已经登上九五至尊,而王彦超还是那个王彦超,董遵诲还是那个董遵诲。
                    好在赵匡胤是个豁达的人,与其他皇帝不同,他选择了宽容,不但没有为难他们,还给予优待和重用。
                    所以说,有句话叫做“宁欺白须公 莫欺少年穷”,你得真信。


                    25楼2017-08-11 09:06
                    回复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05)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67530e52f653
                      6.转机
                      经历又一次长途跋涉后,赵匡胤来到南方之旅的最后一站,汉水边上的襄阳(湖北襄阳)。
                      望着渺渺江水,赵匡胤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感,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过了,能投奔的地方都去过了,但好运还是不肯眷顾我,现在我该何去何从呢?
                      谁能告诉我,路在何方?
                      依照小说的思路,在英雄落魄之际,总会有一个神秘的贵人(一般是和尚、道士)出来为他指点迷津,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方向。
                      据说赵匡胤也遇到了一个贵人,在一个寺庙里,他得到了一个老和尚的指点。
                      老和尚看赵匡胤相貌不凡,认为他将来必大有作为,告诉他应该往北走,方能成大器。
                      因此,赵匡胤作出了再次折回北方的决定。


                      26楼2017-08-11 09:07
                      回复
                        这个桥段很眼熟,但不是真实的原因。
                        真实原因并不复杂,也不神秘。
                        从当时情况看,襄阳已经靠近后汉南部边境,再走下去,赵匡胤就只能出国了。
                        就算不用考虑饮食习惯、气候环境、护照签证之类的事情,总也要考虑下自身发展问题。
                        毕竟父亲是后汉的职业军人,说不定哪天两个政权死磕起来,岂不成了父亲的敌人?
                        所以,晃了两年,还是要来次折返跑,没办法啊。
                        踏上故土,已是寒意袭人。
                        赵匡胤心里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悲凉。
                        彷徨而不知所从,落魄而身无所系……我第一次体会到要获取成功远比驾驭烈马难得多。
                        温柔的妻子,久别的家人,热腾腾的饭菜……我太想念温暖的家了。
                        饥饿、拒绝、失望、冷漠、寄人篱下、怀才不遇……这是我两年里的唯一收获吗?


                        27楼2017-08-11 09:08
                        回复
                          不是的。
                          在风餐露宿的征途中,我领悟了什么叫艰难。
                          在饥寒交迫的夜晚里,我知道了什么叫畏惧。
                          在那些不屑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什么叫世态炎凉。
                          这就是我需要面对的一切。
                          我还要一个人走下去。
                          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
                          惟其如此,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是的,走下去吧,幸运的大门正在打开,你将遇到两个改变你命运的人!


                          28楼2017-08-11 09:09
                          回复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06)
                            http://www.jianshu.com/p/0652625f2470
                            第二章 士兵岁月1.郭威
                            历经奔波,赵匡胤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北方,一支军队正在招兵买马,赵匡胤参加了这支队伍,成为一个普通士兵。
                            其实,这种工作,准入门槛低(身体强壮就成)、劳动强度大(砍人)、风险系数高(被人砍),工资福利无保障,也算不上什么美差。幸运的是,赵匡胤加入的是一支特殊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统领者叫做郭威。
                            改变赵匡胤人生命运的第一个人。


                            29楼2017-08-11 09:09
                            回复
                              郭威,邢州(今河北邢台)尧山人,人称“郭雀儿”。
                              能够得到这个外号,并不是因为他很喜欢养鸟,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个“飞雀”的刺青。
                              刺青,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纹身,在那个时代,非常流行,一般是那些习惯打打杀杀的猛人较为喜欢,通常纹在手臂或者脊背上,与人起冲突时可以脱光了亮一下,先吓唬吓唬再说。
                              郭威刺青的部位很特别,他把飞雀刺在脖子上,一旁还刺了几颗谷粟,估计头转快了,还能看到动画效果,相当有创意。
                              郭威其实是个苦孩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在战乱中去世。到了七、八岁,母亲也去世了,他开始由亲戚抚养长大,从小没人管,也没机会受正规教育。
                              长到十八岁,郭威应募从军,自己一刀一枪在乱世混饭吃。
                              郭威年轻时脾气火爆,喜欢打抱不平。
                              有一次,他在街市上遇到了一个屠夫,屠夫长得很健壮,行为比较嚣张,长期欺行霸市,人们都很怕他。
                              郭威偏偏不信邪,故意喝得醉熏熏,来到屠夫的店铺,让他割点猪肉,但左挑毛病右找茬,就是不满意,还不时教训他几句。
                              屠夫顿时被惹毛了,把切刀往板上一扔,敞开衣服,露出肚子,对郭威吼道:“你耍我不成?敢往这里砍吗?”郭威二话不说,一刀捅了过去……
                              由于这段故事太有名,所以口口相传至今,很多人据此认为郭威其实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原型,拥有拳打镇关西的原创版权。


                              30楼2017-08-11 0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