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就是个扯比节目,百家论坛也是个笑话,真实的专家没有几个,竟然请了中学老师纪连海袁腾飞去讲中国历史,真当中国大学无人啊!
为何岳飞蒙冤,天下人都为鸣不平。
为何孝宗为岳飞平反的诏喻到了鄂州军中哭声一片。
为何,皇族首脑赵士镬会用全家性命力保岳飞无辜?
为何,老兵油子韩世忠会去质问秦桧?
为何,审讯过程中,秦桧党羽何铸会反水为岳飞谋划?
为何,狠毒如秦桧万俟卨等人,为岳飞张宪岳云定罪的时候,都保了岳云一命,只杀岳飞张宪,定岳云为徒刑。
根本原因就是岳飞的人格魅力,千古之后,读到岳飞的事迹的时候,都会为其感慨万分,何况当时的人呢?
宋廷又令岳飞和参谋官薛弼“入觐”。薛弼从鄂州出发,顺江东下,到江州会合岳飞,一同前去“行在”建康府。薛弼在船上看到岳飞不时练习小楷,感到有点蹊跷,遂“穷诘端倪”。岳飞被逼无奈,就告诉薛弼,自己正在写一份密奏,要求宋高宗立皇储,此事连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岳云也不予告知,切望薛弼务须保密。
宋高宗才三十一岁,正当盛年。只因建炎三年扬州逃难,一场淫乐时的惊吓,使他丧失了生育能力。他的一个幼子又很快夭亡。宋高宗不得不接受隆祜皇太后和一些臣僚的建议,选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改名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养育宫中。但宋高宗又不甘心于自己不能生子,他千方百计,求医问药,祈祷神灵,而根本不肯及早确立赵瑗的皇储地位。
岳飞曾在入朝时,去过赵瑗读书的资善堂,见到这个十岁或十一岁的孩童,聪慧可爱,极有好感,感叹地说:
“中兴基本,其在是乎!”⑤
此时岳飞根据谍报,获悉金朝女真贵族准备废黜刘豫,改立宋钦宗的儿子为傀儡皇帝,图谋制造两个宋朝南北对立的局面。宋高宗不能生育的宫闱秘闻其实早已传遍遐迩。岳飞认为,应当及时确定赵瑗的皇储地位,以击破敌人的阴谋。
薛弼了解岳飞的用心后,颇有些担心,说大将不当参预立皇储的大计。岳飞却坚持认为,文官和武将都是宋朝臣僚,忧心国事,“不当形迹是顾”。
岳飞大约在九月中下旬或十月到建康府后,趁着朝见之机,向宋高宗宣读这份密奏。由于薛弼的规劝在先,他的精神不免有些紧张,恰好有风阵阵吹来,纸张摇动,他的声音也颤抖起来,古代的汉文又无标点符号,更使他读不成句。岳飞读奏札时的神情,益发加重了宋高宗的疑忌。他终于冷言冷语地回答:“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
岳飞下殿时,神情颓丧,脸色如死灰一般。薛弼继岳飞进对,宋高宗向他详细追问。聪明的薛弼早有准备,将自己在船上的见闻叙述一遍,既为岳飞圆场,也为自己开脱。宋高宗转念自己正在用人之际,呵斥岳飞之余,也须适当抚慰,便对薛弼说:
“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
宋高宗正求子心切,对岳飞此奏十分嫌恶。他翌日又对新上任的左相赵鼎说及此事,发泄自己的恼怒。赵鼎说:
“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
他退朝后,召见薛弼,说:
“大将总兵在外, 岂可干与朝廷大事,宁不避嫌。飞武人,不知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公归,语幕中毋令作此态,非保全功名终始之理。”①
赵鼎此语,当然也是冤枉了岳飞宣抚司的幕僚们。
岳飞的建储议,本是出自对宋皇朝,对抗金大业的耿耿忠心,这是以一己私利为重的宋高宗所不能,也不愿理解者。岳飞上密奏的结果,不仅未能对设皇储起推进作用,反而更加深了他与宋高宗之间的裂痕。
安内重于攘外,是宋朝的传统国策。安内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武将严加防范。南宋初年,宋高宗迫于形势,不得不让将帅居高位,掌重兵。但是,他和宰执大臣,不论是投降派,还是抗战派,大多对将帅抱着且用且疑的态度。经过绍兴四年和六年的几次战争,使宋高宗对于在东南偏安,已具有相当信心;而发生在绍兴七年的几件事,又使他对诸将帅,特别是岳飞相当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