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颖
词牌里面最喜欢《少年游》,《少年游》里最爱周邦彦,总觉得美成的《少年游》时而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意气,时而是温柔缱绻的年少情思,明媚清爽而百转千回。
中国文字赋予“少年”一词诸多微妙的意味,以至于千人眼里千种少年,竟是一个也不一样。现时代商业营销总少不了“青春”的卖点,或许肤浅的“青春”和“疼痛文学”牵扯,总让人觉得是对“青春年少”的辜负,不风雅不清新更不实际,实际上全然不可取。
说起“少年游”,脑子里就会浮现少年马上一日踏尽长安的情景,携三两亲朋,笑语欢声,意气风发;毛润之的词里说,“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不谈文学造诣如何,少年的壮怀激烈轻狂意味却是实打实地勾勒出来了。无论古今中外,文人骚客对“少年”的形象总是情有独钟,这在于“少年”的意象本身就具有多元的艺术象征意义,从大量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这些“少年”或踌躇满志,或敏感缠绵,或迷茫困惑,各具神态,又总是带着作者和而不同的寄托。但是无论艺术作品怎样塑造形态各异的少年形象,可以说,大多的创作者都希望少年是向上的朝阳,不辜负少年时光。
这也是我用《少年游》作为标题的初衷了。人的一生作为一种无限的循环也好,一条有限的线段也好,少年的时光有且仅有这一次而已了,如果只是蜷缩在自己熟悉的天空一角,未免把“少年”的格局活得太局促了一点。新时代的文化提倡的是开放包容,融会贯通,新时代的少年也应当是开放而包容的——所以,走出去吧。
因为说“少年游”,“少年”固然重要,最后的“游”也需要落到实处。对“游”的理解多种多样,但从最表意来讲,自然是游览。九州风物,光从书中是无法尽然得知的,一是书中难免有些杜撰,二是书总有著者的主观,不然也不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做学问总讲究实证,游览,不仅仅是放松心情尽情取乐的宗旨,同样也意味着用你的五感证实你对万物的认知,更迭他人主观的影响。游览的目的,一方面是不辜负年少时光和少年人敏锐的五感想象,不同的人生时段对相同事物的体会是不尽然相同的,年少时期积攒的经历在未来也同样是珍宝一样的存在;另一方面就是上文所说的了,做学问同样需要游览,人不可能真的像朱熹等人主张的一样,坐在屋子里格物致知就能什么都明了通透。
所以,出门去感受这大好春光吧,莫把青春年少作等闲,任时光空掷闲抛。
词牌里面最喜欢《少年游》,《少年游》里最爱周邦彦,总觉得美成的《少年游》时而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意气,时而是温柔缱绻的年少情思,明媚清爽而百转千回。
中国文字赋予“少年”一词诸多微妙的意味,以至于千人眼里千种少年,竟是一个也不一样。现时代商业营销总少不了“青春”的卖点,或许肤浅的“青春”和“疼痛文学”牵扯,总让人觉得是对“青春年少”的辜负,不风雅不清新更不实际,实际上全然不可取。
说起“少年游”,脑子里就会浮现少年马上一日踏尽长安的情景,携三两亲朋,笑语欢声,意气风发;毛润之的词里说,“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不谈文学造诣如何,少年的壮怀激烈轻狂意味却是实打实地勾勒出来了。无论古今中外,文人骚客对“少年”的形象总是情有独钟,这在于“少年”的意象本身就具有多元的艺术象征意义,从大量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这些“少年”或踌躇满志,或敏感缠绵,或迷茫困惑,各具神态,又总是带着作者和而不同的寄托。但是无论艺术作品怎样塑造形态各异的少年形象,可以说,大多的创作者都希望少年是向上的朝阳,不辜负少年时光。
这也是我用《少年游》作为标题的初衷了。人的一生作为一种无限的循环也好,一条有限的线段也好,少年的时光有且仅有这一次而已了,如果只是蜷缩在自己熟悉的天空一角,未免把“少年”的格局活得太局促了一点。新时代的文化提倡的是开放包容,融会贯通,新时代的少年也应当是开放而包容的——所以,走出去吧。
因为说“少年游”,“少年”固然重要,最后的“游”也需要落到实处。对“游”的理解多种多样,但从最表意来讲,自然是游览。九州风物,光从书中是无法尽然得知的,一是书中难免有些杜撰,二是书总有著者的主观,不然也不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做学问总讲究实证,游览,不仅仅是放松心情尽情取乐的宗旨,同样也意味着用你的五感证实你对万物的认知,更迭他人主观的影响。游览的目的,一方面是不辜负年少时光和少年人敏锐的五感想象,不同的人生时段对相同事物的体会是不尽然相同的,年少时期积攒的经历在未来也同样是珍宝一样的存在;另一方面就是上文所说的了,做学问同样需要游览,人不可能真的像朱熹等人主张的一样,坐在屋子里格物致知就能什么都明了通透。
所以,出门去感受这大好春光吧,莫把青春年少作等闲,任时光空掷闲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