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读王猛传的时候就感觉到奇怪,明明就是一个贫贱的小商贩,为什么会在进入朝廷之前有这么传奇的经历,被一父老称作王公,还隐居在华阴山,有个师傅,后来还能见大名鼎鼎的桓温。但今日我读了王猛与三秦豪杰,突然茅塞顿开,原来王猛并不是个简单的士子。
这一切都得通过北史薛辩传来分析。薛辩的父亲叫做薛强,是河东的豪强,具有比较大的一个势力。在前秦覆灭后还威震河辅,击败慕容永。可见这个势力绝对不小。而王猛却是他的好朋友。一个贫贱的人能有一个豪强首领为好友是不合情理的。后来去见桓温,晋书说王猛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可见他去找桓温是因为向出仕为官。而他作为一介平民不但能见到桓温,还能让桓温与他交谈天下大事,这是很奇怪的。但后来桓温以三秦豪杰来问王猛,这一切便水落石出了,那就是王猛是三秦豪杰的代表。正是三秦豪杰的支持,才能见到桓温并且谈论天下事。后来桓温向王猛寻求人才,王猛推荐了自好友薛强,就可以说明,王猛是三秦豪杰派来咨询桓温,为他们谋出路的。还有一点在于桓温传,桓温入关中,百姓纷纷来迎接,而桓温和王猛的对话看出来,他奇怪的是为什么三秦豪杰却不来,而所有王猛在回答中的百姓应该指三秦豪杰而不是普通老百姓了。
还有王猛与三秦豪杰的结交可以参考前秦王猛与三秦豪杰这文,上面说:薛强虽然受王猛影响投奔桓温,但对后者的政治前途并不看好。叫C史·薛辩传》载:“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对此,《晋书·有坚载记》附传则说,桓温即将撤兵时,“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日:‘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显然,王猛不与桓温一同南去,除了听从薛强的劝阻外,也采纳了别人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断言王猛“在此自可富贵”的高人,其口吻与嵩高山父老的口气如出一辙。另外,王猛“还山咨师”的山,当指他先前隐居过的华阴县山中,而薛强“自商山来谒”的商山,又名商皈、地肺山、楚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阻,秦末汉初颇具势力的东园公等四老人就隐居于此,号“商山四皓”。这就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王猛在华阴山、商山以及河东汾阴等地,结识了一批“三秦豪杰”。而这正是在干戈扰攘的北方王猛注定“自可富贵”的原因所在。