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658贴子:1,283,404
  • 46回复贴,共1

怎么驳亮黑关于“南人不复反”的黑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讨伐南中:【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七擒孟获?南人不复反?请看————
【(李)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诸葛亮南征,所谓的“攻心为上”其实全靠李恢武力平叛。
【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李)恢身往扑讨……】——“攻心”失败,南人永不复反一说简直让人笑掉大牙。还是李恢武力平叛才收到实效。
【亮至南,上表曰:“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会为叛夷所害】——“南人永不复反”的另一个闹剧,连大家熟知的吕凯都死于后来的南蛮叛乱。
【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永不复反”?诸葛亮又一次被打了耳光!
【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攻心为上”?这怎么解释?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官员居然都不敢赴任,其混乱程度怎么解释?
【北徼捉马最骁劲,不承节度,(张)嶷乃往讨,生缚其帅魏狼,又解纵告喻,使招怀馀类。】——逮住一个孟获就万事大吉么?天真的想法。
【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而渠逃入西徼。渠刚猛捷悍,为诸种深所畏惮,遣所亲二人诈降嶷,实取消息。嶷觉之,许以重赏,使为反间,二人遂合谋杀渠。渠死,诸种皆安。又斯都耆帅李求承,昔手杀龚禄,嶷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
——终于,南中总算安静下来了,但这与诸葛亮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是经过李恢、马忠、张翼、张嶷等人常年的不懈努力后才最终通过武力彻底打服了南蛮,“攻心为上”被事实证明是蠢到没边的战略方针,诸葛亮被“永不复反”忽悠了,让人不禁想起范伟在小品中的形象~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30 18:43回复
    以上皆为某亮黑的原话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30 18:44
    回复
      李恢除了本传吹,逼,实际上南征时唯一一个打败仗的就是他,南人不复反本来就是吹,逼的话,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才是本来目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30 18:51
      收起回复
        《旧唐书·张柬之传》:【旧例,每岁差兵募五百人往姚州镇守,路越山险,死者甚多。柬之表论其弊曰:
          臣窃按姚州者,古哀牢之旧国。绝域荒外,山高水深,自生人以来,洎于后汉,不与中国交通。前汉唐蒙开夜郎滇筰,而哀牢不附。至光武季年,始请内属,汉置永昌郡以统理之,乃收其盐布毯罽之税,以利中土。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刘备据有巴蜀,常以甲兵不充。及备死,诸葛亮五月渡泸,收其金银盐布以益军储,使张伯岐选其劲卒搜兵以增武备。故《蜀志》称自亮南征之后,国以富饶,甲兵充足。由此言之,则前代置郡,其利颇深。今盐布之税不供,珍奇之贡不入,戈戟之用不实于戎行,宝货之资不输于大国,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蛮夷,肝脑涂地,臣窃为国家惜之。
          昔汉以得利既多,历博南山,涉兰仓水,更置博南、哀牢二县。蜀人愁怨,行者作歌曰:“历博南,越兰津,渡兰苍,为他人。”盖讥汉贪珍奇盐布之利,而为蛮夷之所驱役也。汉获其利,人且怨歌。今减耗国储,费用日广,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归,老母幼子,哀号望祭于千里之外。于国家无丝发之利,在百姓受终身之酷。臣窃为国家痛之。
          往者,诸葛亮破南中,使其渠率自相统领,不置汉官,亦不留兵镇守。人问其故,亮言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大意以置官夷汉杂居,猜嫌必起;留兵运粮,为患更重;忽若反叛,劳费更多。但粗设纪纲,自然安定。臣窃以亮之此策,妙得羁縻蛮夷之术。
          今姚府所置之官,既无安边静寇之心,又无葛亮且纵且擒之伎。唯知诡谋狡算,恣情割剥,贪叨劫掠,积以为常。扇动酋渠,遗成朋党,折支谄笑,取媚蛮夷,拜跪趋伏,无复惭耻。提挈子弟,啸引凶愚,聚会蒲博,一掷累万。剑南逋逃,中原亡命,有二千余户,见散在彼州,专以掠夺为业。姚州本龙朔中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奏置之,后长史李孝让、辛文协并为群蛮所杀。前朝遣郎将赵武贵讨击,贵及蜀兵应时破败,噍类无遗。又使将军李义总等往征,郎将刘惠基在阵战死,其州乃废。臣窃以诸葛亮称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其言乃验。至垂拱四年,蛮郎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乾福又请置州,奏言所有课税,自出姚府管内,更不劳扰蜀中。及置州后,录事参军李棱为蛮所杀。延载中,司马成琛奏请于泸南置镇七所,遣蜀兵防守,自此蜀中骚扰,于今不息。 】一无是处张柬之也在吹,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30 19:40
