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长城吧 关注:2贴子:147
  • 12回复贴,共1
息县人的“息夫人”情结
息县有两个值得骄傲的名片,一是“息夫人”,二是“天下第一县”。天下第一县尚有些争议,息夫人则无人与争。
历史上有关“息夫人”的记载,最著名的莫过于《左传》和《烈女传》。《左传》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故又称《春秋左传》,而《烈女传》只不过是一本小说。
《左传·庄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此为息国灭亡的记载。
又《左传·庄公十四年》:“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此即为息夫人“三年不语”的来历。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息夫人将归,过蔡,蔡侯不敬。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
《烈女传·卷之四》:“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
因《烈女传》只是一种小说和演义,读史之人多不采信,而今颇多息县人信《烈女传》而指《左传》为误,岂不谬哉?且堂而皇之地攻击《左传》,说什么左丘明是失明后才写的《左传》,一个失明的人写出的东西可信吗?照某些息县文人的说法,西方的《荷马史诗》可以休矣!况且,司马迁尚且采用《左传》之言,何以谬哉?
在春秋时期今信阳境内的诸侯国,有申、息、弦、黄、蒋、蓼、番、赖等,最大的也不过一县之地,申国最大,但治所在南阳宛城,后申只是楚平王时复辟的一个小国。
西周大封诸侯,周武王封同母弟叔度立蔡国,封大女婿妫满立陈国,封异母弟羽达立息国,蔡、陈是大国,息是小国。至春秋时期,陈庄公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蔡侯和息侯,可谓政治联姻,以成三角之势。无奈息妫头发长见识短,息侯引狼入室,以至息、蔡、陈相继灭国。陈庄公在天之灵,也要痛恨这个小女儿的年幼无知和息侯的鲁莽愚蠢。
再说息妫的美貌,面如桃花,后世称之为“桃花夫人”,但息妫生长在陈国,她的美貌来自淮阳,与息国本无关联。嫁息侯后身份变为息国人,国破之后,其守节与否与息国已无太大关系——只因息妫嫁与息侯至息国灭亡顶多一两年时间,况且也未见息妫为息侯生子的记载。
作为一个小国到小县的息县人,至今仍有一种大国情结,而称息县之地为“大息地”,称息县为“天下第一县”。息县并不是楚国最早的县,但是因为息县的偏僻,只能作为县一级存在,不能升级为州(如随州、申州),故其名称保持至今。
解读历史讲求公正,不可有地域之见。最后一位“息夫人”因为其美而作为红颜祸水名留史册,而几百年间的息侯和其她各位息夫人则无人能知。


1楼2017-12-27 09:15回复
    《湖东街道志》
    山水不易
    贤山,或贤首山
    牵出东汉,周磐洞
    牵出南朝,贤隐寺
    牵出清朝,贤岭松风
    牵出今朝,祠曰聚贤
    古今信阳八景都绕不开一条浉河
    比三里店码头更古老的
    无非是七千年前的陶器、墓穴
    在大约四个文化时期,之后
    才有隐士
    岁月流淌而浉字唯一
    马鞍山是一座无名的山
    玉皇顶有一座被捣毁的庙
    蛇山相对于龟山
    总让人拿浉河与长江相比
    渺小的支流一截叫湖东沟
    另一截叫三里店河
    记录那些风云人物
    魏文长故宅——魏延府
    连同魏延井和魏延先茔
    只剩下非物质的一段文字
    三里店寨墙只剩下最后一截,记忆
    入土
    “百年老屋”依然屹立
    徐家大湾,杨靖宇办公之所
    豫南特委和信阳县委的临时机关
    旧时风雨
    在三里店万人坑边
    日本人留下南城门及信阳桥照片
    历史如同老树
    几十年一个年轮
    从信阳市时期到浉河区时期
    这两个年轮欣欣向荣
    老城也抽出它的另一新枝
    ——湖东
    带着饱经的沧桑,巨变
    开发,或开花
    就像浉河上宏伟的四桥
    鸡公山大街边的报晓新村和京深社区
    湖东大道上的文化踩街
    把贤山庙会引向贸易广场
    日月天伦
    代表日新月异和天伦之乐
    五星街,不忘初心
    记住奠基这座城市的人
    手中的红旗、火炬
    传递,或传承
    党章中添了新的一页
    英雄和勇士
    作为道德模范的标杆
    在平凡中感动湖东之人
    幸福,源于我们秉持的精神文明
    对物质文化的漫长追溯
    日军照片南城墙城门信阳桥(照片背面有“检阅済”的戳记,照片由杨峰收藏)
    2017年12月30


