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学琴不再是孩子感受音乐魅力的一种方式,反而与苦、枯燥等负面情绪挂钩;曾几何时,业余学琴逐渐被正规化的教育加以干涉与绑架,这丢失的是孩子学琴的快乐与兴趣、父母教育的初衷。对此,周教授专著文章,从心理、生理、技术等6+1个因素为家长朋友们讲讲学琴“正规化”和“保持兴趣”之间的权衡与调整。
”
在学琴教育的策略上,是否坚持正规化要求,需要在以下6+1个因素中权衡:技术规范问题、职业目标问题、音乐才能问题、学习动机问题、教育结果问题、教育策略问题,再加一个:生理机能问题。
下面,我们一层一层地说:
1
技术规范的问题
单就此项来说,当然是越正规越好。道理很简单:正规的动作规范可以带来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可以演奏更难的作品,可以实现更好的音乐表现;在乐曲难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让演奏更轻松,对演奏那些既难又需要耐力的作品来说,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因此,对于一个职业演奏者来说,正规的技术动作是非常必要的。
反之,如果技术训练不正规(特别是初学阶段),那么技术水平的发展将会受限,这直接导致将来不能胜任演奏较难的作品,也很难有演奏的质量。正是因为这些明摆着的道理,从老师到家长都非常信奉“学琴就要正规”的说法。“要么别学,要学就要正规”是很多老师乐于说,也是很多家长愿意听的道理。
2
职业目标问题
显然,正规的技术训练,对演奏较难的作品、较高的演奏质量是需要的——这对那些职业音乐演奏者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那些不想成为职业音乐演奏者的人来说,他们既不需要演奏技巧那么难的作品,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演奏品质,显然这时,正规、专业化的技术训练就不是必需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即便不想当职业音乐演奏者,能够演奏更难的作品,能够演奏出更高的音乐品质也是令人向往的。即便不想当职业演奏者,正规专业化的要求又有什么不好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3演奏天赋的问题
这是导致问题复杂起来的根本原因。
能否掌握正规专业化的技术要领,与人的演奏天赋相关。由于天赋的差异——天赋高的学生会轻轻松松、愉快地掌握正规专业化的技术动作;而天赋低的学生则费力练习仍不得要领、无法掌握。由于天赋的原因,学生掌握正规演奏的训练成本与代价是完全不同的。
天赋对成就的制约作用,在我们的教育中被严重地忽略了,也被善意地掩盖了。但是,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
达到相同的水平,天赋高的孩子付出的努力要少于天赋低的孩子。以考级为例,在每天练琴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考到最高级,有的孩子要用6~9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有大量孩子,根本考不到最高级就不得不退出了);而有的孩子则只需要3~4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在我们做的调查中,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平均为3年)。
而付出相同的努力,孩子学琴进步的速度也完全不同:每天练1小时琴,有的孩子可以以每年升3级的速度扎实晋级;而有的孩子则只能以每年升一级的速度免强通过。
人的演奏天赋在人群中是呈正态分布的,对此每位器乐老师都是心知肚明的。以钢琴为例,一个简简单单的跳音动作,有的孩子练几个月都掌握不好,有的孩子练习几下就掌握了,而有的孩子一上手就很标准、很规范;一个简简单单的手指不要折,有的孩子学几年琴都做不到,有的孩子通过反复强调、练习才能够掌握,而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折指的问题!
对于天赋高的孩子来说,可以轻松愉快地就掌握了正规专业化的技术规范;但是对于天赋低的孩子来说,严格要求规范化的技术动作可能就是令人痛苦不堪的事。对天赋不足的孩子提出了过高、过严的正规化要求,是造成“学琴苦”的重要原因——请注意,现在开始涉及第四个因素了:学习动机问题。
这时候,很多家长与老师都认为,“学琴苦,那不正是培养孩子毅力的好时机吗?”
很多人都认为吃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毅力。请我们来学习一下人性的基本原理。
4学习动机问题
毅力是动机强度的表现。而快乐强化动机、痛苦弱化动机,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本能。一个人在遇到挫折与痛苦时仍然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不是因为苦本身,而是因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快乐感在召唤。在“要正规”的要求下,当孩子做不到时,就会产生痛苦感、吃力感、挫败感,特别是当老师、家长因为孩子达不到要求时责备、批评,甚至训斥、体罚孩子时,这种痛苦感就会加倍。从人性的原理讲,这时孩子学琴的动机水平就会不可避免地下降,进而产生厌学、不爱练琴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结果。
请注意:这时正规专业化的要求,就不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是以牺牲孩子学琴兴趣,甚至是以破坏孩子热爱音乐为代价的了。此时,问题的关键就不是正规化有多重要,而是要不要以牺牲孩子的学琴动机为代价去坚持正规化的要求。这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权衡问题!
