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雅称“富贵土”。作为陶都特色泥料,它不仅成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还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
工匠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紫砂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
有对宜兴紫砂壶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紫砂壶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之所以颜色变化之多,主要是由其泥料决定的,泥料在不同的温度下烧成后的颜色也有所区别。
对于紫砂泥料这一块,还有很多朋友不甚了解,今天在这里再给大家讲解一下几款常见的泥料:
墨绿泥
民国初,有个紫砂壶艺人发现,景德镇制瓷时常会用一种叫氧化钴的金属氧化剂,烧成后其色泽绿中透青,使瓷器的色泽更加丰富和美观,于是这个艺人尝试着将氧化钴加入段泥中,进行拼配调整,经过数年反复的试验,创造出一种新的泥色,本地人称之为“墨绿泥”。
墨绿泥创制的时间为1915年至1916年间,当时的氧化钴主要是从西欧进口,由于这种金属氧化剂价格昂贵,所以一般制壶艺人在制壶时不舍得整壶使用,仅仅用于做壶的装饰.如在壶身上贴—个墨绿色的桃叶、竹叶、松针等等。有时会将壶身筒粉上一层墨绿泥。
说到添加氧化钴,我们无可回避地要提到泥料中添加物的问题。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说法,凡加了化工添加剂的泥料都是问题泥,且可能有毒。经过科学检测,可以认真地说只要添加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铁等几种金属氧化剂,并且使用的泥料是优是优质原矿紫砂泥,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任何危害。
底槽青
原矿按生成位置高低大致可分头槽、二槽、底槽三类。“底槽青”即底层(深层)紫泥。
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布诸多绿色“鸡眼”(烧成呈黄色)。成泥质细腻,色沉稳。坯色偏紫泛青,烧成后呈紫红色,并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俗称“金砂隐现”。在拼接流、把和身筒时,如果使用的脂泥含水量高,窑烧后“金砂隐现”会更加明显。泡养后呈猪肝色。
泥性:底槽清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清水泥
当说到炼泥方式时,“清水泥”是指不加其他泥料直接粉碎炼制的单一泥料。不含他料的紫泥都可称为“清水泥”。
清水泥,该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紫砂生矿泥外观为石块,成片状结构,经露天堆存自然风化一段时间后,能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用机械加工粉碎成所需的细度,加水调和揉练,便成『熟泥』。),我们称之"普泥"。
当说到泥种品类时,“清水泥”是紫泥的一个品类,是赤铁、云母含量较高的一种纯紫泥矿,宜兴陶者习惯称之为“普泥”、“红紫泥”、“红清水”。泥色醇和,泥质细腻,透气性强,杂质较其他泥料少。烧成品颜色红润而温和。使用日久愈呈红润。
红皮龙
红皮龙,是一种紫砂泥料名称,属于紫泥系。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现在黄龙山偷挖的泥料以红皮龙为主。
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製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烧成后红润又具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 。
红泥
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泥性: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
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窑温约1100度左右,收缩比约14%。
朱泥
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25%,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5-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
泥性:
1、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镪之金属声,以指弹扣。
2、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
3、含砂量低。烧制后有的很难看到颗粒。
4、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高达25%以上,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约7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5、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提示:冬季已到,一定要温壶,防止壶惊裂)
大红袍
大红袍产于紫砂壶产地比较著名的地方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此泥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泥性: 大红袍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降坡泥
降坡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二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之交界处。降坡矿砂并没有那么神奇也并没有达到稀世珍宝的级别,但就其与大矿层的紫泥比较, 降坡泥确实是相对稀少的。
泥性:原矿因含段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简直与明清佳泥毫无二样。窑温:约1180度。收缩比:约12%。
工匠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紫砂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
有对宜兴紫砂壶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紫砂壶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之所以颜色变化之多,主要是由其泥料决定的,泥料在不同的温度下烧成后的颜色也有所区别。
对于紫砂泥料这一块,还有很多朋友不甚了解,今天在这里再给大家讲解一下几款常见的泥料:
墨绿泥
民国初,有个紫砂壶艺人发现,景德镇制瓷时常会用一种叫氧化钴的金属氧化剂,烧成后其色泽绿中透青,使瓷器的色泽更加丰富和美观,于是这个艺人尝试着将氧化钴加入段泥中,进行拼配调整,经过数年反复的试验,创造出一种新的泥色,本地人称之为“墨绿泥”。
墨绿泥创制的时间为1915年至1916年间,当时的氧化钴主要是从西欧进口,由于这种金属氧化剂价格昂贵,所以一般制壶艺人在制壶时不舍得整壶使用,仅仅用于做壶的装饰.如在壶身上贴—个墨绿色的桃叶、竹叶、松针等等。有时会将壶身筒粉上一层墨绿泥。
说到添加氧化钴,我们无可回避地要提到泥料中添加物的问题。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说法,凡加了化工添加剂的泥料都是问题泥,且可能有毒。经过科学检测,可以认真地说只要添加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铁等几种金属氧化剂,并且使用的泥料是优是优质原矿紫砂泥,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对人体健康不会构成任何危害。
底槽青
原矿按生成位置高低大致可分头槽、二槽、底槽三类。“底槽青”即底层(深层)紫泥。
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布诸多绿色“鸡眼”(烧成呈黄色)。成泥质细腻,色沉稳。坯色偏紫泛青,烧成后呈紫红色,并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俗称“金砂隐现”。在拼接流、把和身筒时,如果使用的脂泥含水量高,窑烧后“金砂隐现”会更加明显。泡养后呈猪肝色。
泥性:底槽清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清水泥
当说到炼泥方式时,“清水泥”是指不加其他泥料直接粉碎炼制的单一泥料。不含他料的紫泥都可称为“清水泥”。
清水泥,该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紫砂生矿泥外观为石块,成片状结构,经露天堆存自然风化一段时间后,能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用机械加工粉碎成所需的细度,加水调和揉练,便成『熟泥』。),我们称之"普泥"。
当说到泥种品类时,“清水泥”是紫泥的一个品类,是赤铁、云母含量较高的一种纯紫泥矿,宜兴陶者习惯称之为“普泥”、“红紫泥”、“红清水”。泥色醇和,泥质细腻,透气性强,杂质较其他泥料少。烧成品颜色红润而温和。使用日久愈呈红润。
红皮龙
红皮龙,是一种紫砂泥料名称,属于紫泥系。原名叫野山红泥,矿料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现在黄龙山偷挖的泥料以红皮龙为主。
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製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烧成后红润又具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 。
红泥
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泥性: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
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窑温约1100度左右,收缩比约14%。
朱泥
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25%,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5-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
泥性:
1、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镪之金属声,以指弹扣。
2、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
3、含砂量低。烧制后有的很难看到颗粒。
4、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高达25%以上,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约7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5、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提示:冬季已到,一定要温壶,防止壶惊裂)
大红袍
大红袍产于紫砂壶产地比较著名的地方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此泥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泥性: 大红袍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降坡泥
降坡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二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之交界处。降坡矿砂并没有那么神奇也并没有达到稀世珍宝的级别,但就其与大矿层的紫泥比较, 降坡泥确实是相对稀少的。
泥性:原矿因含段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生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色”底上,满佈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简直与明清佳泥毫无二样。窑温:约1180度。收缩比: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