    2楼2017-12-30 17:26
    回复
      读史笔记1·尧舜长寿之谜
      尧帝:据《史记》载,尧在位70年得舜,后28年而崩,在位98年。尧称帝时应不下30岁,故其寿不低于128岁。
      舜帝:《史记》明载,舜百岁崩于苍梧。30岁得荐于尧,50岁摄天子事,58岁尧帝崩,61岁继位,在位39年。
      禹帝:舜摄天子事而殛鲧,令禹继父治水。鲧治水29年,禹治水13年。舜避位17年而崩。从禹受命治水至摄天子事历时33年。若禹治水时不低于30岁(其父治水29年),摄天子事时不低于63岁。舜死3年后继位,帝10年而崩。其寿不低于76岁。唯有禹的寿命还算正常。
      在原始社会,享年100岁、128岁是不可能的。舜30娶娥皇、女英,死时其妻也在90岁左右,一样长寿,且还能千里迢迢去投湘水,还能哭得泪洒竹枝,逻辑上也说不过去。
      野史说“尧幽囚,舜野死"更符合逻辑。司马迁写正史,采信另一种美好的民间传说,一种符合人性更符合君王人性的传说:五帝皆长寿,黄帝更是飞天,禅让制(推举制)是一种(接近选举制度的)传统美德和先进制度,而好人都是应该长寿的。
      但司马迁没想到,禅让制为后来奸臣篡位立下了根据。厚黑如刘备,为儿子取名刘禅,言诸葛亮可取而代之,奈何孔明为忠臣?
      2018.6.22


      3楼2018-06-26 07:55
      回复
        读史笔记2·商早期的都城及姓氏
        史记中明确提到五帝都邑的只有黄帝,言其"居轩辕之丘″。至于夏朝,言禹居于阳城。至于商汤,言其迁都于亳,其祖契受封于商。至于商和亳是不是现在的河南商丘,无从考证。商朝中期、晚期的都城分别是郑州商城和安阳。“夏商周断代工程"致力于寻找商早期的都城和夏朝都城,在商丘没有找到,但找到了宋国都城遗址。后来在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有说是商早期都邑,有说是夏晚期都邑,未能定论。
        自契被封于商至汤迁于亳,凡十五代,八次迁邑,可见亳之前的都邑都非常小。成汤时商乃强大到可以灭夏代立中国,可见亳不会很小。此时奴隶制已推行了500年,已经能够建造比较大的都城。距今年代已有四千多年的蛮夷之地,良渚遗址的城墙已有九丈之高,中原二里头遗址的城墙更是有十几丈高。
        可以这样推论,如果契的封地商指商丘,那么亳就不是商丘。毫和殷为都邑,但商不一定指都邑,仅指地名或国名。都城可代国名,如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战国策》乃称其国名为梁而不称魏。是故司马迁作《殷本记》而不作《商本记》。
        商的国姓也比较蹊跷。黄帝姓姬,其二十五子有十四人得国,有氏。夏禹姓姒,周文王姓姬名昌,秦始皇嬴姓赵氏。契的母亲姓有(女戎),而契被舜"赐姓子氏",同时代的秦的先人柏翳被舜“赐姓嬴氏"。那么问题来了,子是姓还是氏?舜帝时代,姓多从女(旁)。今人有解释子姓为好姓,其依据为武丁之妃妇好姓好,认为武丁与妇好同姓通婚,这种解释尚未找到可以驳斥的证据。秦之后,姓与氏渐无分别。史书称始皇为赢政,王立群偏称之为赵政。或许正是因为通婚的需要,后人就逐渐重氏而重姓了。
        2018.6.24


