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金影春推会显影视市场新气象 现实主义挑“大梁”
去年的“剧王”《人民的名义》,今年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投拍后续题材的影视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好剧的渴望。
近两年的电视剧精品迭出,从《琅琊榜》《白鹿原》到《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从胡同小人物到霸道精英总裁,从家国情怀到煽情套路,大家总能滔滔不绝地聊上几句。
不同时代创作的电视剧忠实记录着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变化,生动展现着社会的飞速变迁。今年的电视剧又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惊喜呢?随着被誉为影视行业“风向标”的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落下帷幕,谁能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样再成爆款,谁又将成为2018年“剧王”?接下来,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将为您送上来自春推会第一手的新鲜资讯。
春推会首场论坛发布的《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电视剧的立项总量在465部以上,集数超过11.7万集,较2016年有所下降,这是近三年来首次下降。与此同时,去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总部数也同比下滑3%,迎来近五年来首次下行。
重数量,还是重质量,这是一个问题。内容为王的时代,做良心好剧应该才是每一位电视人的真良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逢中国电视剧诞生60载。
网剧兴起、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平分秋色、观众对编剧要求越来越高、年轻群体成为影视公司争相讨好的对象……电视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多的变化。而这也或将是国内电视剧产业发展进程中极具“节点”意义的一年。同时我相信也一定是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腾飞的一年。
现实主义题材呈现井喷之势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现实题材的正剧发起了全面“反击”。比如,当代都市剧就一直是市场热门的题材类别。2017年,反映改革和历史变迁的《鸡毛飞上天》,反映老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反映都市女性生活的《欢乐颂》《我的前半生》等,因品质口碑兼具,都成为了现象级热剧。
纵观今年860余部的参展电视剧剧目亦可发现,当代剧占比过半,超过了现代、近代与古代剧目的总和,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性”特征。而在具体题材类别的分布上,现实题材剧同样占了很大比重,其中都市题材剧依然强势,以411部的参展数量占据了47%的份额。
从聚焦当代留学生海外生活的都市青春励志剧《归去来》,到全方位呈现中国家庭在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悲喜故事《小欢喜》,再到全景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生活的《大江大河》,从温情治愈系的《穿越人海拥抱你》,到感动几代人为环保做贡献的《最美的青春》,再到无私奉献、扶贫攻坚的《太行赤子李保国》,现实题材剧俨然已呈喷涌之势。
电视剧是时代的记录者,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应坚守初心,情怀不是贬义词,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就是在坚持情怀的基础上,去触摸时代脉络,做时代的记录者。
原创才是行业发展第一生产力
从参展数目看,2016年春推会参展剧目710部,今年参展剧目却已高达1221部,其中推介电视剧项目867部,网络剧95部,电影、网络大电影27部,纪录片、电视栏目69部,动画片33部,网络文学作品130部。
在这个春天里,影视产业尽管展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但仍有影视工作制片人表示,参展剧目虽然在增多,但胎死腹中者也不在少数。即便排除万难拍摄出来,好剧少且贵,同样也遭各大卫视纷纷吐槽。
由此可见,经历过翻拍热、改编热、IP热等创作方式之后,恢复和加强电视剧的原创能力,将会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知名编剧、导演郭靖宇说,“原创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平台、电视台买剧归根结底还是看故事,而不是演员,所以“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更适合今天的创作”。不仅如此,只有更多的剧作家坚持做原创,内容也才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齐放。
用户的喜好和口味会变,但对故事的热爱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会在古装剧多一些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思想和担当,现实题材少一些狗血的无病呻吟,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沉淀。与此同时,也会在经典题材找到新的表达。
网剧新势力离高峰还有多远
此次春推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新增网络剧295部,相比2016年349部的数量同比减少15.5%。网剧数量在下降,头部效应却并未走远。相关数据显示,头部爆款网络剧占据了大部分流量与关注度。排名前十的网络剧播放量占全年网络剧总播放量的42%。
尽管诸如《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等高口碑网剧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业内对网剧“粗制滥造”的固有印象,但依然有人指称九成以上的网剧,看起来都像一块花枝招展的垃圾。
随着国产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力增强,国产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首选。有人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而放眼未来,悬疑冒险、喜剧、推理探案是久经验证的年轻人最爱。那么中国网剧该如何攀登高峰呢?
