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的时候,出于对Cars系列还有一点情怀,去了电影院看了Cars3。回来后就写了影评。我还记得当时我的影评中充斥着对Cars3的刻薄之言,因此还引发了一堆争论。当然了,当时我是出于对这部电影不那么令人难忘和某些设定有些不科学的角度来讲的。我当时还一直不认同吧友在后面的反驳,可能因此也得罪了某些人吧。但仅仅是一个月后,我突然明白了Cars3中的另一层意思。麦昆的退役不是我之前说的可以通过改变训练方法来改变,同时我终于大概体会到麦昆追不上黑风暴之后的心情了。
敲醒我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艺术。
去年10月的时候发现了DeviantArt这个神奇的艺术交流网站。同时因为我在皮克斯的主坑是机器人总动员,我就找了一堆的图,几乎把WALL-E相关的都找了个遍。那些人画画的水平极大地鼓舞了我。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敢说我画画有多专业,但是起码的形要准,色要得当,线条粗细是有讲究的。什么?你说抽象派的形就不准?这个要看题材,某些风格的画形就得准,而且从他画的目的也可以看出来他是努力地想准但是准不了。色和线条也一样。我看了下方的星标数量和信息(notice)数量,那些明显看上去画得很糟的却得到了为数众多的赞。我被鼓舞了。因为我明白自己的作品中的形色都比那些作品的好,自己的才干终于得到了赏识。
然而现实给了我一个巨大的耳光。
我没有板子,所有的作品都是手绘。现在我看去年8月的作品,我也承认还是有很多缺陷的。但是跟他们比,我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哪里比他们差了。手绘,尤其我当时没有马克笔,用的都是彩铅,并且作品以我的视觉看上去和扫描仪扫上去后看的是不一样的,所以色彩可能确实比不上他们用sai或者PS什么弄得好看。而且线条方面,板子有个特点就是哪块画的不好可以随时撤销,手绘不行,用了钢笔,上去错一下,完了,除非后期用PS修,否则这张画这块地方肯定有问题的。但当时我想到过这些个问题。
钢笔画错了,这个我还是失策了没用PS修。况且当时我真的看不起画画用软件的,那哪叫艺术啊?!于是在那个时候钢笔还用得不顺的时候确实有点粗糙。可是我可以保证我的形绝对没有像他们偏得那么厉害。彩铅画上去色彩不够的,我可以通过调节扫描仪的饱和度、对比度和色调调得甚至比我想要的效果更好。
我以为自己的艺术能在那个世界得到赏识,但是我错大了。发的第一张图上去一个月后,别说10个星标了,有3个不错了。然后我好奇地找了同期同题材的作品,结果是我还不如不找,找了是自找吐血——那画的什么几把玩意居然。我承认自己的自信心被沉重地打击了。这打击,比在国内发没人看更糟——因为国内是没人看这个题材的所以没人,国外那个是视而不见。
失落归失落,我还是得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我看了同期的作品,尤其是我认为不如我却结果比我好的作品。结论是用了板子画的优势是绝对大于手绘的——无论我多么辛苦地用彩铅配钢铁在暗处的冷色调和反光,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不均匀而且灰暗。而他们不需要这么精致的如同静物色彩般的创作方法,颜色差不多了,点击闭合区域,一块又鲜亮又均匀的颜色跃然屏上。至于背景,弄点什么高光或者模糊,用笔刷一扫,灯光炫目的效果立刻出来了,手绘辛辛苦苦构思的昏黄灯光要花上我一两天。而就算是全白的背景,屏幕的电子的白色永远比纸张白。线条?Who cares? We care about your fabulous amazing shades and colour!
我明白了。在技术的进步下,手绘的终究比不上电子技术。老去过时的趋势已经板上钉钉。
我当然知道有手绘大佬画得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走上板绘的路,而不是“体验在沙地中摩擦轮胎的那种‘真正’的训练”。曾经,我对麦昆执着地在沙地上训练表示不解与不满。但我其实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手绘和在沙地上跑非常类似。在一天的时间里,感受着铅笔一层层覆盖背景的过程,看着背景和暗部因上了不同颜色的铅笔显现出不同色调的明暗变化。你们看过雾霾中的日落吗?你们知道那灰蒙蒙的橙红色要用什么颜色才能画出来吗?与我同水平的板绘创作者,可能会出去拍一张照片,回来用吸色管吸一下或者直接挑照片中的一群色块进行铺满就行了,这个过程不用半小时。但是用彩铅,在地平线上要用大红、熟褐、青莲和橘黄,按照不同的力度上出不同的色比,最后可能还要加上普蓝,最后为了突出雾霾,这些纯色肯定太过于鲜亮,要用黑色抹在表面表示出肮脏的颗粒感……这跟在沙地中赛车,感受着沙子嵌进轮胎中的实在,速度加上去后风的变化、沙子声音的变化和越来越凉的沙子和风与越来越灼热的轮轴互相碰撞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才叫艺术!你要充分享受这份作品在自己手中一步步成型,每个色彩都是自己调出来的而不是通过选择几个功能键合成的!那份时间花的虽然长,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实在的啊!