        5楼2018-07-02 08:03
        收起回复

          读史笔记3·蛮夷文明真的落后于中原文明吗?
          首先要确定两个概念,什么叫蛮夷文明和中原文明。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代称,一般指的是黄河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扎根于中原,沿黄河流域往来迁徙。蛮夷文明指的是中原文明以外的边远地区文明,主要包括长江文明和辽河文明。
          黄河文明主要遗址代表作品包括山东龙山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河南二里头遗址和殷墟,长江文明主要遗址代表作品有浙江良渚遗址和四川三星堆遗址,辽河文明主要遗址代表作品有内蒙古红山遗址和辽宁牛河梁遗址。
          在这些遗址中,殷墟确定为商代中晚期都城,其他具有城池结构的遗址有良渚、三星堆、石峁、陶寺、二里头。年代分别为距今5300-4500(良渚)、4800-3000(三星堆)、4300-4000(石峁).、4300-3900(陶寺).、3800-3500(二里头)。假设文明始于城邦制,中原文明都可对应并追溯到黄帝时期。三星堆文明不敢说早于黄帝,但良渚文明至少不晚于黄帝时期。
          况且黄帝时期的蚩尤,至今仍被苗族推为始祖,其建立的文明当属长江文明。黄帝后裔演绎百姓,蚩尤后裔无姓而称黎民,二者融合而成黎民百姓。
          西方认为文明形成的三大标志是城邦、农耕和文字。目前唯一找不到的是商朝以前的文字,但甲骨文被发现也不过百二十年。况且夏朝和五帝在《史记》《尚书》《竹书纪年》等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已经造字,但或许是因为不像商朝那样刻在甲骨上而未能遗存。
          总之,中华文明(或称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多方位的,中原文明乃集大成者。至今8000多年的贾湖骨笛,仍在诉说着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追求!
          2018.6.29


          6楼2018-07-02 08:06
          回复
            你也是看别人说的。即使你比我博学,也不要侮辱别人,这样不能显示你的修养。


            7楼2018-07-10 10:53
            回复
              读史笔记七·楚国之名由来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共计2388枚,由校友赵伟国从国外拍卖所得并赠给母校,后称“清华简”。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书出版,分九篇,其《楚居》中有一段对楚先君熊鬻的记载:熊鬻的妻子妣厉,生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女巫用楚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她,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说文·林部》:“楚,丛木。一名荆也。”甲骨文中的楚字,是足左右各一木,象形人行矮木中。荆字产生晚一些,甲骨文中尚未发现荆字。《说文·草部》:“荆,楚木也。”故楚、荆乃是一义,后以荆泛指灌木之无棘者,亦代指楚国。
              为什么人死后要用荆条(楚)包裹呢?此乃古葬礼习俗。《说文·草部》:“葬,藏也。从死在草中。”葬的小篆文为上下各一个草字。《易经》:“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远古人类工具简陋,墓穴很浅,故藏于草丛中,且以柴薪(荆)裹体,以防野兽。
              楚之先人穷得叮当响。就是到了熊丽的孙子熊绎这一代,周成王封之为子爵之国,封地在丹阳。熊绎举行立国大典,苦于无牺牲可祭祖先,于是派人从邻国若阝国偷了一条没长角的小牛,偷偷在夜里举行了祭祀。这个隐秘的“丑闻”,也是记录在“清华简”之《楚居》中。
              2018.7.29


              8楼2018-07-31 07:15
              回复
                读史笔记九·许世友最对不住的人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不管许世友有没有开枪打死过老婆,也不管许世友有没有向雷明珍开过枪,但是许确实对不起头两任妻子。
                1955年许被封上将闹意见,认为自己够大将资格,可是他忘了在延安时所犯的错误。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关了一年半。禁闭期满,派去八路军三八六旅给陈赓做副手,后被中央派去胶东开辟根据地。山东是许世友用武之地,几乎整个山东都是许打下来的,包括击毙张灵甫、活捉王耀武。期间也与粟裕发生过矛盾,不仅是因为战功,更是因为资格比粟裕老。许多人认为粟裕应评元帅,是不对的,粟裕资历很浅,单凭一次淮海战役之功?况且淮海战役即使无论让谁指挥,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十拿十稳。
                当年许世友在延安聚众三十六人叛逃,有没有老虑过妻子雷明珍的感受?如果真的叛逃成功,雷明珍什么下场?在许被抓以后,雷迫于政治压力,写绝情书,随后因许被免死罪而反悔,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一直求取许世友原谅,甚至丢掉职务追到太行山,可仍被无情拒绝。若说无情,是许世友真无情。若说负我,是许世友先负我。
                雷明珍比许世友小十一岁,十八岁与许结婚,为妻两年有余。常言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许世友最对不起的是雷明珍。大将军何患无妻?看中国现代史,尽然。