“正规化”与“保持兴趣”,哪个是卒,需要丢;哪个是车,需要保?这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开始涉及第五个因素:在学琴教育中,家长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
在学琴教育的策略上,是否坚持正规化要求,需要在以下6+1个因素中权衡:技术规范问题、职业目标问题、音乐才能问题、学习动机问题、教育结果问题、教育策略问题,再加一个:生理机能问题。
下面,我们一层一层地说:
1
技术规范的问题
单就此项来说,当然是越正规越好。道理很简单:正规的动作规范可以带来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可以演奏更难的作品,可以实现更好的音乐表现;在乐曲难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让演奏更轻松,对演奏那些既难又需要耐力的作品来说,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因此,对于一个职业演奏者来说,正规的技术动作是非常必要的。
反之,如果技术训练不正规(特别是初学阶段),那么技术水平的发展将会受限,这直接导致将来不能胜任演奏较难的作品,也很难有演奏的质量。正是因为这些明摆着的道理,从老师到家长都非常信奉“学琴就要正规”的说法。“要么别学,要学就要正规”是很多老师乐于说,也是很多家长愿意听的道理。
2
职业目标问题
显然,正规的技术训练,对演奏较难的作品、较高的演奏质量是需要的——这对那些职业音乐演奏者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那些不想成为职业音乐演奏者的人来说,他们既不需要演奏技巧那么难的作品,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演奏品质,显然这时,正规、专业化的技术训练就不是必需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即便不想当职业音乐演奏者,能够演奏更难的作品,能够演奏出更高的音乐品质也是令人向往的。即便不想当职业演奏者,正规专业化的要求又有什么不好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3演奏天赋的问题
这是导致问题复杂起来的根本原因。
能否掌握正规专业化的技术要领,与人的演奏天赋相关。由于天赋的差异——天赋高的学生会轻轻松松、愉快地掌握正规专业化的技术动作;而天赋低的学生则费力练习仍不得要领、无法掌握。由于天赋的原因,学生掌握正规演奏的训练成本与代价是完全不同的。
天赋对成就的制约作用,在我们的教育中被严重地忽略了,也被善意地掩盖了。但是,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
达到相同的水平,天赋高的孩子付出的努力要少于天赋低的孩子。以考级为例,在每天练琴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考到最高级,有的孩子要用6~9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有大量孩子,根本考不到最高级就不得不退出了);而有的孩子则只需要3~4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在我们做的调查中,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平均为3年)。
而付出相同的努力,孩子学琴进步的速度也完全不同:每天练1小时琴,有的孩子可以以每年升3级的速度扎实晋级;而有的孩子则只能以每年升一级的速度免强通过。
人的演奏天赋在人群中是呈正态分布的,对此每位器乐老师都是心知肚明的。以钢琴为例,一个简简单单的跳音动作,有的孩子练几个月都掌握不好,有的孩子练习几下就掌握了,而有的孩子一上手就很标准、很规范;一个简简单单的手指不要折,有的孩子学几年琴都做不到,有的孩子通过反复强调、练习才能够掌握,而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折指的问题!
对于天赋高的孩子来说,可以轻松愉快地就掌握了正规专业化的技术规范;但是对于天赋低的孩子来说,严格要求规范化的技术动作可能就是令人痛苦不堪的事。对天赋不足的孩子提出了过高、过严的正规化要求,是造成“学琴苦”的重要原因——请注意,现在开始涉及第四个因素了:学习动机问题。
这时候,很多家长与老师都认为,“学琴苦,那不正是培养孩子毅力的好时机吗?”
很多人都认为吃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毅力。请我们来学习一下人性的基本原理。
4学习动机问题
毅力是动机强度的表现。而快乐强化动机、痛苦弱化动机,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本能。一个人在遇到挫折与痛苦时仍然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不是因为苦本身,而是因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快乐感在召唤。在“要正规”的要求下,当孩子做不到时,就会产生痛苦感、吃力感、挫败感,特别是当老师、家长因为孩子达不到要求时责备、批评,甚至训斥、体罚孩子时,这种痛苦感就会加倍。从人性的原理讲,这时孩子学琴的动机水平就会不可避免地下降,进而产生厌学、不爱练琴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结果。
请注意:这时正规专业化的要求,就不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是以牺牲孩子学琴兴趣,甚至是以破坏孩子热爱音乐为代价的了。此时,问题的关键就不是正规化有多重要,而是要不要以牺牲孩子的学琴动机为代价去坚持正规化的要求。这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权衡问题!
“正规化”与“保持兴趣”,哪个是卒,需要丢;哪个是车,需要保?这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开始涉及第五个因素:在学琴教育中,家长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教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