或者,这才叫赛车!我要充分感受到速度在自己的转速提上去后的那种征服感,沙子被自己远远甩在身后的快感和海天之下,谁奈我何的豪壮!
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意识到这点了。我也不例外。
科技,不仅仅使我们达到甚至超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水平,更是让一代又一代的变更变得不再伤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在英国发生了巨大的政变。这还只是一个蒸汽机引发的洲际血案。如今,人工智能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人们听到类似的新闻也就是,哦,爱疯又出新的了啊。
回看Cars,最早一代车王的退役轰动全球,第二代蓝天博士的老师退役了,新闻的录像还保存在某个发黄的古老录像带里,随时可以播放。蓝天博士的退役尚出名,可是到了Dinoco那个蓝色的车王出去了,再到路霸,再到法兰斯高,再到麦昆……退役的速度不断在加快,人们对此新闻也越来越麻木。以后的黑风暴退役再到新的一届冠军登场可能时间更短。这个时候真的是朝暮九重天。
这个时候,持有传统观念的是比较惨的。其一是并不觉得自己的有什么问题,但是真的从比赛角度上,实力差距太大了啊。
我终于能体会到Cars3麦昆的心情。我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靠点科技特效就能一炮冲天的菜鸟画手,但点赞是客观的。我的作品确实不如那些有了科技树大靠山的吃香。在这个时候,无人能理解我的观念,因为我无能,所以甚至没有人,我也不期望会有人来听一听我的见解——过时的、浪费时间的不值一提的老旧风格。
麦昆看着黑风暴的心情估计也差不多。自己瞧不起那些不靠刻苦训练就能取得好结果的小子,但是看着对方的黑科技数据,不服不行,哪怕那逻辑在自己那恐怕有点过时的观念里实在难以理解。这里所说的理解不是逻辑上说不说的通,而是这样的结果不能接受。
我只有两条路,要么像麦昆一样把自己封闭在车库里,要么接受科技洪流。一条鱼而已,在汹涌的大河里,要么找礁石藏着躲水流,要么被冲下去——你只是一条小鱼,你不是大坝,你也变不成大坝,逆流而上和挡水是不存在的。
我开始使用马克笔,为的就是色彩均匀点。当然,我还是可以上调子的,但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画,我现在都不上了。因为很多大佬的都不上调子。我的线条越来越均匀。我知道,我麻木了。我挡不了科技的洪流。终有一天,我可能也会加入到板子大军中去。
听起来腐朽又颓废,简直让人有扇耳光的欲望,对吧?
但是今天我还能写出这个,说明我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对传统艺术的欣赏与留恋。同时,也在表达我对Cars3的歉意——它的剧情,看起来错漏多多,但总能映射出发展中的多个方面。吧友们已经挖得够多了,但我还不知道还有没有。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某个吧友受刺激了,又会发现其中的新大陆吧。
2018.01.24
敲醒我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艺术。
去年10月的时候发现了DeviantArt这个神奇的艺术交流网站。同时因为我在皮克斯的主坑是机器人总动员,我就找了一堆的图,几乎把WALL-E相关的都找了个遍。那些人画画的水平极大地鼓舞了我。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敢说我画画有多专业,但是起码的形要准,色要得当,线条粗细是有讲究的。什么?你说抽象派的形就不准?这个要看题材,某些风格的画形就得准,而且从他画的目的也可以看出来他是努力地想准但是准不了。色和线条也一样。我看了下方的星标数量和信息(notice)数量,那些明显看上去画得很糟的却得到了为数众多的赞。我被鼓舞了。因为我明白自己的作品中的形色都比那些作品的好,自己的才干终于得到了赏识。
然而现实给了我一个巨大的耳光。
我没有板子,所有的作品都是手绘。现在我看去年8月的作品,我也承认还是有很多缺陷的。但是跟他们比,我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哪里比他们差了。手绘,尤其我当时没有马克笔,用的都是彩铅,并且作品以我的视觉看上去和扫描仪扫上去后看的是不一样的,所以色彩可能确实比不上他们用sai或者PS什么弄得好看。而且线条方面,板子有个特点就是哪块画的不好可以随时撤销,手绘不行,用了钢笔,上去错一下,完了,除非后期用PS修,否则这张画这块地方肯定有问题的。但当时我想到过这些个问题。
钢笔画错了,这个我还是失策了没用PS修。况且当时我真的看不起画画用软件的,那哪叫艺术啊?!于是在那个时候钢笔还用得不顺的时候确实有点粗糙。可是我可以保证我的形绝对没有像他们偏得那么厉害。彩铅画上去色彩不够的,我可以通过调节扫描仪的饱和度、对比度和色调调得甚至比我想要的效果更好。
我以为自己的艺术能在那个世界得到赏识,但是我错大了。发的第一张图上去一个月后,别说10个星标了,有3个不错了。然后我好奇地找了同期同题材的作品,结果是我还不如不找,找了是自找吐血——那画的什么几把玩意居然。我承认自己的自信心被沉重地打击了。这打击,比在国内发没人看更糟——因为国内是没人看这个题材的所以没人,国外那个是视而不见。
失落归失落,我还是得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我看了同期的作品,尤其是我认为不如我却结果比我好的作品。结论是用了板子画的优势是绝对大于手绘的——无论我多么辛苦地用彩铅配钢铁在暗处的冷色调和反光,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不均匀而且灰暗。而他们不需要这么精致的如同静物色彩般的创作方法,颜色差不多了,点击闭合区域,一块又鲜亮又均匀的颜色跃然屏上。至于背景,弄点什么高光或者模糊,用笔刷一扫,灯光炫目的效果立刻出来了,手绘辛辛苦苦构思的昏黄灯光要花上我一两天。而就算是全白的背景,屏幕的电子的白色永远比纸张白。线条?Who cares? We care about your fabulous amazing shades and colour!
