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阴县东阿镇白塔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用那颗善良的心,勤劳的手编织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她就是全村家喻户晓的好媳妇——王春香。
1985年春天,二十三岁的王春香,经人介绍嫁给了白塔村苏树敏为妻。她的到来给这个原本窘迫的三口之家带来了欢乐和生机,虽说日子还有点捉襟见肘,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时光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王春香的两个儿子也慢慢长大了,一个个取了媳妇,两位老人也早已步入古稀之年。二老的身体也开始闹毛病了,先是发现公公突然失忆起来,到医院检查是脑萎缩,住院二十多天,花了4000多元,也没有好转。医生说这个病也没有好办法,回家养着吧!开始还好点,后来谁都不认识了,常常管老伴叫亲娘,儿子是三哥,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非让儿子老伴坐上座,自己坐下座。这下可愁坏了王春香,丈夫在外打工贴补家用,家里六亩地需人照管,公公的病一天天加重,万一公公出门走丢了咋办?
2011年初冬的一天下午,王春香出门办了点事,就安排婆婆看好公公。不大会工夫,等她回来公公不见了,便赶紧冲出家门向外跑,她先是向公公以前常去的地方找去,没有。她又折回家,叫起邻居和侄儿们一块找,他们找遍了村子的大街小巷,以及邻村大半个村庄,天色渐渐的黑下来,大伙陆续回来了。等她送走客人,打发婆婆吃下晚饭,拿起手电筒又出门了。她沿着村边逐一找下去,不放过任何一个旮旯,后来手电筒不亮了,她就一点一点的摸着找,遇到黑旮旯她就喊几声爹,直到下半夜,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无奈的走回家来。看见已经睡下的婆婆,她无精打采地走到床前倒头睡去。她太累了,这一觉睡到早晨七点多钟,有人来敲门了,才把她惊醒。是前街的一位大嫂上山劳作发现了她公公,给她报信来了。她赶紧爬起来,招来街坊邻居用自家的老圈椅,把公公抬回家来,这时公公已精疲力尽,身上还有几处伤痕。原来是公公出了门顺小路往山上去了。她炖了鸡蛋膏,一口一口给公公喂下,这才放下心来。当前来问候的四邻八舍,夸奖她是好媳妇的时候,她哽咽着说:今天要是再找不到俺爹,要是俺爹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向他的儿孙交待啊?我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从此,王春香寸步不离的看候着公公,绝不能让公公再次走失。有时需要出去,她就锁上大门,或者让邻居照看一会。前几年大河口村娘家妈病倒了,八十多岁了,生命垂危,她只好匆匆的去,又匆匆的回,没在娘身边侍候过一天,直到老人家去世出殡的那两天,她才叫婆家姐姐来帮忙值班。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春香公公的病越来越重了,有时大小便也不知道找厠所,还经常拉到裤子里,丈夫不在家,婆婆办不了,只能由她换洗。直到2012年冬天,公公再也起不来了,一日三餐都是她一口一口的喂,一顿饭要用一个多小时,等她吃饭早已凉了,冬天就再热一热,夏天干脆吃凉饭了。一天好几次更换尿布,搞不好就会弄的浑身是屎,她只能一点一点的擦洗,三天两头拆洗被褥,街坊邻居看到不够用了,也都把退役的被褥拿来替换。公公躺下两年多没有得过一次褥疮。就这样八十五岁的公公于四年前安祥地离开了人世。
公公走了,王春香的生活压力减少了一大半,也有空抱抱自己的孙子孙女了,也能赶个集上个店买点菜了,庄稼长势也比往年强多了。但好景不长,八十八岁的婆婆在去年下半年开始,也患上了脑萎缩。她又开始一日三餐喂婆婆了,一天几遍换尿布,擦屎崴尿,三天两头的拆洗被褥。都说病长无孝子,她侍候公公婆婆这么多年了,还是始终如一,心甘情愿的忙碌着、工作着。当人们谈起她付出的辛苦时,她总是那句老话:“谁让咱是他家的媳妇来?”
王春香还谦让和气睦邻相处,不遗余力帮助别人。用儿媳小翠的一句话说:“俺妈心眼好”!短短五个字,这是小翠对婆婆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