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写武侠很容易,或者说武侠就是灵感,这就错了!
1, 武侠是小说的一种,是种文学创作;小说是虚构的,但却来源于现实—现实中的知识,典故、历史材料、心理感受,所以,要写好它,同样要一种积淀;
2, 武侠小说有它的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优秀的武侠小说是严谨的创作。华罗庚对武侠的定义是“成年人的童话”,其中的想像有助于科学的思维;人们并没有因为安徒生写童话而认为他是幼稚的,所以,对于武侠,要以“大家之作”的地位去对待;要多学习经典的大作!
3, 文学史上,魏晋六朝的志怪志异、唐传奇、明清的绿林小说,一路发展到当代的武侠;武侠玄幻的思想一直传承有序;中间每个时期都有绝对的经典作品值得学习。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的建议:
1. 多读经典的作品(参照下面所述),在不断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古龙早期也是学习金庸的啊,而且风格相近,两位也常有切磋,随后古龙才成自家的面目—离开了继承,就谈不上发扬了!
2. 文学的功底。毫无疑问,武侠作为小说的一种,它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和控制能力,一定的文笔、才气和思想在里面;好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培养:中国文学史、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培养语言精简的能力、文言和古语的运用在武侠中尤其重要;用语不古,实为武侠大忌!)坚持学习,即使不能速成,也可大器晚成。
3. 古今优秀武侠的吸收。张恨水先生之所以能著作等身,源于他到“17岁半就读了100多部古典小说”,如果没有这种毅力,也完成不了长篇巨制的创作。 你可以参考的武侠:(1)魏晋六朝的志怪志异、(2)唐传奇、(3)明清的绿林小说,如,《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4)当代梁羽声的作品,处于当代早期的“武侠三剑客”之一;梁羽声后受聘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功力深厚,重历史和文学的笔调;(5)金庸,经典作品14部,样样精彩;(6)古龙,早期学金庸,后成自己的面目,著述很多的;(7)阁下喜欢“中间夹杂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多读黄易。黄易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都是不错的经典;(8)卧龙生、刘残阳等,至少也比当代的“小混混”强多去了!
4. 对历史、地理、风俗人情、各派武术的了解。优秀的经典无暇令人百看不厌,其中一个就是糅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在里面。可能文笔所至,就掺入了文学、武术、艺术、历史等知识点,如果对这些不够精通,小说的可读性就逊色多了。
5. 武侠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基调,你喜欢“写得有意思点”,就可以在学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1, 武侠是小说的一种,是种文学创作;小说是虚构的,但却来源于现实—现实中的知识,典故、历史材料、心理感受,所以,要写好它,同样要一种积淀;
2, 武侠小说有它的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优秀的武侠小说是严谨的创作。华罗庚对武侠的定义是“成年人的童话”,其中的想像有助于科学的思维;人们并没有因为安徒生写童话而认为他是幼稚的,所以,对于武侠,要以“大家之作”的地位去对待;要多学习经典的大作!
3, 文学史上,魏晋六朝的志怪志异、唐传奇、明清的绿林小说,一路发展到当代的武侠;武侠玄幻的思想一直传承有序;中间每个时期都有绝对的经典作品值得学习。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的建议:
1. 多读经典的作品(参照下面所述),在不断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古龙早期也是学习金庸的啊,而且风格相近,两位也常有切磋,随后古龙才成自家的面目—离开了继承,就谈不上发扬了!
2. 文学的功底。毫无疑问,武侠作为小说的一种,它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和控制能力,一定的文笔、才气和思想在里面;好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培养:中国文学史、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培养语言精简的能力、文言和古语的运用在武侠中尤其重要;用语不古,实为武侠大忌!)坚持学习,即使不能速成,也可大器晚成。
3. 古今优秀武侠的吸收。张恨水先生之所以能著作等身,源于他到“17岁半就读了100多部古典小说”,如果没有这种毅力,也完成不了长篇巨制的创作。 你可以参考的武侠:(1)魏晋六朝的志怪志异、(2)唐传奇、(3)明清的绿林小说,如,《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4)当代梁羽声的作品,处于当代早期的“武侠三剑客”之一;梁羽声后受聘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功力深厚,重历史和文学的笔调;(5)金庸,经典作品14部,样样精彩;(6)古龙,早期学金庸,后成自己的面目,著述很多的;(7)阁下喜欢“中间夹杂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多读黄易。黄易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都是不错的经典;(8)卧龙生、刘残阳等,至少也比当代的“小混混”强多去了!
4. 对历史、地理、风俗人情、各派武术的了解。优秀的经典无暇令人百看不厌,其中一个就是糅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在里面。可能文笔所至,就掺入了文学、武术、艺术、历史等知识点,如果对这些不够精通,小说的可读性就逊色多了。
5. 武侠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基调,你喜欢“写得有意思点”,就可以在学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