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音质无感首先我要说,这里的“无感”绝非贬义词,而是一种比较不易让人察觉到“特点”的感觉,就像DT880pro那样听着自然、不矫情。
早先拜亚出的便携耳机口碑不怎么样,主要吐槽的地方就是“桶音”,这在T50p身上尤为明显,到了DT1350和T51p就已经大为改善。我曾对DT1350(80欧)评价很高,因为那时候没有阿凡图,竞品也不是很给力,真的能跟DT1350进行PK并可能沾点优势的HD25也是小众得很。不过DT1350也是有比较明显的缺点的,比如声音比较干、顺滑度不够给力等,反正DT1350听人声总归还是稍微差了些。
我用Aventho直接插在Ipod Classic上,听了一首杨钰莹的《茶山情歌》,这首歌是我大四的时候听得特别频繁的一首歌,每每结束一整天的实验,我便会掏出我的随身听,戴上K450摇头晃脑地去乘坐957路公交车。反复听了几遍,我认为IPC是基本可以推得好Aventho的,并没有出现什么怪声、也没有说声音很挤。整体是比较均衡且清晰的风格,人声表现简直有点不像拜亚的风格,居然隐隐透着AKG的味道!我赶紧掏出了我的AKG N60ncbt,同样是插线的情况下,人声部分的表现非常接近,仅仅是N60稍稍多带了一丝甜味。不过对比之下,我觉得Aventho确实比N60更HiFi,两端延伸更足、更有劲道,相比之下N60则显得有些绵软。
由于Aventho与T1二代可互换线材,所以有点好奇,遂将T1二代的原厂平衡线接上了Aventho,完美兼容,遂直接上台了!
耳放是aune的s7,数字转盘是馨睿科的D7、解码为Hugo一代。所有电源线都是原配机线,同轴线和XLR线都是佳耐美的。早就过了热血发烧的阶段,对我来说那些曾经深深渴求、历经等待收入囊中的器材们,现在就算是静静地躺在柜子上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舞,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远会有更高更强的选择出现,安于现状聆听音乐亦不失为一种睿智。
《It’s not too late》——Air Supply的一首老歌(1986年),网上基本都找不到相关信息,但是我非常喜欢…“It’s not too late to fall in love,acceptyour fate I'm the one you're thinking of”,年轻的声音呐喊出年轻的爱与热血,让人感动、让人鼓舞。戴上Aventho,我可以确定,跟IPC驱动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声音明显打开了,声场、通透性甚至能跟DT770pro这样的高阻口全尺寸大耳机媲美,分离度也有了一次飞跃,一些微弱的细节也稍稍得到强化——台式耳放的能力确实不是随身听可以比的(国砖也不行)。不过由于尺寸的限制,Aventho的结像还是在耳朵两边的,而T1、K812pro这样的耳机则可以具有微弱的纵向距离,听起来会更自然一些;另外,也许是由于驱动力过大了,高频比较明亮(不刺),可能会让有些烧友感到不舒服,毕竟听流行歌曲还是主流。
在S7下,Aventho的高频表现介于DT880与DT990之间,如果搭配小不点MK6+就会更温润耐听一些。我觉得上台式耳放最大的优势在于大动态、分离度、声场,这些优势都主要体现在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我平日鲜少听交响乐,西洋古典音乐中我还是比较偏爱钢琴独奏、协奏曲,乐器多了、动态大了我会感到焦虑不安。比如宗次郎、班得瑞和凯文科恩的new age音乐就比较适合我。为了相对客观地感受器材,我选了凯文科恩最著名的曲目
《In the Enchanted Garden》,静静地听了几遍。这时候我完全感觉不到Aventho的高频有什么突兀的地方,反倒是给人以光明、平静的感觉,背景也非常干净、可以让我深深地沉浸在音乐中。
如果说“改衡上台”是Aventho的究极形态,是厂家给他配上与T1二代一样接口的原因,那么原装麦克风线还是表示他更多地是为随身听服务的!随手找来DX200捅上,推力比刚才的S7还是逊色很多的,但比起IPC来说又有蛮大的提升。听一首王杰的《梦会醒》,1993年专辑《我》中最让我感动的一首,面对的也许是故友、也许是旧爱,在多年以后还是会“用我那不自然又害羞的笑容来问候你”,一种隐忍的伤感迎面而来,歌曲以独白“我爱你”结束更是让人揪心。
声场较之S7下要收缩一些,但是控制力依旧良好,两端亦不会保守。个人觉得对于Aventho来说DX200已经可以发挥好了,就算换做千元国砖基本上也可以hold住——除非你对大动态和微弱细节非常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