对于中国网剧未来的发展,媒体的融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所以网台联动是很好的趋势。把电视观众拉到网络的审美上去,不是反向,否则可能就退回去了。
特色新剧推荐
去年的“剧王”《人民的名义》,今年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投拍后续题材的影视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好剧的渴望。
近两年的电视剧精品迭出,从《琅琊榜》《白鹿原》到《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从胡同小人物到霸道精英总裁,从家国情怀到煽情套路,大家总能滔滔不绝地聊上几句。
不同时代创作的电视剧忠实记录着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变化,生动展现着社会的飞速变迁。今年的电视剧又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惊喜呢?随着被誉为影视行业“风向标”的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落下帷幕,谁能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样再成爆款,谁又将成为2018年“剧王”?接下来,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将为您送上来自春推会第一手的新鲜资讯。
春推会首场论坛发布的《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电视剧的立项总量在465部以上,集数超过11.7万集,较2016年有所下降,这是近三年来首次下降。与此同时,去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总部数也同比下滑3%,迎来近五年来首次下行。
重数量,还是重质量,这是一个问题。内容为王的时代,做良心好剧应该才是每一位电视人的真良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逢中国电视剧诞生60载。
网剧兴起、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平分秋色、观众对编剧要求越来越高、年轻群体成为影视公司争相讨好的对象……电视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多的变化。而这也或将是国内电视剧产业发展进程中极具“节点”意义的一年。同时我相信也一定是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腾飞的一年。
现实主义题材呈现井喷之势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现实题材的正剧发起了全面“反击”。比如,当代都市剧就一直是市场热门的题材类别。2017年,反映改革和历史变迁的《鸡毛飞上天》,反映老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反映都市女性生活的《欢乐颂》《我的前半生》等,因品质口碑兼具,都成为了现象级热剧。
纵观今年860余部的参展电视剧剧目亦可发现,当代剧占比过半,超过了现代、近代与古代剧目的总和,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性”特征。而在具体题材类别的分布上,现实题材剧同样占了很大比重,其中都市题材剧依然强势,以411部的参展数量占据了47%的份额。
从聚焦当代留学生海外生活的都市青春励志剧《归去来》,到全方位呈现中国家庭在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悲喜故事《小欢喜》,再到全景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生活的《大江大河》,从温情治愈系的《穿越人海拥抱你》,到感动几代人为环保做贡献的《最美的青春》,再到无私奉献、扶贫攻坚的《太行赤子李保国》,现实题材剧俨然已呈喷涌之势。
电视剧是时代的记录者,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应坚守初心,情怀不是贬义词,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就是在坚持情怀的基础上,去触摸时代脉络,做时代的记录者。
原创才是行业发展第一生产力
从参展数目看,2016年春推会参展剧目710部,今年参展剧目却已高达1221部,其中推介电视剧项目867部,网络剧95部,电影、网络大电影27部,纪录片、电视栏目69部,动画片33部,网络文学作品130部。
在这个春天里,影视产业尽管展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但仍有影视工作制片人表示,参展剧目虽然在增多,但胎死腹中者也不在少数。即便排除万难拍摄出来,好剧少且贵,同样也遭各大卫视纷纷吐槽。
由此可见,经历过翻拍热、改编热、IP热等创作方式之后,恢复和加强电视剧的原创能力,将会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知名编剧、导演郭靖宇说,“原创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平台、电视台买剧归根结底还是看故事,而不是演员,所以“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更适合今天的创作”。不仅如此,只有更多的剧作家坚持做原创,内容也才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齐放。
用户的喜好和口味会变,但对故事的热爱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华夏影视联盟俱乐部会在古装剧多一些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思想和担当,现实题材少一些狗血的无病呻吟,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沉淀。与此同时,也会在经典题材找到新的表达。
网剧新势力离高峰还有多远
此次春推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新增网络剧295部,相比2016年349部的数量同比减少15.5%。网剧数量在下降,头部效应却并未走远。相关数据显示,头部爆款网络剧占据了大部分流量与关注度。排名前十的网络剧播放量占全年网络剧总播放量的42%。
尽管诸如《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等高口碑网剧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业内对网剧“粗制滥造”的固有印象,但依然有人指称九成以上的网剧,看起来都像一块花枝招展的垃圾。
随着国产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力增强,国产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首选。有人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而放眼未来,悬疑冒险、喜剧、推理探案是久经验证的年轻人最爱。那么中国网剧该如何攀登高峰呢?
对于中国网剧未来的发展,媒体的融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所以网台联动是很好的趋势。把电视观众拉到网络的审美上去,不是反向,否则可能就退回去了。
特色新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