我明白了。在技术的进步下,手绘的终究比不上电子技术。老去过时的趋势已经板上钉钉。
我当然知道有手绘大佬画得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走上板绘的路,而不是“体验在沙地中摩擦轮胎的那种‘真正’的训练”。曾经,我对麦昆执着地在沙地上训练表示不解与不满。但我其实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手绘和在沙地上跑非常类似。在一天的时间里,感受着铅笔一层层覆盖背景的过程,看着背景和暗部因上了不同颜色的铅笔显现出不同色调的明暗变化。你们看过雾霾中的日落吗?你们知道那灰蒙蒙的橙红色要用什么颜色才能画出来吗?与我同水平的板绘创作者,可能会出去拍一张照片,回来用吸色管吸一下或者直接挑照片中的一群色块进行铺满就行了,这个过程不用半小时。但是用彩铅,在地平线上要用大红、熟褐、青莲和橘黄,按照不同的力度上出不同的色比,最后可能还要加上普蓝,最后为了突出雾霾,这些纯色肯定太过于鲜亮,要用黑色抹在表面表示出肮脏的颗粒感……这跟在沙地中赛车,感受着沙子嵌进轮胎中的实在,速度加上去后风的变化、沙子声音的变化和越来越凉的沙子和风与越来越灼热的轮轴互相碰撞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才叫艺术!你要充分享受这份作品在自己手中一步步成型,每个色彩都是自己调出来的而不是通过选择几个功能键合成的!那份时间花的虽然长,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实在的啊!
或者,这才叫赛车!我要充分感受到速度在自己的转速提上去后的那种征服感,沙子被自己远远甩在身后的快感和海天之下,谁奈我何的豪壮!
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意识到这点了。我也不例外。
科技,不仅仅使我们达到甚至超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水平,更是让一代又一代的变更变得不再伤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在英国发生了巨大的政变。这还只是一个蒸汽机引发的洲际血案。如今,人工智能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人们听到类似的新闻也就是,哦,爱疯又出新的了啊。
回看Cars,最早一代车王的退役轰动全球,第二代蓝天博士的老师退役了,新闻的录像还保存在某个发黄的古老录像带里,随时可以播放。蓝天博士的退役尚出名,可是到了Dinoco那个蓝色的车王出去了,再到路霸,再到法兰斯高,再到麦昆……退役的速度不断在加快,人们对此新闻也越来越麻木。以后的黑风暴退役再到新的一届冠军登场可能时间更短。这个时候真的是朝暮九重天。
这个时候,持有传统观念的是比较惨的。其一是并不觉得自己的有什么问题,但是真的从比赛角度上,实力差距太大了啊。
我终于能体会到Cars3麦昆的心情。我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靠点科技特效就能一炮冲天的菜鸟画手,但点赞是客观的。我的作品确实不如那些有了科技树大靠山的吃香。在这个时候,无人能理解我的观念,因为我无能,所以甚至没有人,我也不期望会有人来听一听我的见解——过时的、浪费时间的不值一提的老旧风格。
麦昆看着黑风暴的心情估计也差不多。自己瞧不起那些不靠刻苦训练就能取得好结果的小子,但是看着对方的黑科技数据,不服不行,哪怕那逻辑在自己那恐怕有点过时的观念里实在难以理解。这里所说的理解不是逻辑上说不说的通,而是这样的结果不能接受。
我只有两条路,要么像麦昆一样把自己封闭在车库里,要么接受科技洪流。一条鱼而已,在汹涌的大河里,要么找礁石藏着躲水流,要么被冲下去——你只是一条小鱼,你不是大坝,你也变不成大坝,逆流而上和挡水是不存在的。
我开始使用马克笔,为的就是色彩均匀点。当然,我还是可以上调子的,但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画,我现在都不上了。因为很多大佬的都不上调子。我的线条越来越均匀。我知道,我麻木了。我挡不了科技的洪流。终有一天,我可能也会加入到板子大军中去。
听起来腐朽又颓废,简直让人有扇耳光的欲望,对吧?
但是今天我还能写出这个,说明我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对传统艺术的欣赏与留恋。同时,也在表达我对Cars3的歉意——它的剧情,看起来错漏多多,但总能映射出发展中的多个方面。吧友们已经挖得够多了,但我还不知道还有没有。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某个吧友受刺激了,又会发现其中的新大陆吧。
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