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作为美食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身边的各种食材,它们有不同的性格,迥异的遭遇,丰富的口感,最终统统都到了我们的碗里来,浓缩成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
最早被端上餐桌的是一种名叫“黍”的禾本科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成熟的黍类似于常见的狗尾巴草,这貌不惊人的东西拯救了先民的肚子。黍是一种个性鲜明的食物。它被驯化后,具有抗病力强,抗旱耐贫,生长期短的特点,然而它也存在严重不足,即使风调雨顺黍也很难增产,同时颗粒小,难以加工,不易消化。尽管如此,先民总算走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黍_图
《诗经·王风·黍离》中有这样一句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黍的好基友稷出现了。稷,有人说它是不粘的黍,也有人说它是高粱。这种古老谷物的出现比黍稍晚,但稷的优点就是高产量。先民的人口因此迅速扩张,华夏文明在与东亚其他人群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生生不息。稷,在先民心中不仅是种食物,还具备社会性。周人将稷奉为五谷之长,并把自己的始祖称为“后稷”,西周时,稷被神化,成为“谷神”,与“土神”一起组成国家的代名词“社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稷”由谷物演变为“精神图腾”。
目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每天食用大米,中国有超过30%的农田种植了水稻,这是唯一仍在维持中国人生计的禾本科植物。早在公元前一万年,中国南方的先民就开始收集这种植物的种子,并且开始人工种植的尝试。与北方的“黍”和“稷”相互竞争不同,在南方稻优势明显,从古至今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有意思的是北方受游牧民族影响,以粉食为主,例如面、馒头、饼、糕等再加工食物,而南方仍保持与原始先民一样的粒食文明。稻是南方先民赋予世界的一大礼物。

水稻_图
有主食,就不能没有菜。接下来说说,我们身边那些司空见惯的蔬菜。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蔬菜品种并不多,以葵、藿、薤、葱、韭等五种蔬菜为主,其中葱、韭至今还在食用。五菜中以葵为首。早在周代,一日三餐,少不了葵。相信孔夫子的餐桌上少不了葵的身影。到汉代,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诗歌中,开篇就是“青青园中葵”。
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门介绍了葵的种植技术,可见其巨大的影响力。唐代,葵受到其他蔬菜品种的挑战,加了它“性台滑利,不益人”,种植逐渐减少,到明代,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以“今人多不食”为由,将它列入草部,葵被清理出
最早被端上餐桌的是一种名叫“黍”的禾本科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成熟的黍类似于常见的狗尾巴草,这貌不惊人的东西拯救了先民的肚子。黍是一种个性鲜明的食物。它被驯化后,具有抗病力强,抗旱耐贫,生长期短的特点,然而它也存在严重不足,即使风调雨顺黍也很难增产,同时颗粒小,难以加工,不易消化。尽管如此,先民总算走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黍_图
《诗经·王风·黍离》中有这样一句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黍的好基友稷出现了。稷,有人说它是不粘的黍,也有人说它是高粱。这种古老谷物的出现比黍稍晚,但稷的优点就是高产量。先民的人口因此迅速扩张,华夏文明在与东亚其他人群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生生不息。稷,在先民心中不仅是种食物,还具备社会性。周人将稷奉为五谷之长,并把自己的始祖称为“后稷”,西周时,稷被神化,成为“谷神”,与“土神”一起组成国家的代名词“社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稷”由谷物演变为“精神图腾”。
目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每天食用大米,中国有超过30%的农田种植了水稻,这是唯一仍在维持中国人生计的禾本科植物。早在公元前一万年,中国南方的先民就开始收集这种植物的种子,并且开始人工种植的尝试。与北方的“黍”和“稷”相互竞争不同,在南方稻优势明显,从古至今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有意思的是北方受游牧民族影响,以粉食为主,例如面、馒头、饼、糕等再加工食物,而南方仍保持与原始先民一样的粒食文明。稻是南方先民赋予世界的一大礼物。

水稻_图
有主食,就不能没有菜。接下来说说,我们身边那些司空见惯的蔬菜。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蔬菜品种并不多,以葵、藿、薤、葱、韭等五种蔬菜为主,其中葱、韭至今还在食用。五菜中以葵为首。早在周代,一日三餐,少不了葵。相信孔夫子的餐桌上少不了葵的身影。到汉代,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诗歌中,开篇就是“青青园中葵”。
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门介绍了葵的种植技术,可见其巨大的影响力。唐代,葵受到其他蔬菜品种的挑战,加了它“性台滑利,不益人”,种植逐渐减少,到明代,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以“今人多不食”为由,将它列入草部,葵被清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