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原著吧 关注:4,363贴子:39,049
  • 0回复贴,共1

《西游记》序跋系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刊《西游记》序
秣陵[1]陈元之撰
太史公[2]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3],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4]。”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5]。”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6]。
《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7]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8]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余览其意近跅驰[9]滑稽之雄,卮言漫衍[10]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11]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12]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13]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参差而諔诡可观,谬悠荒唐[14],无端崖涯涘[15],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唐光禄[16]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17]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18]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
或曰:“此东野[19]之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20];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而或者乃亦以为信。”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21]夏端四日[22]也。
【注释】
[1]秣陵:金陵,即今南京。
[2]太史公:指司马迁。引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3]谭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谭,同“谈”。
[4]道在屎溺:语出《庄子·知北游》,意谓道无所不在。
[5]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语出《庄子·齐物论》。
[6]则几乎遗:此句末似脱略了“《西游》一书”四字,当作“则几乎遗《西游》一书”。
[7]天潢:皇族,帝王后裔。
[8]八公:汉淮南王刘安门客,有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称“八公”。他们奉刘安之招,和诸儒大山、小山相与论说,著《淮南子》。见汉高诱《〈淮南子注〉序》。
[9]跅驰:放荡不循规矩。《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颜师古注:“跅者,跅落无检局也;弛者,放废不遵礼度也。”
[10]卮言漫衍:谓所言随人从变,散漫流衍。语本《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陆德明释文引王叔之云:“卮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己无常主者也。”
[11]丘里之言:语本《庄子·则阳》:“少知问于大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这里泛指乡间野语。
[12] 郛郭:指心。典出北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心者,性之郛郭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后道教亦袭用此说,参见金朝牧常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郛郭》。
[13]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14]谬悠荒唐:谬悠,虚空悠远,引申为荒诞无稽。语出《庄子·天下》:“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15]端崖涯涘:端崖,语出《庄子·天下》,见前注。涯涘,岸头、水边;语出《庄子·秋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二语均引申指边际。
[16]唐光禄:明代书坊金陵唐氏世德堂的主人。
[17]漆园:指庄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18]中虑:语本《论语·微子》:“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朱熹集注:“虑,思虑也。中虑,言有意义合人心。”
[19]东野:“齐东野人”的缩语。《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后即以“齐东野语”比喻道听途说、不足为凭之言。
[20]均:等同。
[21]壬辰:一般认为此指明万历二十年,即1592年。也有人认为当指嘉靖十一年,即1532年,待考。
[22]端四日:农历五月四日。元代《群书通要》卷六〈节序门·端午类〉引《荆楚岁时记》:“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端二,三日端三,四日端四,五日端五。”


IP属地:安徽1楼2018-03-28 17: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