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吧 关注:8,723贴子:110,138
  • 5回复贴,共1

吴锡汉|“先做人 再做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假肢,理论上来说是截肢朋友再次“站起来”的辅具,但实际上假肢更多的成为了截肢朋友的刑具。
我作为小腿假肢用户(小腿中段截肢),曾因使用了不适的假肢导致再次截肢,并且在这整整的6年时间里,我在假肢上投入不下10万,得到的却是再次截肢。为什么?
“我的人生难道除了假肢没有其他了吗?”。在每一次假肢对我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后,我都特别厌弃这个世界,曾认为少了一只脚穿上假肢我可以独立生活,然而现实是我在残缺的腿上加了一个刑具,让整个人的灵魂都囚禁在里面似的。
6年后的再次截肢,我意识到自己该做一些功课了,因为我没有钱毫无依据的做尝试,我必须精准的找到假肢行业做接收腔技术**的人。
通过互联网信息整合,我找到了一个名字--吴锡汉(下称“吴老师”)
吴锡汉
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
国家假肢执业制作师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国家假肢执业制作师考官...
当我在某公司提出我要请吴老师为我做一次接受腔,他们都笑了,感觉我在痴人说梦话。
痴人说了梦话,也每天做着白日梦。一年后,吴老师为我做了接受腔,并且让我7年后再次跑了起来。我不仅可以正常的行走还能抬腿跑两步,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
在这7年的假肢康复路上,我的代价是钱,每日每夜的痛疼以及再次截肢等,在不可忍受之下,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开始做功课,开始去认识合适的假肢...并且建立了肢乎这样的假肢用户平台。
肢乎成立小半年,得到很多专业康复师、专业的假肢制作师、假肢用户等人员的支持。这其中也得到吴老师的认可。
肢乎作为整个假肢行业的第三方,聚假肢用户社群平台,我们有幸对话到吴老师,以下就目前的假肢行业及未来发展做了一些交流。
吴老师重点强调,假肢关系到残障朋友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假肢行业从业人员在做事前一定要学会做人,不可用太过商业的方法做销售和技术服务。现在很多假肢公司,为了利润对假肢用户不负责,装配的假肢技术服务打折,用户明明用着不舒服还让别人回去习惯习惯。将心比心,这是人用的辅具,不合适就是刑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定要先学会人再做事,要对得起每一位选择你的患者。
假肢技术从业人员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储备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加实操,大胆创新。目前我们市场上有很多好的产品,但限于假肢技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让产品发挥出它本质功能。例如,一条假肢,脚板/关节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好的技术人员做一个合适的接受腔让残肢舒适的收容在里面,是无法发挥出脚板/关节的功能。这不仅发挥不出脚板/关节的功能,还更大可能的让这个辅具变成了刑具。
假肢技术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学校培养的人才实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无法正常服务800+万假肢用户,很多假肢公司都无法招聘到合格的假肢技术服务人才,他们只能社会广纳“贤才”,只要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就可无证上岗。
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契合市场需求,做出来的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学校发现这个严峻问题,在不断的做课程研发,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假肢公司要想发展,抢占市场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服务。公司不要一味的想到卖产品,还是要注重技术服务。只有有了好的技术服务才能让冰冷的产品有温度,让患者使用起来舒适。
中国人做假肢技术服务要多向日本人学习。中国以前的假肢是铝皮拴皮带的款式,80年代,日本战役下来的池田先生公益性的来中国做技术分享,无偿的教中国人做假肢,中国假肢从那个时候,接受腔开始迭代,铝皮假肢慢慢成为历史,今天我们的接受腔普遍做法还在运用日本人教我们的技术。
其实做久了会发现,日本的假肢技术是德国人教的,但类比德国人直接教授的技术,觉得还是日本人的技术更实用,这更多的在于日本人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在学习别人的技术时,同时在本土化的运用,以及创新。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日本人的体型构造更接近于中国人的体型构造,引用他们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上会更实用。
这么多年下来,日本人教授了我们很多假肢技术,从未卖过假肢产品给我们,我们的市场上基本都是德国的产品。卖产品的教过我们多少技术呢?
这说明什么?德国产品已经研制的非常好了,对于全球来说,中国的假肢康复产品不及日本,而日本人不会研制自己的假肢产品,他们把技术服务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高效的助力残障人士的余生。所以全球最大的假肢私人订制公司在日本。
当下中国不应该重点研发脚板这类的产品,提升技术服务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假肢用户来说,市场复杂,假肢用户自己要去做“功课”。目前整个假肢市场良莠不齐,看起来五花八门。假肢用户在选择时,一定要独立、理性的去认识假肢,了解一些假肢常识。不要因为谁给你送了一碗红烧肉就甜到了心里,其实腻着呢。互联网时代,信息无障碍,没有什么是你想知道找不到的,多做功课,快速精准的找到假肢康复方案,降低市场不良规则的伤害。
结语
吴老师为中国假肢奉献了几十年,这几十年里,他亲自为6000+位假肢用户做过假肢,他自主研发的“吴氏接受腔”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在功成身退,作为用户,我特别感恩他,只能说一句“您辛苦了!”。
但放眼这个行业,更多的是遗憾。对于吴老师的技术没有任何一个载体完整的记录/传承下来。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发展需要不停的学习,反思,以及创新。
我想技术的记录/传承是有必要的。
对于中国假肢,你怎么看?
文章来源:肢乎共享假肢(微信公众号)


1楼2018-07-09 13:32回复
    顶起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03 18:31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1-21 12:38
      回复
        残友们谁有吴锡汉大师的电话号码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1-12-13 17:14
        收起回复
          要图文并茂,好在技术还有传承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2-13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