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吧 关注:858,034贴子:9,046,182
  • 30回复贴,共1

石右今天又在书法吧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光华今天又在书法吧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了!


石光华说:“恰恰是唐楷的产生!唐人才封晋人为书圣!在此之前没有也不知王羲之是书圣!”——(石光华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是其独有的一大特点,不必介意。)


请问石光华:哪个唐人封哪个晋人为书圣?找出证据来!你别总是习惯性地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7-09-18 12:46回复
    石老头又该回去吃药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18 13:27
    收起回复
      请问石光华:哪个唐人封哪个晋人为书圣?找出证据来!你别总是习惯性地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7-09-18 19:07
      收起回复
        这个老头还在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9 10:34
        收起回复
          请问石光华
          哪个唐人封哪个晋人为书圣?找出证据来!你别总是习惯性地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7-09-22 12:1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22 12:26
            回复
              我说书圣是石头封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22 15:36
              收起回复
                楼主读的书少,皇上给封的,你不服气?哈哈!
                《王羲之传论》李世民文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馀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搓挤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干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译文
                文字的兴起,从中古时期开始。远古结绳纪事以及最早仿鸟兽之迹所创的文字,都没有可供观赏的价值。后来的书法家崇尚浮华,距离朴质很远,每当铺纸着笔,互相夸耀,看谁的书法最好。张伯英临池所书的墨迹,早已不复存在;(魏武帝)悬挂帐中(反复观赏)的师宜官的奇妙手迹,也极少见到。惟有魏晋之际钟舔和王羲之两家,大略可以谈论。钟繇然为当时的人赞美,确实也有他超群卓绝的地方;不过谈到尽善尽美,也许还值得怀疑。他在用墨的浓淡、结构的疏密方面,像天上的云霞舒卷自如,真是恰到好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他的字体拘守古法,缺少新意,而且字写得过长,超出了一定的规格。大体说来,这就是他不足的地方。王献之虽然具有他父亲传下来的风范,却很少创新。我们看他的书法,偏向疏与瘦,好比严冬腊月的枯树;仔细观察他的笔迹,偏向拘谨,好像被主子严厉管辖、没有吃饱饭的奴隶。枯树虽有杈枝,却无伸屈;饿隶只见拘束瘦弱,不敢放开手脚。有了这两种表现,可以说是书法上的大毛病吧!近世萧子云在江表地区享有名声,但是只可以说会写罢了,他的字毫无大丈夫的气概。每一行都像春天的蚯蚓回旋缠绕,每个字都像秋天的长蛇盘绕成结,如同王檬睡在纸上,徐堰坐在笔下;虽然写秃了一千只兔子的毛做成的笔,也没有一笔表现出筋力来;纵然写完了一万株谷树的皮做成的纸,也寻不出半点骨力来。以这样的书法博得赞美,岂不是随随便便赢得好名声吗?以上这几个人,都是名过其实。所以仔细地观察古往今来的书法家,认真地研究所有书法作品,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只有王羲之了!王羲之的字,一点一划都精巧到了极点,整体、全面地看,便像云烟弥漫、来源书法 屋,书法 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玉露凝结,笔划有时候似乎断了,实际上却连结在一起;又像风鸟在飞翔,纠龙在盘曲,字势似乎倾斜,(整体结构布局)却又很端正。(放在身边看了又看,终日)把玩(也)不觉疲倦,看来看去,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写成的。(值得)内心倾慕,(值得)切实效法的,除了他还有谁呢。其余一些小人物,根本不值得一提![2]
                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只有王羲之了!这是唐朝人而且是皇上说的!


                10楼2017-09-22 17:10
                收起回复
                  请问石光华: 哪个唐人封哪个晋人为书圣?找出证据来!你别总是习惯性地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7-09-23 09:59
                  回复
                    书圣之由
                    (百度辑文)
                    在中国书法史上,由于晋代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再加上帝王的高度抬爱,因此后人便称之为"书圣"。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年),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因之深得钟繇之法。其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尽管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都是摹拓本,但摹拓者都是书法高手,也还是可以见其清新峻逸风貌的。羊欣说他的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二"(《采古来能书人名》)。梁武帝称赞他的作品为'.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胭,故历代宝之"(《古今书人优劣评》)。历来推崇王羲之的莫过于唐太宗了。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服鹰到了极点,广泛搜求,最后还把《兰亭序》带人昭陵。唐太宗还专门为《晋书·王羲之传》写"传论"。其"传论"云:"详察古今,研制篆素,尽替尽美,其为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翁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对王羲之的誉扬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见,唐太宗对王羲之的评价,与南朝梁以来王羲之声誉日隆的趋势大体相合,与梁武帝以来的评价,尤其是唐人的评价大体相合。唐代李嗣真《书品后》云:“右军正体……可谓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可谓草之圣。其飞白也……可谓飞白之仙也。”明确地称王羲之为“书圣”。
                    不过,在书法史上,还有一位“书圣”。唐高宗时,大臣许敬宗曾吹捧高宗为“古今书圣”。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四《唐朝叙书录》载:唐朝龙朔二年(662年),高宗亲自作书与辽东诸将,并对许敬宗说:“你喜爱书法,可于朝堂开视。”许敬宗受宠若惊,看过高宗的手书后,私下对其他大臣说:“我见过的古人墨迹很多,魏晋以后,唯称二王。但王羲之多力而少妍,王献之多妍而少力。圣上的墨迹,兼有二王之绝,实古今书圣。”尽管许敬宗把高宗捧上了天,历史就是不买高宗的账。除了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记下高宗“雅善”楷书、草隶、飞白这么一句外,高宗在书法史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书法家。


                    IP属地:山东13楼2017-09-23 21: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