        收起回复
          《明史·刘显传》:【克寨六十余,获贼魁三十六,俘斩四千六百,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铜铁锅各一。阿大泣曰:“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颠,群蛮毕集,今已矣。”锅状如鼎,大可函牛,刻画有文彩。相传诸葛亮以鼓镇蛮。鼓失,则蛮运终矣。】铜鼓挂上诸葛亮三个字就值钱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30 19:46
          收起回复
            《滇载记》:【传十七世,至龙祐那,当蜀汉建兴三年,诸葛武侯南征雍闿,师次白崖川,获闿斩之,封龙祐那为酋长,赐姓张氏,割永昌益州地,置云南郡于白崖。诸夷慕武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哪个地方没几个刁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30 19:49
            收起回复
              《蛮书》:【隔候雪山,西边大洞川,亦有诸葛武侯城。城中有神庙,土俗咸共敬畏,祷祝不阙。蛮夷骑马,遥望庙即下马趋走。】神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30 20:00
              回复
                云南人尊诸葛亮为帝,号神武有征灵通昭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30 20:02
                回复
                  我的天呐……作为一个亮迷我还有待提高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30 22:13
                  收起回复
                    孟获是没有反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1-31 22:59
                    回复
                      今天的云贵高原属于当时的南中,云贵地形崎岖,山川密布,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基本上都容易形成小聚居的封闭文化和族群。比如今天贵州仍然有很多少数民族,哪怕是隔着几座山的族群的都有明显风俗语言文化的差别。这种局面直到现代随着交通发展经济紧密地理区域的打破才较大的改变,但少数民族依然很多,且支系庞杂,互不统一。我想从这一点来理解就能明白古代政权在统治西南这些支系众多文化习俗各异民族的时候是不太好管的,且很难没有任何叛乱,只是范围面积大小,影响大小的区别而已。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平定南中指的只是影响范围大,势力较大的族群及其领袖,不指代也不可能指代所有该地区的族群。指的仅是影响蜀汉统治基础的大规模大范围的叛乱。而小范围的折腾和叛乱就南中的地形和民族特点来说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为何不置官不留兵。这一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后代也发展到自治的土司制,明清大规模改土归流,民国又废除土司制,其间土司叛乱不息。从这点来说,就今天诸葛亮在贵州云南很多民族地区的传说和影响力来看,诸葛征南无疑还是成功的,确实是获得了当地多数部族尤其是大部族的人心,所以影响至今上千年。如果抛开这些,就只会在史书上找只言片语的记载作为金科玉律,而不联系整体的来分析判断,那太书呆子了,跟伯乐的儿子拿着他千里马的书找到青蛙有什么分别呢!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06 02:12
                      收起回复
                        夷汉杂居不能说没有,但蜀汉之际只是小部分地区。云贵至少是到明代才广泛形成汉夷杂居的局面。今天云贵不少区域在今天的行政区划上还是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就可见一斑。南中这个地区基本包括今天的云贵和四川部分区域,唐宋还出现过南诏(好像是奴隶制政权),大理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再往后元灭大理,设立土司制度,明清改土归流,这些任何一个都能说明历史上这里是少数民族为主的区域,说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性。至于地理的特殊性翻开中国地形图就能看到,无需举例。再者孟获是否汉人,史无明载,少数民族有汉姓被赐汉姓的也不在少数,以其得到多部族相助反叛来推的话,应是少数民族。何况不论他是什么民族,其能率南中多部叛乱,称为少数民族领袖总不会错吧!


                        IP属地:贵州12楼2018-02-06 15:04
                        收起回复
                          应当以《三国志》《华阳国志》为准。这两本史书离三国时代非常近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19 10:14
                          回复
                            这就怪了,照这么讲曹操也没有把曹魏治理的面面俱到啊。该叛乱的照样叛乱,到最后也是靠的曹操任命的人才能了事,那为什么谈论曹魏治理时第一都只想到曹操而没有想到那些真正在地方上呕心沥血的官员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30 16: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