                9楼2018-08-15 07:01
                回复
                  读史笔记八·鲧比禹伟大
                  历史记载:鲧治水二十年无功,被舜所杀,以其子代其位,十三年乃成。
                  其实,“堵”和“疏”哪个更好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当然堵更好一一修水库。
                  难道鯀不知道疏比堵更容易吗?显然不是。疏的方法,凡是人都能想到。
                  堵要从上往下,疏要从下往上。堵的方法,所耗人力是疏的数倍,必然会导致当地部落反对。疏容易实施,反对者也少。
                  假若尧舜不急功近利,以堵的方法治水,或堵、疏结合,则中国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发展一一不敢想!
                  难道禹不会劝说父亲吗?只因鲧治水,劳民伤财,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疏造就巨无霸河一一黄河,泛滥四千年,你认为禹比鲧伟大吗?


                  10楼2018-08-15 07:13
                  回复
                    新县前身经扶县划县时间考
                    文/余长城
                    据《新县志》记载,新县前身——经扶县乃1933年10月所置,其实不然。经扶县建县时间点应为1932年11月25日。故另一种说法,即经扶县建县时间为1932年10月,亦不确切。
                    众所周知,经扶乃国民党上将刘峙(1935年4月兼河南省主席)的字,经扶县与立煌县(今金寨县)乃同时所置,卫立煌亦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二者都是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共产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军人物,刘峙为鄂豫皖三省剿共中路军副总司令(蒋介石自领总司令),卫立煌为中路军第六纵队指挥官(14军军长)。
                    国民党第四次剿共自1932年5月底开始准备,8月7日开始总攻,9月9日占领中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光山县新集,20日占领金家寨。在攻占新集后,国民党政府鉴于鄂豫皖苏区由共产党经营多年,“匪化”严重,民众待赈,百业待苏,蒋介石为长治久安计,特提议在新集设立永靖县、金家寨设立新宁县或永宁县(见9月17日《大公报》“匪化已深,英山善后困难,十室十空急待赈济”一文)。再占金家寨后,更加快了在两地设立县治的进程。据9月23日《申报》“豫省拟设新县”一文说:“总部拟将新光复之新集、金家寨,改设为永靖、新宁两县,蒋电刘峙,保荐干员两员,便派往办理善后,及进行划界设县事宜,并规定职守。虽系县长,可照行政督察专员待遇,假以事权,俾能放手做去”;并决定两县均隶属河南省。但为激励士气,三省“剿匪”总部旋又决定以在此役中有大功的刘峙(字经扶)、卫立煌的名字来命名县名;并决定将经扶、立煌两县划为屯田县,首先试行新的屯田制,将荒芜土地收归公有,计丁授田,分配给现役兵士来加以耕种,每人可分三亩至七亩田地。
                    于是勘定界址,委任县长,调整建置,处理善后。经扶县以新集为县政府驻地,首任县长为郑养吾;立煌县以金家寨为县政府驻地,首任县长为严尔艾。鉴于新设两县是蒋介石的提议,为使此事有章可循,11月25日,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印发《收复匪区新设县治建置大纲》,通令三省政府遵照,以昭划一。该大纲共十四条,大致为肃清”匪患”及控制便利,除新设经扶、立煌两县外,尚有情形特殊须新设县治者,均得经总部核定。新设县治,其应隶属之省区、县治所在地及疆域,悉由总部规定,县长亦由总部任命。12月4日,经扶县县长郑养吾辞职获准,遗缺由杨兆钫接任。后任县长分别为徐会之、胡光禄、樊迅等。
                    新设两县都划归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潢川),安徽省表示不服,因立煌县大部分疆域及金家寨均在安徽省境内,金家寨远离河南省会开封,中间隔着大别山,上下联系及控制甚为不便,建议划归皖省。1933年2月9日《申报》“立煌县应划归皖辖”一文说,“立煌县经三省勘界委员勘毕,应归皖界,(皖省主席)吴忠信派向乃祺赴汉,向总部力争。”此力争以皖省获胜告终,得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3月25日,三省“剿匪”总部电安徽省政府,批准立煌县归属皖省,隶属于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六安),吴忠信遂再委严尔艾任县长。
                    吴忠信1932年出任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1933年5月调任贵州省主席,故经扶县建县时间不可能在1933年10月。


                    11楼2018-08-15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